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肺隔离症X线表现及CT诊断(附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的肺先天性发育异常病症,又称为支气管肺隔离症,笔者收集了近几年入住我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X线及CT资料,并回顾文献复习,报告如下。临床表现有咳嗽3例,2例无症状,其中合并发热2例,1例发现反复肺部感染,均无咯血史。2检查方法5例均常规胸部X线正侧位片后,再行CT扫描,CT机......

点击显示 收起

  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的肺先天性发育异常病症,又称为支气管肺隔离症,笔者收集了近几年入住我院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X线及CT资料,并回顾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例,男3例,女2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48岁,平均29岁;临床表现有咳嗽3例,2例无症状,其中合并发热2例,1例发现反复肺部感染,均无咯血史。

  1.2  检查方法  5例均常规胸部X线正侧位片后,再行CT扫描,CT机型为Pick 2000型,扫描层厚10mm,层距10mm。

  1.3  结果  5例均发生于两肺下叶后段,右下肺1例,左下肺4例。X线表现:2例表现为下叶后基底段圆形或椭圆形致密阴影,无分叶,密度均匀,边缘清楚;3例表现为下叶后基底段呈多发含气的囊腔阴影,部分可见气液平面,边缘欠清。CT表现:1例完全呈实性软组织肿块;1例呈囊实性,周围可见轻度肺气肿改变;3例呈蜂窝状改变,其内可见气液平面,边缘显示模糊。5例均手术证实为隔离肺组织,4例为叶内型,1例为叶外型,术中发现有异常供血,来自于胸主动脉4例,腹主动脉1例。

  2  讨论

  2.1  临床与病理  在胚胎发育第3周时,肺芽呈袋状从前肠发出,与前肠共同接受来自腹主动脉的腹腔血管丛的供血,当第6对腮弓动脉发育为肺动脉后,其分支进入到肺原基,此时腹腔血管丛演变为支气管动脉,如果该段过程发育障碍,腹腔血管丛对某一部分肺脏的供血的状态保持不变,因此部分肺脏始终保持接受体循环的供血,并与正常肺脏分隔,形成囊状畸形而失去正常功能[1]。组织学上,肺隔离症为一发育不良、结构紊乱的肺实质性结构,通过为囊性或囊实性结构,囊壁含平滑肌和软骨成分,内衬以柱状或扁平上皮,可呈单囊或多囊状结构[2]。临床上分叶内型和叶外型,以前者多见。叶内型是指隔离肺与临近肺组织位于同一脏层胸膜内,一般不与正常支气管相通,只有感染时才与邻近支气管相通,囊内可见脓液,气体可进入囊内,供血动脉以降主动脉多见,少数为腹主动脉或其分支,该型多见于下叶后基底段,位于脊柱旁沟,以左侧多见,上叶少见;叶外型是指为独立脏层胸膜包裹,多为实性肺组织块,少数呈囊变,不易引起感染,供血动脉来自腹主动脉,该型亦多见于左下叶后基底段,少数可位于膈下或纵隔内。隔离肺引流血管95%为肺静脉,经奇静脉、半奇静脉、肋间静脉或上下腔静脉为5%[3]。本组报道均为肺下叶,4例为左下肺,1例为右下肺。发病以青年患者居多,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多数患者无症状,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如合并感染则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可有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甚至痰中带血等症状[4]。

  2.2  X线及CT表现  (1)X线:叶内型表现为下叶后基底段圆形或椭圆形致密影,少数为分叶或三角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其下缘多与膈相连,合并感染与支气管相通时,可形成多发含气囊腔阴影;叶外型多位于肺底与膈或膈下软组织密度影,密度均匀。(2)CT:叶内型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典型者呈蜂窝状改变或多个大小不等的囊样透亮区及低密度影,有的可见气液平面,少数有斑点状钙化,伴发感染时,呈脓肿样改变;叶外型表现为边缘清楚的软组织密度影,多数密度均匀,少数病灶内可见多发小囊状密度影,增强检查病变区呈不规则强化,以囊状结构之间的实质部分强化明显。以前,确诊肺隔离症主要靠血管造影。近年来,随着螺旋CT快速发展,特别是多排螺旋CT的血管成像作为一类可靠的非侵袭性血管成像手段,其重点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现已成为诊断肺隔离症术前评估的主要方法之一[5]。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的血管造影。

  2.3  鉴别诊断  应与下列疾病鉴别:(1)肺脓肿。当隔离肺发生感染时,与肺脓肿表现类似,前者好发于下叶后段,呈囊状,后者多见于上叶后段或下叶背段,很少呈囊状,壁一般较厚,周围炎性渗出明显;(2)多房性肺囊肿。肺隔离症位于肺边缘,如肺底紧贴膈肌、脊柱旁等,其内间隔较粗大,增强检查可见明显强化,而后者位于正常肺组织之中,间隔较细,增强检查无强化;(3)肺癌。肺隔离症边缘多清楚,少见分叶,后者可见分叶、毛刺及胸膜凹陷征,肺门纵隔内淋巴结可见增大;(4)肺炎。隔离症多无症状或反复感染,抗感染后病变可缩小,但病变长期不消失,后者症状明显,可见支气管气象,抗感染后病灶消失。

  本文收集病例中,X线误诊肺脓肿1例,支气管肺囊肿2例,2例经反复抗感染复查病灶无明显变化,提示肺隔离症;CT误诊肺脓肿及支气管肺囊肿各1例,提示隔离症3例。就其误诊原因,笔者认为:肺隔离症较少见,对其认识不足,其影像表现较为复杂,如未做增强CT扫描,诊断较为困难。当发现两肺下叶后段尤其左侧有囊性或囊实性肿块时,且症状不明显或反复在同一部位发生感染,经抗感染病灶无变化或变化不明显时,应考虑到本病。CT增强检查证实由主动脉供血,则肺隔离症诊断基本可成立。

  【参考文献】

  1  刘玉清,李铁一,陈炽贤.放射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91-193.

  2  高慧,张振显,常新民.叶内型隔离症1例.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1):69.

  3  张志勇.肺隔离症.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8):622-644.

  4  吴恩惠.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4-465.

  5  Amitai Konen E,Rozenman J.Preoperative evaluation of pulmonary,sequestration by helical CT angiography.AJR,1996,167(3):1069-1070.

  作者单位: 621100 四川三台,三台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编辑:乔  晓)

 

作者: 赵刚杜大赟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