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2期

混合性中风的CT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混合性中风,又称中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与脑出血同时存在,出血灶和梗死可同时发生,部分异时发生。有学者按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3型:梗死&mdash。出血同时型、梗死&mdash。梗死型[1]。...

点击显示 收起

    混合性中风,又称中性脑梗死,是指脑梗死与脑出血同时存在,出血灶和梗死可同时发生,部分异时发生。有学者按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将其分为3型:梗死—出血同时型、梗死—出血型、出血—梗死型[1]。即使微小的出血灶或大理石状花纹也能被CT检出,以前文献提示,出血性梗死中风和大面积梗死中最常见,并且可以使缺血性患者临床状况恶化。在起病最初的4 h内,笔者检查了22例有幕上缺血性症状和体征的病例,用以判断早期的低密度影,以预示出血性梗死的发生。1周后随访检查出血性梗死,发病6 h内的血管造影,用以观察动脉闭塞部位,侧支循环状态和晚期重新灌注机制,22例中早期CT提示平常,11例发生出血性梗死。CT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分析22例混合性中风的CT表现,着重探讨其影像学诊断及对临床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48~80岁,平均65岁。有高血压病史者15例。均行1次以上CT扫描。

    1.2  方法  采用SHIMADZU 4500和GE Prospeed Advantage CT装置。层厚5~10 mm,层距5~10 mm。

    2  结果

    梗死—出血同时型16例(73%);出血—梗死型4例(18%);梗死—出血型2例(9%)。共计出血灶22个,血量4~75 ml,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5例。梗死灶31个,其中基底节区腔隙灶22个(71%)。

    3  讨论

    混合性中风是近年才由国内学者提出的新脑血管疾病分类,即患者的一次中风期间,脑部同时或相继发生出血和缺血的两种病理过程[2,3]。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本病单凭临床诊断困难,这可能是老年人脑萎缩改变,缓冲颅内压升高;也可能由于生理功能衰弱,对刺激不敏感,以至出血和梗死表现及体征多数不明显[4]。临床上常不能用同一性、同一部位的病灶解释。其CT表现为既有出血灶,也有梗死灶,但两者不在同一部位,这不同于出血性脑梗死,因为出血性脑梗死是同一部位梗死后继发出血。混合性中风的出血灶相对较大;梗死灶较小、且多发,大多是位于基底节区的腔隙性脑梗死。早期CT低密度影根据病变部位可分3类:豆状核几例中6例发生出血性梗死、豆状核和皮层5例全部发生出血性梗死,皮层6例也全部发生出血性梗死。所以笔者认为:对栓塞缺血性中风起病后的患者进行CT扫描而发现低密度影强烈地预示向出血性中风转变。需注意在发现出血灶的同时,不要忽视较小梗死灶的存在。总之,CT能正确诊断混合性中风,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有利于及时采用合理而有效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曹丹庆.全身CT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19-120.

2 黄如训.混合性中风一种应予重视的中风类型.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9,15(4):193.

3 黄如训.动脉硬化性混合性中风.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8,15(4):194.

4 高玉林.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84例临床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6):385.


作者单位:1 151500 黑龙江兰西,兰西县人民医院放射科CT室 2 150001 黑龙江哈尔滨,黑龙江省医院南岗分院

作者: 许晓楠,李晨阳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