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5期

超声检查长蒂子宫黏膜下肌瘤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带蒂子宫肌瘤并非少见,多见于浆膜下。带蒂黏膜下肌瘤多局限于宫腔内,很少脱垂至阴道。笔者曾遇1例脱垂至阴道内的长蒂子宫黏膜下肌瘤病例,现将超声所见介绍如下。以经期长、月经量多为主诉要求超声检查。...

点击显示 收起

    带蒂子宫肌瘤并非少见,多见于浆膜下。带蒂黏膜下肌瘤多局限于宫腔内,很少脱垂至阴道。笔者曾遇1例脱垂至阴道内的长蒂子宫黏膜下肌瘤病例,现将超声所见介绍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以经期长、月经量多为主诉要求超声检查。超声检查见子宫切面大小约73 mm×60 mm×44 mm,宫腔内见宽约15 mm液性暗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见液性暗区为一条蓝色及一条红色血流束(图1)。PW显示两条血流束分别呈动脉频谱及静脉频谱。其中动脉血流束直径3.3 mm,血流方向由宫底流向宫颈,收缩期最大流速53.70 cm/s,RI=0.41。静脉血流束直径3.5 mm,血流方向由宫颈流向宫底,流速10.74 cm/s。血流束后方可见内膜略高回声。近宫颈内口处探及节育器强回声。超声诊断:(1)子宫体积增大;(2)子宫内血管异常;(3)宫内节育器下移。建议进一步检查。患者未做进一步检查,要求手术切除子宫。手术切除子宫后,纵行剖开,见宫腔内有一直径约15 mm的肉柱,起自宫底,下端至宫颈部被切断,断端中心部位可见两条被截断的血管。遂自阴道内取出另一端,见另一端为一上小下大的栗子形团块,大小约26 mm×30 mm×25 mm。病理诊断:子宫黏膜下肌瘤。

    2 讨论

    临床上根据子宫肌瘤在发展过程中与子宫肌壁的关系不同而分为:(1)肌壁间肌瘤;(2)浆膜下肌瘤;(3)黏膜下肌瘤。蒂较长的黏膜下肌瘤可脱垂至颈管或阴道内。本例患者,B型超声检查时,经过宫腔内的两条血管颇似宫腔积液。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时,可明确为两条紧靠在一起的动、静脉血管。因此,如B型超声检查为宫腔积液时,一定要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与血管相鉴别。由于检查者经验不足,检查过程中发现异常血流未能追根寻源,以至最后未能准确诊断。因此,如遇宫腔内异常血流,一定要拓宽思路,认真检查,以防漏诊。


作者单位:463800 河南上蔡,上蔡县人民医院

作者: 史怀民,张继红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