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7期

脊柱结核18例CT诊断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脊柱结核是常见病,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由于CT扫描密度分辨率高,可以显示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小的骨质破坏,并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累及范围和程度,所以CT检查已成为脊柱结核的常规检查手段。现将我院近6年来经CT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脊柱结核分析如下。合并肺结核7例。...

点击显示 收起

  脊柱结核是常见病,在骨与关节结核中发病率最高。由于CT扫描密度分辨率高,可以显示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小的骨质破坏,并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累及范围和程度,所以CT检查已成为脊柱结核的常规检查手段。现将我院近6年来经CT检查诊断并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8例脊柱结核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中,男13例,女5例;年龄11~69岁,平均29.5岁。其中11岁1例,19~35岁13例,其余4例均为50岁以上。症状和体征:18例均有腰背痛;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及血沉增快等全身中毒症状12例;合并肺结核7例;脊柱活动受限,刺突压痛5例;脊柱后突畸形1例。

    1.2  扫描方法  美国GE公司生产CT/e螺旋扫描机。取仰卧位,根据X线平片或临床检查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2mm,连续扫描。

    2  结果

    2.1  病例分析  病变发生于腰椎14例,胸椎3例,胸腰段1例,共累及44个椎体、14个椎间盘,其中2个椎体受累12例,3个椎体受累5例,最多的1例累及5个椎体。

    2.2  CT表现  主要表现为骨质破坏、死骨形成、椎间盘破坏、椎旁软组织肿胀、腰大肌脓肿、椎管狭窄、脊髓或硬膜囊受压等。

    2.2.1  骨质破坏及死骨形成  1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破坏区呈低密度改变;CT值25~96HU;边缘清楚或模糊,部分边缘可见硬化。破坏区内可见死骨,呈大片状或多发小片状、沙粒状。破坏区位于椎体前中部者11例,中后部者4例,3例椎体完全破坏,碎裂成大小不一的死骨。附件未见有累及者。

    2.2.2  椎间盘破坏  9例,14个椎间盘,破坏区呈低密度改变,边缘模糊。

    2.2.3  椎旁软组织肿胀、腰大肌脓肿  13例,椎旁软组织肿胀10例,腰大肌脓肿7例,同时存在者4例,部分脓肿内可见点状钙化灶。

    2.2.4  椎管狭窄,脊髓或硬膜囊受压  6例,系椎体后缘骨质破坏,椎管内出现游离小死骨及脓液蔓延至椎管内形成椎管内脓肿所致。

    3  讨论

    脊柱结核多见于青年人,本组病例19~35岁13例,占72%。在整个脊柱中,腰椎结核发病率最高,胸椎次之,以椎体结核占大多数。一般发病缓慢,常有低热、盗汗、乏力、消瘦等全身反应。疼痛一般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但夜间多能较好睡眠,可与恶性肿瘤鉴别。受累椎体的棘突可有压痛、叩击痛。病变椎体受重力压迫可造成楔形压缩骨折,导致脊椎后突畸形。

    CT扫描的目的是发现平片检查不能发现的小的骨破坏区,明确脓肿的大小、位置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了解椎管受压情况[1]。脊柱结核的椎体破坏CT表现为洞穴状、虫蚀状,内有多发小片状或沙粒状死骨,破坏区边缘常有硬化征象;融冰状破坏常有大片死骨;局限性骨破坏可无死骨;碎裂型椎体完全碎裂,多数小死骨呈碾碎的饼干屑样改变[2]。脊柱结核累及2个椎体,本组病例3个椎体及3个以上椎体受累者有6例,占33%。在CT轴位图像上,椎管内脊髓可以于以下情况受到压迫:( 1)椎体后缘骨质破坏,脓液蔓延至椎管内脓肿压迫脊髓。( 2)椎管内游离死骨块。( 3)椎管内增生的纤维肉芽组织或干酪样坏死物压迫脊髓。( 4)椎体小关节的破坏使椎体间脱位,椎间盘组织突出压迫脊髓。CT扫描密度分辨率高,可以显示常规X线检查难以发现的小的骨质破坏,并能清楚显示病变的累及范围和程度,因此明显优于常规X线检查。在常规X线检查不能确诊需明确诊断或明确病变的累及范围和程度以确定椎管是否受累及时,需行CT检查。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唐光健.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151.

    2  李果珍.临床体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70.

    (作者单位: 271100 山东莱芜,莱芜市莱城区人民医院

作者: 郭玉斌,吕冀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