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6期

食管癌肉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食管癌肉瘤是一种临床极少见的食管恶性肿瘤[1]。一般均采用手术治疗,而术前确诊相当困难,主要依靠病检诊断。近年来十堰地区数家大规模医院手术治疗各种食管肿瘤2130例,其中8例证实为食管癌肉瘤。1一般资料食管癌肉瘤8例,男6例,女2例,年龄47~63岁。...

点击显示 收起

  食管癌肉瘤是一种临床极少见的食管恶性肿瘤[1]。一般均采用手术治疗,而术前确诊相当困难,主要依靠病检诊断。近年来十堰地区数家大规模医院手术治疗各种食管肿瘤2130例,其中8例证实为食管癌肉瘤。现将这8例收集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食管癌肉瘤8例,男6例,女2例,年龄47~63岁。病程5~17个月,平均11个月,均由手术证实为食管癌肉瘤。

    1.2  临床表现  8例患者全部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而就诊。其中1例因疼痛不进食7天就诊,5例伴有胸骨后钝痛、烧灼感,2例进食后呕吐,1例伴有胸闷,无肩背部上肢放射痛,查体腹部无阳性体征,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无肿大。

    1.3  放射学检查  8例全部经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均表现为食管中下段较长的充盈缺损区,表面多光滑平整,长度约3.8~8.0cm,局部食管黏膜增粗紊乱,可见部分黏膜破坏、中断,管腔狭窄,管壁僵硬,其中3例可见明显腔内软组织肿块影,表面被钡餐覆盖,贲门区均未见软组织肿块影,6例另行CT检查,均发现食管管腔狭窄,3例肿物基底呈蒂状,1例纵隔淋巴结肿大;,另2例行纤维食管镜检查。CT疑为食管癌肉瘤3例中,2例被病理证实,1例为腺癌,1例为高分化鳞癌。

    1.4  治疗  8例患者全部采用手术治疗,于左侧第5、6肋间外后侧切口开胸,术中见肿块位于食管内,蒂与管壁相连,无包膜,无外侵,周围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

    1.5  预后  术后无并发症,吞咽困难症状消失,均痊愈出院,所有病例均进行随访,1例腺癌患者术后2年死亡,余均存活2年以上,正继续随访观察。

    2  讨论

    2.1  发生率  在食管恶性肿瘤中,鳞癌约占97%,腺癌约占2%,肉瘤及癌非常少见,大多数报道均为1%以下,与本地区近几年来统计的百分比相近。

    2.2  临床表现及诊断  食管癌肉瘤多发生在45岁以上的男性,好发于食管中下段,患者大多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诉而就诊。X线钡餐检查均有病变段食管较长的充盈缺损区,有时食管管腔内可见到明显的软组织肿块影,常为钡剂覆盖。同时管壁僵硬,腔狭窄,黏膜破坏。根据上述典型的X线特征,术前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必要时行CT或纤维食管镜检查,以明确诊断。本病早期即可出现阻塞症状,故可早期作出诊断,如果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往往会把较长段的食管充盈缺损误诊为晚期食管癌而放弃手术治疗。本组8例中,早期的4例均误诊为食管癌,术中见到肿块呈腔内梭形生长而考虑本病。术后经病理证实,而近期的2例由于提高了认识,术前均已高度怀疑,2例术前病理已确诊。食管癌肉瘤多局限于食管腔内,较少外侵,转移也较晚,上皮成分和肉瘤可单独或共同发生转移。X线表现为腔内型食管癌,但腔内型食管癌不一定都是癌肉瘤,最后的确诊应依赖于病理检查。

    2.3  病理特征  据肿瘤的生长方式和形态可将本病分为两型[2],(1)息肉型:较多见,以腔内生长为主,少有外侵。(2)浸润型:较少见,多有外侵,易发生转移。组织学特点:可见肉瘤与癌两种成分,以肉瘤成分为主,病理常为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或软骨肉瘤等,癌的成分多局限于基底部的黏膜或黏膜下层,少数侵及肌层,分化程度较好,但也有少部分为未分化癌或囊腺癌。1978年Osamura提出息肉样癌的名称,即是对癌肉瘤与假性肉瘤的统一称谓。本组8例患者中,5例癌与肉瘤相对独立存在,3例相间并存。癌性成分病理上7例多为鳞癌,1例为腺癌。

    2.4  治疗  手术广泛切除是治疗食管癌肉瘤的首选方法[3],可有效缓解患者的阻塞症状,如吞咽困难和肺部误吸等。手术切除的范围及胃肠道重建应根据病变位置的高低,而不是根据所估计的恶性程度来决定。仅进行局部切除肯定会引起复发。癌肉瘤一般切除率高,手术中可见到肿块位于腔内,基底部呈蒂状,有的有腔内肿块滑动感,食管周围无明显粘连,淋巴结较少转移,放疗效果较差。对于腔内浸润型生长者,较长段的食管狭窄或周围粘连的,或已发生局部或广泛转移者,可首先考虑介入放射治疗。尤其周围组织粘连和病变转移者,手术切除病变段食管已无多大意义,此时可于病变食管植入内支架(多为镊钛合金支架),要求支架上端至少超出病变上缘3cm,下端至少超出肿瘤边缘2cm。由于支架伸缩良好,扩张度较高,其扩张性与食管内局部温度有关。植入支架后可将病变段食管扩张开,以利于患者进食,患者一旦能够顺利进食,营养状况便得以改善,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从而延长生命,此法比手术切除效果更佳,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操作繁琐,费用较高,且支架更换率高,应根据病变狭窄的程度及粘连情况和周围转移情况及患者经济条件而慎重考虑。

    2.5  预后  食管癌肉瘤的预后好于典型的食管癌,其早期死因常为消化道重建术的并发症,近年来该肿瘤患者在施行广泛切除术后长期存活的报道日益增多,说明食管癌肉瘤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治愈的肿瘤,故如有典型的“腔内型食管癌”表现时,若无明显手术禁忌,原则上均应探查,如切除满意,则预后较好。

    【参考文献】

    1  冼美生,吴国祥.食管息肉型癌.癌症,1983,2(1):15.

    2  刘复生.食管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中华肿瘤杂志,1980,2(1):65.

    3  T.W.Shields.普胸外科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678-680.

     作者单位: 442000 湖北十堰,十堰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编辑:宋  青)

作者: 高峰 2006-9-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