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8期

高分辨率厚层CT扫描技术在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高分辨率厚层CT扫描技术在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pdf)[摘要]目的通过采用常规层厚和高分辨率算法重建的扫描改进技术的实施,探讨厚层CT扫描技术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和咯血患者,临床怀疑支气管扩张,在设备为SOMATOMAR。novaCT机,选定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模式......

点击显示 收起

    高分辨率厚层CT扫描技术在支气管扩张中的应用 (pdf)

      [摘要]  目的  通过采用常规层厚和高分辨率算法重建的扫描改进技术的实施,探讨厚层CT扫描技术在支气管扩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和咯血患者,临床怀疑支气管扩张,在设备为SOMATOM AR.nova CT机,选定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模式,以层厚10 mm、层距10 mm无间隔逐层扫描。结果  本组18例均充分显示HRCT技术所能显示的全部征象。结论  改进的扫描方法是一种高分辨率重建成像技术,其图像特点与HRCT相似,关键是其能清晰地显示肺部早期和(或)轻微的病变,能最大限度地显示支气管扩张范围、类型及形态,弥补常规CT和HRCT不足。

    [关键词]  高分辨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支气管扩张

      目前支气管扩张肺部CT扫描,普遍采用的是薄的扫描层厚(1.5~2.0 mm)、厚的层距(10~20 mm)和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的扫描技术[1]。我院采用层厚层距都为10 mm,用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的改进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8例,其中男13例,女5例。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咳痰。其中咯血16例,占88.9%,全部患者均摄X线胸片,胸片表现肺纹理杂乱、肺纤维化、肺部慢性炎症,表现阴性者5例。

    1.2  设备与方法  SOMATOM AR.nova CT机,重建矩阵512×512,130 kV,150 mAs,肺窗W 1300,L-500;纵隔窗W 300,L 25。患者取仰卧位,常规胸部扫描体位。扫描自肺尖至侧肋膈角水平,保留原始数据(Raw Data),选定高分辨率(骨)算法重建(Sharp AB9),以层厚10 mm、层距10 mm无间隔逐层扫描,曝光时令患者屏气。扫描完毕,在窗口转换下,可以分别显示肺窗和纵隔窗。

    2  结果

    改正法支气管扩张肺部CT扫描技术,具有与传统法同样的CT表现,具体表现如下。

    2.1  柱状支气管扩张  共计8例,表现为扩张的厚壁并向肺周围延伸的支气管。当柱状扩张的支气管和扫描平面平行时,常表现为分支状的轨道征,管壁厚且轻度不规则,扩张的管腔不像正常时那样在远端变细。这种征象共4例,8个肺段。当扩张的支气管走行与扫描不平行时,则表现为厚壁的圆形和卵圆形透亮影,与其伴行的肺动脉形成特有的印戒征(Signet ring sign),共计2例,4个肺段。以上征象同时出现共3例,4个肺段。

    2.2  静脉曲张型支气管扩张  共2例。其CT表现与柱状支气管扩张相似,但其壁从平行变为念珠状,在支气管与扫描层面平行时很容易认识,当扩张的支气管与扫描平面垂直或倾斜时,则与囊状或柱状扩张的表现相同。

    2.3  囊状支气管扩张  共4例。此型为最严重的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含气支气管呈球形扩张,扩张的支气管内有时含有分泌液,或合并感染时有气液平面,散在或成簇分布,这种囊腔解剖部位上的分布强烈提示为支气管扩张。但当其不按肺段的解剖分布时,难与某些非支气管性的肺内囊性病变区别,通过观察识别伴行的肺动脉十分重要,因此时肺动脉常较小较扁;紧贴在囊状扩张的支气管壁上。

    2.4  牵拉性支气管扩张  共1例。可见于弥漫性间质纤维化,或局限性瘢痕组织,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多样化的透亮区,常靠近肺的边缘部且合并有局部胸膜牵拉。

    2.5  混合型支气管扩张  共3例。CT表现为上述影像的集合,病变分布常较广泛。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通常是指支气管壁遭受炎性病变破坏而发生的局限或广泛持久的扩张状态。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和阻塞。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以往是以典型的临床症状加上X线平片、支气管造影可确诊。但平片表现特异性不高,因此支气管扩张的平片诊断价值有限。支气管造影虽然能确定支气管扩张的诊断,但此法创伤性大,操作复杂,患者痛苦,可致患者呼吸困难,且技术方法较难控制,会造成肺泡吸入造影剂,导致医源性纤维化,当患者排痰不畅时,可造成造影剂涂布不均,尤其支气管有黏液嵌塞时,造影表现甚至与肿瘤性阻塞不易区别[2]。常规肺部CT扫描,默认标准算法(AB4)重建模式,兼顾肺窗和纵隔窗,顾此失彼,肺窗图像很不理想。近年来高分辨率CT(HRCT)技术的采用,可不受患者条件的限制,诊断特异性高。但要达到这种技术,除了机器固有的性能外,还与许多技术因素有关,如扫描层厚、图像重建算法、显示野大小、矩阵大小以及扫描参数等。矩阵越大,像素越小,空间分辨率越高,但这些参数往往是恒定的。层厚大小对分辨率影响也很大,HRCT通常采用2.0 mm左右的层厚,但缩小层厚势必要求提高扫描参数,否则图像的性噪比下降,伪影增多。故HRCT的薄层连续全肺扫描因机器损耗及患者所收剂量增大而不常使用,仅作为厚层扫描的补充。李果珍[3]认为常规CT扫描采用锐利算法重建对显示肺组织结构明显优于软组织算法,噪声并不明显。

    本组采用改进的层厚层距都为10 mm,直接用高分辨率(骨)算法下的扫描方法,是一种高分辨率重建成像技术,其图像特点与高分辨率扫描CT(HRCT)相似,关键是其能清晰地显示肺部早期和(或)轻微的病变,能最大限度地显示支气管扩张范围、类型及形态,弥补常规CT和HRCT不足。本组18例均采用此类扫描方法,充分显示高分辨率CT(HRCT)技术所能显示的全部征象。

    采用普通常规扫描方法,不提高扫描参数,利用HRCT的算法重建功能,获取HRCT的肺窗图像,至少有以下优点:(1)通过重建获取的图像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而噪声并不明显。(2)全程无间隔扫描,无病灶遗漏之忧。(3)10 mm层厚成像,虽然有部分容积效应产生,但在高分辨率背景下,图像具有立体感,便于判断病灶的空间结构。(4)不增加机器的曝光条件,不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5)操作简便。(6)可以在中低档机型中广泛采用。

    另外,利用宽窗技术,把肺窗窗宽调到W 1300,窗位调到L-500,提高图像层次,同时可清晰地分辨肺组织、肺血管、纵隔大血管、心脏各房室、淋巴结、脂肪等结构,还可以分辨胸壁上骨骼、肌肉、脂肪等,有利于肺内轻微的支气管病变和支气管周围的渗出性病变的检出。

    [参考文献]

    1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415.

    2  张永海.支气管扩张的X线平片、CT和HRCT对照分析.实用放射学杂志,1997,7:405.

    3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56.

    作者单位: 202450 浙江嵊泗,嵊泗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编辑:宋  晓)

作者: 沈海龙,杨海良,姜增斌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