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8期

脊椎转移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脊椎转移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pdf)[摘要]目的分析X线与CT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脊椎转移瘤表现的认识。方法对51例经临床获得证实的脊椎转移瘤X线和CT表现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原发瘤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转移部位以胸腰椎最多见78。4%(40/51),X线对骨质破坏、椎管受累、......

点击显示 收起

    脊椎转移瘤的X线与CT诊断价值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X线与CT对脊椎转移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对脊椎转移瘤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51例经临床获得证实的脊椎转移瘤X线和CT表现进行分析,以总结其原发瘤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转移部位以胸腰椎最多见78.4%(40/51),X线对骨质破坏、椎管受累、椎旁软组织肿块分别为62.7%、11.8%、33.3%。而CT对三者发现率分别为100%、80.4%、78.4%。结论  胸腰部脊椎是转移瘤好发部位,且首先侵犯椎体及附件,常规优质的X线平片对大多数转移瘤能做出诊断,而CT能显示普通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两者特异性强,仍是骨转移瘤最基本检查方法。

    [关键词]  脊柱肿瘤;X线摄影;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脊椎是转移性骨肿瘤最常见的好发部位,一般骨转移瘤患者X线征象出现前多有疼痛等明显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影像,X线摄影是骨转移瘤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但早期诊断率低,易漏诊,对转移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有限度,而CT密度分辨率较高,能分辨出较多的组织结构,对病灶及其周围的组织结构显示较为清晰,虽然现在CT应用已日趋广泛,但国内有关其CT诊断报道不多[1]。本文对我院经病理和临床获得证实的51例脊椎转移性肿瘤患者的CT和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其原发瘤与转移部位之间的影像学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1例脊椎转移瘤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男32例,女19例,年龄31~74岁,平均52.5岁。原发肿瘤中肺癌28例,乳腺癌9例,食管癌5例,肝癌6例,前列腺癌2例,肾癌1例。转移瘤最常侵犯脊椎,位于颈椎10例,胸椎18例,腰椎22例,骶椎1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和软组织肿块、病理骨折。

    1.2  仪器与方法  51例均做X线平片和CT检查。X线检查用岛津500 mA X线摄片机,常规做脊椎正侧位片。CT使用GE公司MA 640型全身CT机,扫描方法和条件:患者仰卧位,根据临床申请部位和定位片采用连续扫描,层厚和层距为5 mm,用骨窗观察骨结构,软组织窗观察脊髓和软组织情况。

    2  结果

    51例脊椎转移瘤的68个转移椎骨中,以胸腰椎最多见,病变椎体CT表现呈广泛、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40例中椎体破坏36例,椎弓受累21例,横突16例,棘突和椎板各21例。其中6例骨破坏区边界清楚或周围硬化。8例椎体内见2~3个微小转移灶,散布在椎体及皮质,表现为边界清楚、密度低于正常松质骨的透亮区。

    X线平片发现椎体及横突骨质破坏32例,占62.7%,余19例未能发现骨质破坏;而CT发现率为100%(51/51)。X线片仅6例显示骨性椎管受累,占11.8%;而CT发现率80.4%(41/51)。CT扫描示椎旁软组织肿块占78.4%(40/51);而X线平片示椎旁软组织肿块占33.3%(17/51)。

    3  讨论

    临床上最容易发生骨性转移的原发肿瘤是: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其他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性机会相对较少,各种恶性骨肿瘤在发生骨转移时,最容易转移的部位是脊椎骨[2],其次是颅骨、肋骨。脊椎是转移瘤好发部位,这和骨组织自身的解剖、生理有关,骨组织的血供十分丰富而血流相对较为缓慢,为进入血循环的肿瘤细胞提供了停留和生长的良好机会,因此确定是否合并脊柱转移,对指导临床和评价预后十分重要[3,4]。

    脊椎转移瘤的基本X线征象是椎骨骨质破坏、增生或两者并存;以溶骨性破坏多见,常伴有椎旁软组织肿块形成,椎体引起压缩变扁,且常破坏椎弓根,椎间隙正常。本组资料以胸腰椎多见,占78.4%(40/51)。椎弓根征是平片诊断脊椎转移瘤的重要依据,曾被认为是脊柱转移瘤的早期表现,CT的应用对这观点提出了挑战[3]。脊椎转移性肿瘤在CT征象上可以发生于脊椎的任何部位,常表现为脊椎骨的骨质局限性破坏、缺损,主要表现为以下4种情况:骨质的溶骨性破坏,骨质的成骨性破坏,骨质的混合性破坏,骨破坏区有软组织样肿瘤组织存在、骨破坏区周围组织结构受侵。其中以溶骨性骨破坏为主要类型,56.9%(29/51)破坏区均有软组织样肿瘤形成。而成骨性破坏和混合性骨破坏比较接近约为23.5%(12/51)和19.6%(10/51),成骨破坏和混合性周围组织结构受侵几率较少。随着肿瘤的生长与发展,破坏可以累及整个椎体和相邻椎体。CT对脊椎转移瘤的检查和评估的敏感性优于常规X线平片检查,一般不需静脉注射造影剂或阳性对比剂脊髓造影,就可了解椎管外、硬膜外和椎管情况[5]。平片检出率低,主要是平片密度分辨率低且受椎体骨质重叠和其前后软组织遮挡的影响,椎体破坏需达到一定程度,平片上才可见椎体骨质密度改变。平片上椎体破坏,应认为是转移瘤的较晚期X线表现。平片椎弓根征是椎体病变直接侵犯椎弓根骨皮质的结果。平片椎体破坏率明显低于CT,CT观察椎体不受骨质和软组织重叠的影响,较平片更客观、更准确。

    本组51例CT扫描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显示,X线平片发现骨质破坏仅为62.7%。有37.3%未能显示骨质破坏,远低于CT扫描的78.4%。常规优质X线平片对转移瘤能做出诊断,CT对椎板、椎弓根和关节突等附件破坏显示更清楚。对早期轻微骨质破坏更具优势,X线平片与CT扫描检查的特异性强,但仍是骨转移瘤最基本检查方法,两种检查方法相互补充,为临床及随访提供更多的有效信息。

    [参考文献

    1  孟悛非,红波,陈应明,等.脊椎转移瘤的CT表现研究——对椎弓根征诊断意义的再认识.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8):518-522.

    2  廉宗澄,贺能树.影像诊断学基本功.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31.

    3  邱乾德,陈祈平,许家俊,等.脊椎转移瘤MRI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5):438-441.

    4  丁莹莹,高德培,谭静,等.脊椎溶骨性转移瘤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8):719-721.

    5  胡荫崧,林拓,陈振松,等.X线平片、CT、ECT诊断骨转移瘤的比较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3):201-204.

     作者单位: 529600 广东阳春,阳春市人民医院

   (编辑:夏  琳)

作者: 苏显球,陈仕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