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0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pdf)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供血障碍而造成的骨坏死性病变,是骨伤科疑难症之一[1]。本病病程长,致残率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有局限性,由于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给该病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现将我院12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12例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pdf)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供血障碍而造成的骨坏死性病变,是骨伤科疑难症之一[1]。本病病程长,致残率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都有局限性,由于近年来介入放射学的飞速发展,给该病的治疗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现将我院12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9~72岁。3例有明确外伤史,2例有大量应用激素类药物史,1例有糖尿病史,其余无明确诱因。临床上表现均有患肢髋关节疼痛,不同程度的关节跛行,功能受限。12例患者均经X线及CT检查,3例行MRI检查,确诊为股骨头缺血坏死。

    1.2  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将导管超选至旋股内、外动脉及闭孔动脉,观察股骨头供血情况,根据造影结果给予股骨头的优势供血动脉药物灌注,注入药物为尿激酶50万u、低分子右旋糖酐50 ml、复方丹参注射液30 ml。术后静点尿激酶5万u/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钙片3~6个月,并进行髋功能锻炼,以加强疗效。

    2  结果

 经过1~3次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消失12例,明显减轻9例,有所缓解2例,效果不明显1例,有效率为91.7%。血管变化:12例介入治疗后,对比相同的股骨头血管明显增粗增多延长,侧支循环增多。治疗后3~6个月X线片复查,所有病例坏死组织有不同程度吸收,骨质囊变区减小,骨小梁结构增多和新生骨形成,股骨头塌陷不同程度恢复,关节面趋于光整平滑。

    3  讨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通过导管向股骨头内直接灌注扩张血管、溶栓、改善微循环类药物来改善股骨头的微循环,促使新骨形成和死骨吸收,达到缓解疼痛,改善患侧肢体活动功能的目的[2]。股骨头发病机制众多,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股骨头的缺血缺氧环境,由于解剖及生理特点,股骨头的供血系统本身较为薄弱,旋股内、外动脉构成的髋关节囊外动脉环供血,这些血管均细小且缺少广泛侧支循环。股骨颈骨折、饮酒过量、激素用量过大等多种因素,均可引起股骨头血循环障碍,使股骨头缺血缺氧直至坏死,死骨吸收不完全,则部分被纤维组织和完全细胞碎片取代,在X线平片表现为囊状透光区。动脉灌注治疗的原理是直接将溶栓、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类药物注入供血动脉内,在靶血管内注入药物,由于首过效应,显著提高了局部血管及微血管的血药浓度,使药物充分发挥效应,通过改善局部血液供应,使股骨头区已堵塞的血管再通,使侧支循环的血管数目增加,管径增粗,从而使坏死骨质逐渐被吸收,新骨形成,股骨头得以修复。综上所述,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疗效可靠、安全,病人痛苦少,从而为临床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

    [参考文献]

    1  储玉山,曹建民.股骨头坏死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规范.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332.

    2  李洪波,党建波,朱光民,等.高压氧配合治疗动脉灌注股骨头缺血坏死.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644-646.

    作者单位: 635000 四川达县,达县人民医院介入室

   (编辑:周  蕊)

作者: 谢海,张国靖,王保渔,向守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