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8期

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观察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观察(pdf)[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特征以及防治依据。方法前瞻性随机调查120例高血压病患者与39例同龄正常人,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

点击显示 收起

    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120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观察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特征以及防治依据。方法  前瞻性随机调查120例高血压病患者与39例同龄正常人,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和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合并脑卒中组最为突出。经逐步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内径呈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检查,可以早期为临床提供高血压及合并症的出现较确切的诊断依据,在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应兼顾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关键词]  老年性;高血压病;颈动脉;超声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动脉分叉处对局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尤为显著,使层流变为湍流,对管壁冲击力增强,应力增大,从而损伤血管内膜,有利于脂质在血管内膜沉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颈动脉因其表浅,易被体表超声检测而成为超声检测体表动脉硬化常采用的部位。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作为观察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一个窗口。超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并发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检测,利用超声评估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也被作为冠状动脉及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无创性检测方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增加,预示着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1,2]。颈动脉二维超声检测的优点不仅在于较为准确地测量管径、血流,能客观地观察管壁结构及厚度,有利于量化分析,而且无创伤、重复性好,易于接受和推广。因此,颈动脉超声检测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统计我院2002~2004年体检中心检查确诊为高血压病患者120例,且病程1~5年,年龄60~78岁。人为分为四组:(1)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hypertension with cerebral stroke,HCS);(2)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hypertension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HCD);(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hypertension with diabetes,HD);(4)单纯高血压组(EH)。运用超声检测各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且对比观察与血脂、胆固醇之间的关系。以求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总结2002~2004年在我院体检中心亚健康人群120例,其中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HCS)2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HCD)3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HD)32例,单纯高血压组(EH)30例,高血压病程1~5年,且经规律治疗的患者,年龄60~78岁,平均65.6岁。对照组39例为同龄正常人。

    1.2  方法

    1.2.1  入选及排除标准  所有入选病例均以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的高血压诊断分级标准为依据,对基线血压水平进行分级。血压测定使用标准台式汞柱血压计,以患者在有背的座椅上休息15 min后三次测量的平均坐位收缩压和舒张压为准。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组2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32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32例,单纯性高血压病组30例。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处于不同级别时取较高的级别。所有入选患者均记录病史、体格检查、空腹12 h的血液生化检查项目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尿素氮和肌酐。相继行血压的测定、颈动脉超声检查。排除标准:(1)严重的心律不齐;(2)生活不能自理或精神障碍不配合检查者;(3)继发性高血压;(4)严重的心、肺、肝、肾、脑疾患。

    1.2.2  超声检查  颈动脉壁测定:使用GE Vivid-3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中心频率10.0 MHz,由专人测定。患者取平卧头仰位,头转向对侧,依次检查双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血管,沿着血管走行作纵切扫查,观察血管形态、结构、管腔内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及部位,在同步心电图记录的R波顶端冻结患者颈动脉膨大以下1.0~1.5 cm的二维超声图像。颈动脉后壁表现为由相对较低回声分割的两条平行线,内线为内膜与管腔的分界线,外线为中外膜分界线,其间距离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别测量双侧颈总动脉共6个心动周期IMT,取平均值。以IMT≥0.8 mm作为颈动脉壁增厚的标准[3]。多普勒超声检查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测量双侧颈内动脉(carotis interna artery,CIA)、颈总动脉(carotis communis artery,CCA)及主动脉(aortaartery,AA)内径。

    1.2.3  血液生物化学指标测定  抽取禁食12 h静脉血,离心取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尿素氮和肌酐测定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两因素间相关性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1为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2  结果

    2.1  各组超声测量结果  见表1。可见高血压各组的IMT普遍高于对照组,尤以合并脑卒中者为甚。

    2.2  各组血液生物化学检测结果  见表2。可见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可能与高血压各组已经进行调脂治疗有关。表1  高血压病合并症各组超声检测结果比较 表2  高血压病合并症各组生化结果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IM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厚,说明颈动脉IMT的增厚除了受血糖、血脂的影响外,与高血压有很大的关系,发生高血压时动脉的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出现收缩压进一步升高,脉压差增大,左心室负荷加重,导致左心室壁肥厚,冠状动脉灌注降低,并形成恶性循环。颈动脉IMT可以作为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程度的指标,了解心脏和大动脉结构与功能改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指导治疗和控制疾病的发展。

    本研究结果发现,冠心病组平均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IMT≥0.8 mm 和有粥样硬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许多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颈动脉IMT 增厚对预测脑卒中有着一定的价值。Geroulakos 等[4]以IMT≥0.85 mm 作为阳性界值来预测脑卒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43%、77%和83%。国内周慧青等[5]以IMT≥0.85 mm作为阳性界值来预测脑卒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1.6%、85.0%和89.8%。部分研究结果提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 增厚和斑块发生率随着血管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增加;提示IMT可以反映冠状动脉受累的支数;多支血管病变的冠状动脉病变积分高于1支血管病变。这些结果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两者是平行发展的 [6]。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IMT 增厚和斑块检出率增高。颈动脉超声阳性对诊断冠心病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颈动脉超声阳性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B型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利于冠心病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

    血管壁IMT 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征象。颈动脉IMT与心、脑血管事件、预计的心血管危险以及治疗过程中危险度的变化相关联。Salonen 等[7]研究表明,与无粥样硬化患者比较,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增加3 倍;颈动脉IMT 每增加0.1 mm,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就增加11%。高血压不同的合并症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而导致靶器官的损伤。在抗高血压治疗同时,应根据各种危险因素的存在,特别是颈动脉的超声标识,及早地积极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以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脂质代谢紊乱导致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是不争的事实,但不是唯一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患有某种疾病都会导致血管壁的病理改变,是促发颈动脉硬化及斑块形成的直接因素。高血压是动脉硬化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各组生化数字显示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血浆HDL-C降低,钱学贤等[8]报道HDL-C < 0.91 mmol/ L的患者其冠心病发病率比HDL-C > 1.69 mmol/ L的患者多8倍。

    研究中还发现高血压的严重程度还可从颈动脉Ds及Dd来反映,这是由于血压升高,动脉管壁弹性降低,管腔扩张所致,这种改变与IMT增厚是一致的,因而颈动脉管径变化也反映了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临床上常以脉压差水平间接反映动脉管壁弹性的改变。研究发现,超声检测动脉顺应性的改变要早于临床常用指标脉压差水平的变化。高血压患者在发生左心室肥厚之前,心血管系统已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除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发生较早外,大动脉扩张性改变也是一项重要指标。

    大量资料表明: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 是冠心病一个良好的早期预报。因此,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 是反映CAS 的一个可靠、易测、与CAS 病变程度相关性极好的指标。与冠脉造影结果相对照的大量资料分析表明:超声检测的IMT严重程度与冠脉造影检测的AS 严重程度明显相关。IMT可作为定量检测CAS 进而判断CHD 危险度的良好指标。在没有冠脉造影设备的基层医院或在临床科研工作中需多次重复检查获取资料的情况下,IMT检测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替代指标。超声对老年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Bots ML, Hofman A, Grobbee DE. Increased common carotid intima 2 media thickness:adaptive response or a reflection of atherosclerosis? Findings from the rotterdam study.Stroke,1997,28(12):2442-2447.

    2  Bots ML, Hoes AW,Koudstaal PJ,et al.Common carotid intima 2 media thickness and risk of stroke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rotterdam study.Circulation,1997,96(5):1432-2437.

    3  苏琳,苗懿德,孙宁玲,等.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 9(1):53-56.

    4  Geroulakos G,Gorman D,Alodiki E,et al.The carotid intima 2 media thickness as a marker of the presence of severe symptomatic coronary heart disease.Eur Heart J, 1994,15:781-785.

    5  周慧青,孙宁玲,杨松娜,等.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高血压杂志,2000,8:287-288.

    6  陈忠.早发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特点及其预测价值.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4,12(1):83.

    7  Salonen JT,Salonen R.Ultrasound B2 mode imaging in observational studies of atherosclerosis progression.Circulation,1993,87:56-65.

    8  钱学贤.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谱与代谢综合征.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79-80.

    作者单位: 343900 江西遂川,遂川县人民医院

  (编辑:商  洁)

作者: 冯永福,郭文招,冯小军,何晓静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