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6年第3卷第12期

食管癌的CT检查对治疗的指导作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食管癌的CT检查对治疗的指导作用(pdf)[摘要]目的评价食管癌的CT检查对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08例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钡餐、食管镜检查及CT扫描,重点分析其CT表现,其中72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食管癌主要CT表现为管壁增厚、周围组织器官受侵、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脏器转移。结论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食管......

点击显示 收起

       食管癌的CT检查对治疗的指导作用 (pdf) 

    [摘要]  目的  评价食管癌的CT检查对治疗的指导作用。 方法  对108例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钡餐、食管镜检查及CT扫描,重点分析其CT表现,其中72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食管癌主要CT表现为管壁增厚、周围组织器官受侵、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脏器转移。 结论  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食管癌治疗方案的制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食管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食管癌系消化道常见病之一,既往以食管钡餐及食管镜检查为主,而CT对消化道检查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就108例食管癌进行了术前CT检查的前瞻性研究,72例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旨在综合评价CT检查对食管癌治疗的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1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行CT检查,并经手术或食管镜证实的食管癌患者108例,其中鳞癌99例,腺癌8例,腺鳞癌1例;男62例,女46例;年龄35~78岁,平均63.5岁。临床上以消瘦、进行性吞咽困难为主要症状,所有患者CT扫描前均行食管钡餐和食管镜检查。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公司Highspeed Ⅱ双排螺旋CT机。禁食6 h,扫描前10 min肌注山莨菪碱(654-2)10 mg,上床前口服清水200 ml,然后用1.5%泛影葡胺50 ml吞服发泡剂。常规胸部扫描,上段食管癌加扫颈部,中下段食管癌加扫上腹部,大部分病例行CT增强扫描。层厚及层距均为10 mm;病灶层面插入3 mm或5 mm的薄层扫描。观察项目:(1)病变本身;(2)病灶的外侵情况;(3)寻找肿大的淋巴结;(4)发现其他脏器的转移灶。

    2  结果

    2.1  病灶及其外侵  食管癌的主要CT表现为腔内肿块或管壁的不规则增厚。食管壁增厚长度为3~12 cm,与食管钡餐显示的病灶长度一致。食管壁厚度6~20 mm,管壁增厚以大于5 mm为增厚标准[1]。观察病灶外侵情况,主要是看食管与心包、主动脉、肺动脉、气管及主支气管的界面关系。108例食管癌中,食管壁外不光整,与上述周围结构界面不清74例,占68.5%。与72例手术结果进行对照,CT显示外侵征象的正确率见表1。表1  72例食管癌外侵CT诊断与手术对照  

    2.2  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脏器转移  淋巴结肿大转移以CT图像上淋巴结直径≥10 mm为标准,增大者为阳性[2]。108例中,CT发现淋巴结肿大59例,占54.6%。72例手术切除病例中淋巴结阳性者31例,而CT仅检查出23例,检出率为74.2%。食管癌的血行转移以肝脏、肺、肾上腺居多,本组108例中,肝转移32例,肺转移5例,胃和肾上腺转移各1例。

    3  讨论

    食管癌可经食管钡餐和食管镜及镜下活检等方法进行确诊。食管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药物及综合法,手术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3]。CT在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中意义不大;然而有较明显的临床体征检查确诊的食管癌绝大多数属中晚期食管癌,CT检查不仅可以显示病灶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而且能观察增大的淋巴结,发现远处脏器的转移。因此,CT检查对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治疗手段的选择及预后评估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81年Moss等提出食管癌CT分期标准[4]:一期CT表现为腔内肿块,食管壁无明显增厚,无纵隔蔓延或转移。二期CT表现为食管壁增厚超过5 mm,但无纵隔蔓延,脂肪层仍存在。三期CT表现为侵犯周围组织,可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四期CT表现为有远处转移。对于一、二期病例进行手术根治效果较好,五年存活率可达80%以上。四期患者不宜行手术治疗,只能行放射治疗与药物化疗。对于三期患者半数以上不能手术治疗,应先行放射治疗或药物化疗后,再选择性行手术治疗。

    CT对食管癌灶的显示与食管钡餐及食管镜比较,CT的主要优点是能够显示管壁的厚度和管壁处的界面,可直接进行厚度测量,对病变长度的估价与食管钡餐基本一致,但管外肿块只有CT才能显示。

    CT对食管癌扩展的估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食管缺少浆膜层,且引流淋巴异常丰富,因此易导致直接侵犯邻近脏器与转移,本组病例CT显示外侵征象的占68.5%。过去研究中以病变与周围组织脂肪间隙消失作为判断受侵标准,此标准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准确性较低,且肿瘤患者多消瘦,或行过放射治疗,主动脉周围常缺乏脂肪间隙。按照Picus标准[5],病变与主动脉接触面超过主动脉周径1/4,表明食管癌侵犯主动脉。判断心包或肺动脉受侵时,宜在与肿瘤临界段做3~5 mm的薄层扫描,以减少容积效应的影响,其参考标准为:心包或肺动脉与肿瘤相连,甚至被肿块浸润包绕。食管癌侵犯气管、支气管时,CT敏感性相对较高,如果气管后壁向内不规则的凹入,或被肿块推压移位,可考虑有气管的受侵,主支气管与肿块分界不清且有扁平改变也应考虑受侵,上述征象者有气管、主支气管等管壁增厚,可视为气管、主支气管受侵的特征性X线表现。

    由本组病例可见淋巴结的转移,检出率并不很高,原因之一是目前诊断淋巴结肿大的标准仍为大于10 mm,又因为上段食管癌主要转移至肺门和颈部淋巴结;中段食管癌主要转移至肺门和主动脉旁淋巴结;下段食管癌主要转移至食管旁、贲门及胃左动脉区淋巴结;因此仅做平扫,颈部和上腹部的肿大不明显的淋巴结容易漏诊,同时肝脏、肾上腺的转移灶亦不易发现,由此可见增强有助于发现病灶和肿大淋巴结。

    总之,随着CT对食管癌检查技术的不断改良及诊断标准的不断完善,可根据CT扫描结果从而有效地判断食管癌手术切除的可行性,估计手术的难易程度,减少不必要的探查术,合理地选择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惠茅,杨海山.螺旋CT在食管癌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6):433-435.

    2  张焱,李荫太.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淋巴结转移的研究及分期的评估.实用放射学杂志,2001,17(3):183-185.

    3  吴在德.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01.

    4  Moss AA,Schnyder P,Thoeni TF,et al.Esophageal carcinoma:pretherapy staging by computed temography.AJR,1981,136(6):1051-1056.

    5  PicusD,Balfe D,Koehler RE,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in the staging of esophageal carcinoma.Radiology,1983,146(2):433-438.

  作者单位: 225700 江苏兴化,兴化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编辑:卫  东)

作者: 蔡春祥,刘 霆,刘兴明 2007-4-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