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8期

腰椎峡部裂多层螺旋CT的扫描技术及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腰椎峡部裂多层螺旋CT的扫描技术及诊断(pdf)[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螺旋扫描及后重建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多平面重组与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机,选择螺旋扫描方式检查发现或可疑峡部裂73例,扫描范围从L3下缘至S1上缘,将所获得的信息传至独立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

点击显示 收起

      腰椎峡部裂多层螺旋CT的扫描技术及诊断(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螺旋扫描及后重建在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比较多平面重组与三维重建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多层螺旋CT机,选择螺旋扫描方式检查发现或可疑峡部裂73例,扫描范围从L3下缘至S1上缘,将所获得的信息传至独立工作站进行多层面重建、三维重建。结果  73例峡部裂中,MPR均能观察到峡部裂,遮盖表面显示法(SSD)仅发现29例。对并发滑脱的35例,SSD均能再现。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腰椎峡部裂的检查及诊断具有较大优势。

    [关键词]  腰椎峡部裂;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Technique of scan and diagnostic of MSCT in the spondyloschisis

    WEI Wei,TIAN Jialin,ZHAO Yong,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Kaixian,Chongqing 405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SCT in the spondyloschisis.Methods  Applied multiplayer screw CT,scanning to find the spondyloschisis in 73 cases,the scan range was from the 3rd lumber bottom to the 1st sacrum top,sent the whole information to the independent workstation to paranasal sinuses and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Results  Among all the 73 sufferers,use MPR we can see all cracks clearly,use SSD we can see 29 only,but use SSD we can see surges which subsequent crack.Conclusion  MSCT has much superiority in examing and diagnosing of spondyloschisis.

    [Key words]  spondyloschisis;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tomography,Xray computed

    腰椎峡部裂(spondylolysis,SS)仅发生于人类,是指上下关节间部的骨性缺损,其发生率占成人的5%。由于峡部在三维空间与人体的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均不平行,影像检查困难,尤其不伴滑脱的SS,X线平片及CT常规椎间盘扫描技术很容易造成漏诊,有文献报道MR问世以前SS漏诊率高达30%[1,2],并且有关SS的检查技术及诊断的研究不多,因此,笔者就多层螺旋CT在SS检查及诊断上的应用做一些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4年3月~2006年3月来我院行腰椎CT检查诊为SS的73例患者,男40例,女33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7岁,平均47.5岁,临床有腰痛病史,病程3个月~40余年,伴或不伴下肢放射性痛,部分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其中44例有X线平片资料诊为SS 25例(22例伴不同程度滑脱),可疑SS 5例。16例有外院CT资料,9例诊为SS,其中7例伴滑脱。

    1.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GE Lightspeed Plus CT/4i多层螺旋CT(mult spiral CT/4i)机和GE Hispeed Dual CT/2i双层螺旋CT机扫描。范围从L3椎体下缘至S1椎体上缘螺旋程序扫描,扫描线平行于L3~4椎间隙。应用HS(高质量)模式,pitch为6,X线束宽度(层厚,Helical Thickness 5 mm),进床速度15 mm/转,扫描电压120 kV,电流200 mA,后重建层厚及间隔为2.5 mm。

    1.3  重建操作  扫描后将所收集的数据传至GE ADW 4.0-2型的独立工作站Radworks 1,进行MPR、3D重建及图像处理分析。MPR操作时进入体积分析Analysis软件包,选择常规中的Reformat软件,屏幕上即出现4幅图框,分别为倾斜位(oblique,也称重建位)、轴位(axial)、矢状位(sagittal)、冠状位(coronal)。行三种操作方法:(1)将光标置于sagittal图像上,定位线腹侧向头端倾斜15°~45°,在倾斜位图框上清晰显示峡部裂及椎小关节(图1);(2)将光标置于coronal图像上的近病变处,定位线向足侧倾斜10°~30°,在倾斜位图框内亦较清楚显示SS及椎小关节两个裂隙(图2);(3)将光标置于怀疑为SS的axial图像一侧(右或左侧椎弓峡部位置),在倾斜位图框内旋转图像至上下关节及SS显示出为止(图3)。3D重建时采用遮盖表面显示法(SSD),即进入Analysis软件包,选择Bone,屏幕上出现骨性腰椎图像,选择左或右的切割后,旋转主框图像至显示出完整的椎小关节为止。全部病例均用骨窗和软组织两个窗观察。

    1.4  结果评估  所有病例图像经2~4位放射科有相当工作经验的最少1位为副主任医师,2人以上认可,对该组病例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73例均诊为腰椎峡部裂,35例伴不同程度滑脱。发生于L4的19例,其中双侧17例,单侧2例。发生于L5的54例,双侧48例,单侧6例。

    2.2  Radworks 1工作站重建表现

    2.2.1  MPR  73例经MPR重建,均能显示峡部裂位置。表现为上下关节突骨性缺损,缺损面不光滑,局部增厚,或伴碎骨块(图1)。三种不同操作方法所示结果都能准确的

    诊断(图2~4)。方法3操作起来更方便、快捷,图像更直观、清晰。

    2.2.2  SSD  单经SSD重建仅能发现SS 29例,都是明显的峡部裂,且都伴不同程度的滑脱,表现为上下关节突之间骨性结构较紊乱、不光滑(图5)。

    3  讨论

    3.1  病因、病理  SS的病因有先天性学说、创伤学说及峡部发育障碍与外伤混合学说三种。多数学者认同SS是由于重复损伤及疲劳骨折所致[3]。由于椎小关节的作用是防止椎体的滑脱,峡部所受的牵引力非常大,如在峡部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加上非对称外力的作用,很易造成峡部的断裂。本组不伴滑脱的38例峡部裂,30岁以下有27例,有较顽固腰腿痛的临床症状,病史相对较长,笔者认为其发生主要为先天性因素居多。正是这一部分SS漏诊的机会较大。

    3.2  SS的CT扫描技术  目前腰椎扫描技术尚无统一的标准,因近年研究均强调椎间盘突出是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常用的方法为椎间盘薄层扫描,由于扫描的节段性,很容易漏掉峡部裂[4]。Edelson根据解剖标本研究证实,SS常发生于椎弓根下2~9 mm范围内[5],如果仅仅扫描椎间盘,峡部裂漏诊在所难免,尤其不伴滑脱的峡部裂,漏诊几率更大。如在CT定位像发现腰椎有滑脱,为判定有无峡部裂,需在椎间盘平面上10~15 mm处加扫,操作较繁琐。至1998年推出多层螺旋CT以来,由于其快速容积扫描、快速采集的优点,允许薄层后重建,图像质量高,且有独立的工作站行MPR、三维重建功能,腰椎的检查又多了一种方法。因采用螺旋容积扫描技术,收集的是L3~S1椎体的所有解剖信息,既包括椎间盘,又包括椎体、附件,从技术上减少了    图3  倾斜位图框内旋转图像至上下关节及SS显示  图4  清晰显示峡部裂  图5  上下关节突之间骨性结构紊乱、不光滑

    漏诊的可能性[6]。本组有外院CT资料的16例患者,采用椎间盘扫描,漏诊SS 7例,比例是相当高的,漏诊的主要原因与扫描技术有很大关系。而9例能诊为SS主要是因7例伴滑脱。

    3.3  重建体会  由于椎弓峡部与椎小关节间隙的解剖关系较近,CT表现相似,很易混淆,单纯依靠CT 横断位图像, 诊断仍较困难[5,7]。笔者用三种不同方法行MPR重建,很好地解决了峡部裂与小关节不易分清的难题。其中第3种方法更为直观,操作相对简单。尤其对不伴滑脱的SS,在同一重建图像上可见峡部裂与关节突关节,峡部裂位于外上方,表面不规则,而小关节位于内下方,关节面较规整。对伴滑脱的SS,由于解剖关系的改变,滑椎的峡部裂以上部分向前下,以下部分向后上移动,致下一椎小关节向上移位,故在横断位的同一图像上可见SS和椎小关节。MPR重建图像上表现为峡部裂与小关节间的骨片影。SSD重建因选择阈值丢掉的信息较多,故在SS诊断中作用有限。本组SS经SSD仅发现29例,且都是较明显的峡部裂。但对滑脱,其价值更大,尤其经矢状位切割,可观察到骨性椎管在矢状位拉长的程度,为滑脱分度提供三维、直观、清晰图像。

    [参考文献]

    1  曹和涛,施裕新.腰椎峡部裂的影像检查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9):700-703.

    2  Umer JL,Mathews VD,Elster AD,et al.MR imaging of lumbar spondylolysis:The importance of ancillary observations.AJR,1997,169:233.

    3  张联合,陈和平,邬春虎,等.腰椎椎弓崩裂并滑脱的CT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1999,15(11):687-689.

    4  Edelson JG,Nathan H.Nerve root compression in spoodylolysis and spondylolisthesis.J Bone Joint Surg,1986,68:596.

    5  朱廷敏,李淑,潘桂芬.腰椎峡部裂并脊柱滑脱的CT诊断.中华放射学杂志,1993,27(12):860-862.

    6  张继良,葛英辉,王永红,等.应用多层CT螺旋程序扫描及后重建技术减少腰椎疾病漏诊.临床医学,2002,22(7):28-29.

    7  王廷显.腰椎滑脱的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1997,16(5):312-313.

   作者单位: 1 405400 重庆,开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2 四川南充,川北医学院

    3 重庆,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放射科进修生

    (编辑:周  蕊)

作者: 韦巍,田佳林,赵勇,张冲,陈文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