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CT导引切割针经皮手动切割法在胸部病变穿刺活检术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运用16~18G组织切割针在CT导引下经皮手动切割法胸部穿刺活检,探讨其操作要点,以及影响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因素。方法22例术前CT检查疑为胸部肿块。均采用日本HAKKO产16~18G组织切割针,在CT定位导引下,精确定位后,从肿块实性或密实区域最大层面进针。结果22例中,20例穿刺成功,成功率9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运用16~18G组织切割针在CT导引下经皮手动切割法胸部穿刺活检,探讨其操作要点,以及影响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22例术前CT检查疑为胸部肿块。均采用日本HAKKO产16~18G组织切割针,在CT定位导引下,精确定位后,从肿块实性或密实区域最大层面进针。采用固定内针、插入外针手动法切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22例中,20例穿刺成功,成功率90.9%。其中良性病变7例,诊断准确率77.8%(7/9);恶性病变13例,诊断准确率86.7%(13/15),总准确率90.9%;气胸3例,发生率13.6%。结论  对于胸部肿块(≥2cm)采用16~18G切割针活检所取活组织病检,标本理想,操作方法简单,活检成功率、诊断率较高,并发症少,效果满意。

  【关键词】  胸部;活组织检查,针吸;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导引经皮胸部穿刺活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是影像诊断学的一种很有价值的补充手段。为了在穿刺活检中获得更多和理想的组织学标本,笔者采用16~18G组织切割针,运用固定内针插入外针手动法切割组织的方法对胸部肿块做穿刺活检。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5月~2005年7月笔者对22例CT诊断疑为胸部肿块的病例进行了16~18G切割针穿刺活检术。采用的切割针均为日本HAKKO产C2型16~18G组织切割针。男14例,女8例,年龄44~81岁,平均(64.4±9.6)岁。所做穿刺活检患者术前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并做术前谈话记录。

  1.2  CT扫描  均在SIEMENS Esprit机型上操作。先核实每一例行CT扫描检查者肿块部位,并用栅栏法[1,2]做体表定位。肿块影位于躯干前半部采用仰卧位,后半部则采用俯卧位。在肿块实性部位或密实区域的最大层面测定体表至肿块最近及最远距离及进针角度,此即穿刺针在病灶内的活动范围,并记录。用龙胆紫在皮肤上画定进针点。进针时应避开肋骨,从肋间隙(下一肋骨上缘)进针,避免从肺裂处进针。退出检查床作穿刺台用;皮肤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5ml局麻至胸膜缘,留置麻醉针头;CT扫描核准进针点;嘱患者平静呼吸并屏气。用16~18G切割针沿麻醉针点及既定穿刺深度、角度,快速插入病灶内(切割针内、外针P.P基对齐吻合)。CT再次扫描,确认穿刺针位置后,左手固定切割针内针P.P基,并使其挂钩部分位于外针P.P基的凹槽内,右手快速下插外针,切取组织。切割完毕后,捏紧切割针内针P.P基的挂钩部分,同时快速拔出整个切割针。前推内针,从组织槽中获取组织碎条,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做病理检查;如肿块较大,可用并针法[3]或多次穿刺,可同时获取更多组织。术后行胸部CT扫描,了解有无并发症,观察2~4h。

  2  结果

  结节与肿块性病灶19个,实性变3个;大小(2.5~8)cm×(3.0~9.5)cm,平均4.6cm×6.2cm。取材1~2次,共34次;22例中肺炎3例(图1),结核2例(图2),胸膜间皮瘤1例(图3),右膈脚外脓肿1例(图4),鳞癌6例(图5),腺癌2例(图6),低分化癌3例(图7),肺泡癌2例(图8),活检、手术、病理均为坏死组织1例,未明确诊断1例。22例中20例取材成功,成功率90.9%;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77.8%(7/9),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86.7%(13/15),总确诊率90.9%(20/22)。气胸3例,发生率13.6%(3/22),均为局限少量气胸,2h后CT复查均吸收。

  3  讨论

  3.1  适用范围  采用16~18G切割针进行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病变最大径应≥2cm。因为,切割针组织槽达2cm。对于<2cm的病灶采用切割针时,(1)影响组织获取量;(2)损伤周围正常组织,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笔者强调采用该法穿刺活检时,应注意病例的选择。

  3.2  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影响组织获取量的关键  (1)穿刺区域尽可能选择病变实性区域最大径层面,同时避开其空洞、坏死、出血区域[1,2],减少假阴性率的发生。(2)16~18G切割针操作要点为固定内针、推进外针切取组织;进针前,内针P.P基部要对齐吻合,这样在穿刺针内针尖端达病灶适当位置时,组织槽即被包埋于病灶内。切割组织时,固定内针,掌握好已确认的穿刺针位置;推进外针,并使内针P.P基的挂钩始终位于外针P.P基的凹槽内。这样内针组织槽就充填有外针切取的组织。(3)对于较大病灶,并针法或多次穿刺可增加组织获取量[1,2]。本组2例未满意取材,1例抽取物完全为坏死组织,失去病检价值,该例手术后病理亦系坏死组织;另1例操作初期缺乏经验和操作技巧,取材过少而未能做出明确病检结果。

  3.3  胸部穿刺活检并发症  并发症有气胸、血痰或咯血、肺内或胸膜腔出血、空气栓塞、皮下气肿等,甚至死亡。一般认为,常见的并发症为气胸[4]。亦有文献报道,肺内出血和血痰为最常见[5]。文献资料,气胸发生率为0~61%,平均37%[4,5]。本组3例发生少量、局限性气胸,发生率13.6%(3/22)。未见咯血等其他并发症。

  3.4  穿刺针的选择  关于穿刺针的粗、细与活检正确率、并发症的发生率间关系,有学者认为差异无显著性[3,6],抽吸针和切割针活检气胸发生率分别为7.6%~46%和9%~54%[1]。亦有报道指出,抽吸针和切割针活检气胸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5]。笔者以为,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减少穿刺针因素导致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满意的组织取材是获得病检的必需和该项检查的意义所在。

  16~18G组织切割针对胸部较大病灶(最大径≥2cm)穿刺是安全的,效果满意。只要定位准确,掌握好该穿刺法的关键技巧,可获得足够量的病理诊断用标本。

  【参考文献】

  1  王君贵.CT导引下穿刺活检在胸部病变的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2003,19(2):186-187.

  2  张雪哲,卢延.CT介入放射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5-33.

  3  张雪哲.CT、MRI在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医学影像学临床与研究,2000,2(1):34-36.

  4  黄振国,张雪哲,王武,等.CT导引下肺内病变穿刺活检.临床放射学杂志,2003,22(7):582-584.

  5  李洪伦,郭佑民,郭晓娟,等.CT导引下肺内孤立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并发症的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2005,21(5):481-483.

  6  赵兴圣,周茂义,李奎光,等.如何提高CT导引下经皮穿刺胸部活检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1):81-82.

  作者单位: 238300 安徽无为,无为县人民医院CT室

  (编辑:夏  琳)

作者: 周逢春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