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6期

CT检查对肺内球形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影像学对肺部单发性球形病灶诊断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别其良恶性。近年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穿刺活检、CT、MRI、派特CT的应用,都明显提高了肺内球形病灶的诊断正确率。现就招远市人民医院CT在该类病变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简单总结。1肺内球形病灶的检查技术招远市人民医院利用GE双螺旋CT,以层厚5~7mm、窗位-500~......

点击显示 收起

    影像学对肺部单发性球形病灶诊断的主要目的在于鉴别其良恶性。近年来,支气管镜检查、经皮穿刺活检、CT、MRI、派特CT的应用,都明显提高了肺内球形病灶的诊断正确率。现就招远市人民医院CT在该类病变诊断中的作用进行简单总结。

    1  肺内球形病灶的检查技术

    招远市人民医院利用GE双螺旋CT,以层厚5~7 mm、窗位-500~-600 HU、窗宽1500~1800 HU条件下,自肺尖部至膈面连续扫描。发现病灶后测量其密度、直径,观察病灶内及其周边肺组织情况,综合判断病灶性质。

    2  肺内球形病灶CT征象及其定性诊断意义

    肺内球形病灶常见CT征象包括:钙化、分叶、边缘、形态、病灶大小、病灶内密度、含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反应等。

    2.1  病灶内钙化  肺内球形病灶中弥漫性钙盐沉积可能是良性病灶CT值较高的原因。许多资料都提出164 HU的CT值为区别良、恶性肿瘤的界限。笔者通过对26个肺结节进行观察,所有结节胸片或CT发现较大的、可辨别的钙化,CT衰减值大于164 HU这一界限。本组有7个良性病灶,CT值大于164 HU,而16例恶性肿瘤和3例转移瘤小于164 HU。由此可见结节内钙化所致CT值增高对良、恶性结节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钙化的形态、分布也有重要意义,良性病灶内钙化多为中央部分钙化、薄层样钙化、爆米花样钙化、弥漫性钙化等;而偏心性钙化、纤细点状钙化和圆边钙化,不能作为常规良性病灶的诊断依据,这些钙化可能是肿瘤在肺内原有钙化灶附近浸润生长或在肉芽肿和瘢痕附近生长,将钙化包入瘤内形成。曾有学者提出良性钙化的标准:(1)钙化量大于结节10%以上;(2)钙化方式应为良性钙化方式;(3)良性病灶很少是大的或多毛刺结节。如肺内结节有大于3 cm的病灶,即使有钙化也应注意随访观察。

    2.2  病灶的边缘和形态  根据资料和我们对26个病灶的观察,把肺内球形病灶分为四个级别:Ⅰ级边缘光滑锐利;Ⅱ级中等度光滑(微毛糙);Ⅲ级边缘轻度不规则波浪状或少量毛糙;Ⅳ级边缘明显不规则且有毛刺。26个结节中,Ⅰ级4个,其中良性3个,恶性1个;Ⅱ级14个,其中良性4个,恶性10个;Ⅲ级和Ⅳ级共8个,全部是恶性。由此可见,Ⅲ级、Ⅳ级病灶的恶性可能性明显增加,若结节边缘不规则或有毛刺,均应列为不能定性的病灶。即使该病灶具备其他符合良性病变;CT表现亦然。笔者曾对7例小的周围型肺癌进行薄层扫描,发现有5例边缘呈毛刺状,6例边缘见一切迹,呈分叶状改变。边缘毛刺征是由于肿瘤向周围肺组织浸润的结果,而营养血管进入肿瘤的部分则形成一切迹,因此边缘毛刺征、切迹征主要是恶性肿瘤的特征。然而边缘光滑的病变并不一定是良性,在边缘光滑的病灶中良性病变与转移瘤发生率几乎相等。

    2.3  病灶大小  小的病灶大多数为良性病变,当病灶直径大于2 cm时,良性的概率明显下降,同时诊断的正确率明显下降。有资料统计,3.0 cm以上病灶中良性占7.1%,诊断正确率为37.9%;2.0 cm以上病灶中良性占14.3%,诊断正确率为37.9%。本组26个结节病灶中,1.1~2.0 cm 12例;2.0~3.0 cm 8例;3.0 cm以上5例。

    2.4  病灶内密度  病灶密度有几种:(1)均匀一致,CT值为软组织密度;(2)可见低密度区,CT值提示为脂肪密度;(3)高密度区,CT值提示为钙化;(4)病灶内极低密度区,CT值提示为含气空腔。本组密度均匀8例,钙化1例;2例钙化和脂肪并存,这是CT诊断错构瘤的主要指征。病灶密度不均匀,或出现小空腔,肺癌可能性大,此征并非恶性肿瘤的特异征象。要进行CT征象综合分析,以提高CT对小的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准确率。

    2.5  支气管征  此征是CT横断层影像上直接导向病灶或为病灶包绕的含气支气管影。肿瘤大小与含气道数目有关。小于3.0 cm病灶,约60%有1条支气管供气,3.0 cm以上病灶约60%有3条或更多的支气管供气。本组支气管阳性征15例,其中恶性13例,结节居于肺野内带支气管征性征象。

    2.6  血管集束征  在CT影像上发生于肺内血管附近球形病灶,可影响血管走行和形态,表现有:(1)肺内血管自病灶内穿过;(2)肺内血管受病灶牵拉向病灶方向移位;(3)肺内血管在病灶边缘截断;(4)肺内血管受病灶压迫移位(该项不作为血管集束的表现)。本组对26例结节进行观察,其中有8例血管集束征。恶性6例,病理切片可见小叶间隔也可呈集合状向病灶部位集中。薄层CT可以显示其结构,尤其以间隔中的静脉血管成分显示最清楚。

    2.7  胸膜改变  肺内球形病灶在CT影像上与胸膜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种:(1)结节与胸膜呈广基接触;(2)结节与胸膜呈索条状粘连;(3)结节与胸膜呈线样连接;(4)结合周围线样影与胸膜不相连。本组出现胸膜反应12例,其中恶性5例,以线状影为多,有时在CT显示胸膜反应长度较长,应需结节其他征象才能定性。

    3  CT对肺内球形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

    对肺内球形病灶良恶性的鉴别诊断,CT优于常规X线胸片,因为CT可发现病灶内微小钙化和脂肪密度区。由此可见CT是评价肺内球形病灶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查方法,尤其是薄层扫描在诊断上更有优势。CT特别适于鉴别胸膜、胸壁和肺内病灶的密度,能准确评价病灶密度。

 


作者单位:265400 山东招远,招远市人民医院

作者: 王敬学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