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9期

胰腺囊性肿瘤的CT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胰腺囊性肿瘤的CT诊断(pdf)[摘要]目的探讨CT在胰腺囊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复习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胰腺囊性肿瘤,总结其CT表现和特征。结果11例中浆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结论CT能较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的特征。...

点击显示 收起

        胰腺囊性肿瘤的CT诊断(pdf)

 [摘要]  目的  探讨CT在胰腺囊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复习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胰腺囊性肿瘤,总结其CT表现和特征。结果  11例中浆液性囊腺瘤7例,黏液性囊腺瘤4例。结论  CT能较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的特征。

 [关键词]  胰腺;囊性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胰腺囊性肿瘤是胰腺少见肿瘤,分为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后者又可分为明显恶变的黏液囊腺瘤和潜在恶变的黏液囊腺瘤。笔者回顾性分析我院有CT检查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胰腺囊性肿瘤,旨在进一步认识本病的CT征象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年龄38~75岁,平均56岁,男3例,女8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和消瘦等。本组均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

    1.2  方法  11例均行腹部CT扫描,采用西门子Banlance螺旋CT扫描仪,层厚及层距均为10 mm,局部加做2~5 mm薄层扫描。本组均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注射液100 ml,注射流率2~3 ml/s。

    2  结果

 浆液性囊腺瘤7例,6例位于胰尾部,1例位于胰体部,直径最大约1.9 cm,最小约1.2 cm,肿瘤切面呈海绵状或蜂窝状,3例中心部可见钙化影。增强扫描均与胰实质分界清楚,间隔明显强化。黏液性囊腺瘤4例,均位于胰尾部,最大1例直径达4 cm,最小直径2.3 cm,3例呈多房性,1例为单囊性,3例囊壁具有小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3例呈不均匀强化,1例无强化。

    3  讨论

 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均好发于女性,常见于胰尾部[1,2]。浆液性囊腺瘤CT平扫为圆形或分叶状单或多囊状肿物,与胰实质分界清,多囊状肿物可见分隔,囊腺直径<2 cm,如囊过小可表现类似实性肿物,肿瘤中心可见放射状钙化或片状不规则钙化,前者为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间隔可明显强化。黏液性囊腺瘤CT平扫表现主要为单囊或多囊状肿物,有分隔,囊的直径>2 cm,囊壁不规则,可见壁结节,囊内密度可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囊内呈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胰腺浆液性囊腺瘤和黏液性囊腺瘤其主要鉴别诊断为两者之间鉴别及与胰腺假性囊肿,胰实性乳头状上皮瘤的鉴别。浆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腺瘤其主要鉴别点为前者囊的数目多且小,囊的直径多<2 cm,中心伴有放射状钙化,后者囊直径常>2 cm。胰腺假囊肿壁无结节,但不典型时如含血凝块、坏死物、壁不光整时或有分隔与胰腺囊性肿瘤难以区别,要密切结合胰腺炎的发病史以及临床生理检查加以鉴别,而与胰实性乳头状上皮瘤的鉴别要点为后者发病多为年轻女性,虽有大小不等的囊,但内无间隔。腹部CT能清楚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及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还可显示囊肿为孤立性或是多房性等特征,对胰腺囊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腹部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105-112.

    2  许达生,陈君禄,黄兆民.临床CT诊断学.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8-239.

    作者单位: 529500 广东阳江,阳江市人民医院CT室

   (编辑:吴  莹)

作者: 陆伍好,冯国活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