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胰钩突癌的超声诊断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胰钩突部癌诊断的价值,寻找和总结超声检查的规律和特点。方法对68例经手术或CT证实的胰头癌中的16例胰钩突部癌患者的检查方法和声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胰头癌在常规的胰腺横断面和矢状断面上基本上能显示癌肿的部位、形态和大小,胰钩突部癌因生长位置特殊,癌肿常向内下方生长,特别在瘤体较......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胰钩突部癌诊断的价值,寻找和总结超声检查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对68例经手术或CT证实的胰头癌中的16例胰钩突部癌患者的检查方法和声像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胰头癌在常规的胰腺横断面和矢状断面上基本上能显示癌肿的部位、形态和大小,胰钩突部癌因生长位置特殊,癌肿常向内下方生长,特别在瘤体较小时,常规胰腺断面上很难显示。胰钩突部癌在胰腺的横断面上需将探头向下10~30mm做连续扫查,矢状断面需向内侧做连续扫查。癌肿体积较小时呈低回声反射,边界可辨;体积较大时,内部回声强弱不均,边界不清,少数伴有胆管和胰管扩张。本组定位诊断率为87.6%。结论  超声能直接显示胰钩突部癌的部位、形态和大小,并能观察有无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给诊断胰钩突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作为首选的诊断方法。

  【关键词】  胰钩突部癌;矢状断面;低回声包块

  胰腺癌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是常见的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胰腺癌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胰头。胰钩突癌属胰头癌范畴,临床上相对少见,因生长部位特殊,检查时定位困难。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B超可以显示胰腺及其肿瘤的形态,因而颇受重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自1990年以来临床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或CT证实的胰钩突癌的声像特征、检查方法和鉴别诊断,以期对减少漏诊和误诊有所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胰头癌患者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41~67岁,病程1~3个月。主要临床症状表现: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腹痛或不适,呈进行性加重,伴乏力、食欲不振、消瘦。5例合并有胆囊结石,48例有黄疸病史。

  1.2  方法  采用EUB-40型和惠普尖端影像超声诊断仪。线阵或凸阵探头,频率3.5~5MHz,检查时所用探头数目及增益调节均以能获得满意诊断图像为准。检查前禁食8~12h。常规检查肝、胆、胰及周围脏器。检查胰腺时做胰腺的横断面和矢状断面扫查,疑有胰钩突部癌时,重点在胰腺常规横断面基础上将探头向下平移10~30mm,做连续扫查。矢状断面时将探头从胰头右侧缘向内连续扫查。

  2  结果

  本组68例胰头癌患者中超声发现癌肿位于胰钩突部16例。胰钩突部癌胰腺横断面上,胰头厚径>30mm 9例,≤30mm 7例。6例肿块带蒂向下生长,常规检查横断面上肿瘤不能显示,胰头测值正常,当把探头连续向下平移10~30mm后,可发现肿瘤与胰钩突部相连。矢状断面时,向内扫查方能发现位于胰头后下方、下腔静脉前内侧的低回声包块。肿块最大约58mm×47mm,最小约32mm×30mm。其中2例直径>50mm肿块的声像酷似胰头癌,最后手术病理诊断为胰钩突部癌,超声定位诊断率为87.6%。本组有4例因瘤体较大,下腔静脉有不同程度受压或向外推挤,脾静脉稍向前上方推移。3例伴有胆总管和主胰管扩张。6例局部淋巴结肿大,2例伴有肝转移。

  3  讨论

  3.1  胰腺癌可发生在胰腺的任何部位,但位于胰头部多见  临床症状不典型,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腹痛或上腹不适、食欲减退、乏力、体重减轻等是胰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比黄疸出现为早[1]。胰钩突部癌属胰头癌的范畴。因部位特殊,瘤体常向内下方生长,常规胰腺断面上有时不能探及。易导致超声检查时漏诊和误诊。肿瘤位于胰头钩突部时,可不导致胆管和胰管阻塞[2]。本组有3例因瘤体巨大而出现胆管和胰管扩张,与文献报道接近。

  3.2  胰钩突部癌的声像图特征  胰钩突部位于胰头的背内侧,紧贴后腹壁,由于空间狭小,癌肿一般向后下方呈膨胀性生长。有时声像图上显示带蒂与胰钩突部相连。声像图特征主要表现为:(1)癌肿较小时,常规横断面胰腺厚度正常或稍增厚。当肿块带蒂时,常规横断面不能探及,本组有6例。(2)小肿块多为椭圆形,较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以低回声多见,部分呈中等或偏强回声,不均匀。(3)因肿块一般向后下方生长,除非肿块巨大,一般不易压迫胆总管和主胰管。(4)肿块较小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胆总管、主胰管不扩张。当肿块较大时,轮廓不整,边界不清,下腔静脉可有不同程度受压、移位,脾静脉可向前推挤。(5)肿块周围可探及肿大的淋巴结,部分患者伴肝转移。

  3.3  检查方法  胰腺癌可引起周围血管受压移位,并根据血管移位方向判定胰腺癌发生部位[3]。胰钩突部癌多由胰钩突部向后下方生长,少数带蒂与钩突部相连。检查手法上有很大的灵活性,横断面时,本组有6例需在常规扫查完毕后时探头水平向下10~30mm做连续扫查才能发现肿块。胰头的常规切面不能忽视矢状断面扫查,当疑有钩突部占位时,从胰头的右侧缘连续向内扫查,一般在胰头的内后方、下腔静脉前内侧探及。本组有3例曾忽视胰头矢状断面扫查,连续2~3次检查后才确诊。可见胰钩突部癌在B超检查时检查方法的重要性。

  3.4  胰钩突部癌应与壶腹部癌、腹膜后肿瘤和腹膜后肿大淋巴结鉴别  胰钩突部癌声像图上常显示为单个实质性低回声包块,多数体积不大,边界可辨。除瘤体较大外,一般无胆总管和主胰管扩张。较大肿块可有下腔静脉向外挤压,脾静脉向前推移,胰头周边有时探及肿大淋巴结和肝内转移。壶腹部癌则瘤体较小,位于胰头及下腔静脉外侧,内部回声多数增强,胰头正常,有胆管和胰管扩张。腹膜后肿瘤体积较大,与胰腺分界清晰,且腹膜后瘤体在声像图上有它本身的回声特征。腹膜后的淋巴结肿大,多为淋巴瘤和其他脏器肿瘤转移所致,位于大血管旁和胰周且数目较多,大小不等,形态相似,多呈弥散性分布,或融合成斑块状,在声像图上不难鉴别。

  总之,B型超声的出现给诊断胰钩突部癌开辟了一条新途径,无损伤、无痛苦、诊断率高,可作为胰腺癌首选的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1011-1012.

  2  李泉水,李建辉.壶腹部癌和胰腺肿瘤超声诊断的临床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2,4(5):259.

  3  隋慧珍,张国福,王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胰腺瘤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0,16(6):466.

  作者单位: 230041 安徽合肥,武警安徽总队医院特检科

  (编辑:周  蕊)

作者: 陈光黄惠民鲍小俊陶仁好葛才琼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