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6期

骨肉瘤的X线诊断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骨肉瘤为常见的骨原发恶性骨肿瘤,占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由于肿瘤生长快、病程短,易发生远处转移,故能否早期诊断,直接影响预后。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最简便而实用的方法。笔者将搜集的16例病例进行X线分析,以期达到对骨肉瘤的准确诊断。(4)瘤骨12例,是骨肉瘤最重要的本质性X线表现,象牙质样瘤骨4例,密度......

点击显示 收起

    骨肉瘤为常见的骨原发恶性骨肿瘤,占骨原发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由于肿瘤生长快、病程短,易发生远处转移,故能否早期诊断,直接影响预后。X线平片是诊断本病最简便而实用的方法。笔者将搜集的16例病例进行X线分析,以期达到对骨肉瘤的准确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6例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2~36岁,平均21岁。病程1~6个月。主要症状为病变部位疼痛、肿胀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病痛以夜间为甚,由间歇性逐渐转为持续性。全部病例均有软组织肿块,压痛明显。局部皮肤温度增高者10例。

    1.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均摄有X线正侧位平片检查。

    2  结果

    2.1  部位  股骨下端7例,胫骨上端4例,胫骨下端2例,肱骨上端、股骨干、髂骨各1例。

    2.2  类型  成骨型5例,溶骨型8例,混合型3例。

    2.3  X线表现  (1)软组织变化:全部病例均见软组织肿胀和软组织肿块;边缘清楚者6例,边缘模糊者10例,肿块中见瘤骨或钙化者共9例。(2)骨膜变化16例,表现为单层状、多层状骨膜反应9例,放射状骨膜反应4例,Codman三角3例。(3)骨质破坏10例,皮质骨的破坏表现为筛孔状、虫蚀状4例,松质骨的破坏表现为骨密度和骨小梁结构消失,呈斑片状或大片状溶骨性改变6例,病理骨折2例。(4)瘤骨12例,是骨肉瘤最重要的本质性X线表现,象牙质样瘤骨4例,密度最高,生长缓慢,边界清楚,是分化较好的瘤骨;棉絮状瘤骨6例,密度均匀,边缘模糊,是分化较差的瘤骨;针状瘤骨2例,呈放射状、毛刺状,在骨皮质外呈放射状向软组织内伸展。

    3  讨论

    骨肉瘤又称成骨肉瘤,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最常见的一种,由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所构成,肿瘤可起自髓腔或骨膜下,向周围发展,早期不侵犯骨骺,晚期则可超越骺线并进入关节,根据所含瘤骨多少和成分不同,X线可分为成骨型、溶骨型和混合型。X线表现主要反映成骨肉瘤的大体病理变化,肿瘤发展过程中骨质破坏和瘤骨形成不断交替进行。肿瘤生长活跃分化差,则发生溶骨性破坏,分化较好则形成瘤骨,在此过程中,还不断刺激骨膜增生,并可突破增生的骨膜向外生长,形成软组织肿块[1]。

    成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尽管方法很多,各具优缺点,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应以X线平片为主。X线平片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检查方法。X线平片能比较整体地观察肿瘤所在的部位、大小、骨结构的破坏和边缘反应、瘤骨和骨膜反应的形式。对于青少年无明显诱因的四肢痛应及时行X线检查,以充分发挥X线对骨肉瘤的诊断作用,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其他检查来解决X线平片难以解决的其他特殊问题。

 


作者单位:158100 黑龙江鸡西,鸡西市人民医院放射影像科

作者: 武晓梅 杨忠泽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