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3期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近年来,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痰检阳性率低,致使临床误诊、漏诊率也很高。CT检查不仅能明确支气管有无狭窄,同时可清楚显示狭窄部位、形态程度及狭窄附近肺野和纵隔情况,并有助于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1,2]。笔者总结近年经纤维支气管镜和病理确诊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分析其......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因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且痰检阳性率低,致使临床误诊、漏诊率也很高。CT检查不仅能明确支气管有无狭窄,同时可清楚显示狭窄部位、形态程度及狭窄附近肺野和纵隔情况,并有助于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1,2]。笔者总结近年经纤维支气管镜和病理确诊的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分析其CT征象,特别是螺旋CT后处理重建图像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5年11月,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病理确诊患者9例,男4例,女5例,年龄23~37岁,平均32岁。其中痰检阳性3例。

  1.2  方法  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采用Lightspeed 16层螺旋CT机扫描,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层厚、间隔5mm,分别用肺窗及纵隔窗观察,然后在工作站上进行图像后处理,做冠状面支气管曲面重建及支气管仿真内镜以显示病变支气管全程。

  2  结果

  9例患者均有肺结核表现;渗出增殖灶8例,其中空洞2例,纤维化、钙化1例;胸膜增厚2例,并发肺不张1例,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4例。
9例支气管内膜结核发现支气管管腔狭窄、管壁增厚10处,位于右侧5例,左侧4例;累及主支气管6例;累及较长段(范围>2cm)7例;未见两侧支气管同时受累。

  3  讨论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由于结核杆菌侵及支气管黏膜下层所引起,大多继发于再感染肺部结核,也可继发于初感染淋巴结结核。结核杆菌侵入支气管的途径如下:(1)肺内结核病灶的杆菌沿着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扩散侵及支气管,这种途径最多见;(2)结核空洞中的结核杆菌直接侵入引流支气管;(3)周围干酪化淋巴结直接侵及支气管;(4)结核杆菌经血行播散至支气管,极为少见。当结核杆菌侵及支气管壁时,最初在黏膜下层出现淋巴细胞浸润,其后黏膜充血、水肿,结核结节形成,继之可发生溃疡、坏死、肉芽组织增生并代替了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最后导致纤维瘢痕性狭窄。上述病理改变可同时存在。本组9个病例中发现支气管狭窄10处,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3,4]:(1)支气管管壁增厚伴长段管腔狭窄,这是主要征象。本组9例患者都有支气管管壁增厚及管腔狭窄征象,且有7例长段支气管狭窄,范围>2cm。支气管管壁多为中心性环状增厚,内壁较为光滑或轻度波浪状改变,管腔狭窄范围较长。(2)支气管狭窄阻塞并阻塞性肺不张,本组1例。阻塞的支气管端呈渐行性狭窄,周围未见明显肿块影。(3)肺内结核病灶,本组8例,有渗出、钙化、纤维化及空洞影。(4)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增厚。(5)多发性支气管狭窄,本组1例有2处支气管狭窄。

  支气管内膜结核主要与肺癌鉴别,肺癌也可以引起支气管内壁增厚、管腔狭窄、管腔阻断等征象,但肺癌引起支气管壁增厚有软组织肿块形成,狭窄范围局限呈截断状改变。支气管内膜结合的较长范围支气管狭窄是与中央型肺癌鉴别的有效特征之一[4]。

  有结核病史和痰结核菌阳性患者发现支气管狭窄不是支气管内膜结核的绝对指征。对于鉴别困难者,应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病理活检。

  CT是一种无创伤性影像学检查方法,肺门附近的薄层扫描可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多层螺旋CT检查,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立体多角度了解支气管狭窄的范围、部位及程度,对支气管内膜结核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尤其是横断面图像与后处理图像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诊断的正确性,而且临床医生更容易接受。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螺旋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256-257.

  2  周康荣.胸部颈面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419-423.

  3  金德勤,马炳义.X线,CT与纤维支气管镜对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13(4):126-219.

  4  靳二虎,李铁一,兰红林,等.气管支气管结核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31(5):101-105.

  作者单位: 318050 浙江台州,台州医院路桥院区

  (编辑:周  蕊)

作者: 蔡卫东赵年家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