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6期

超声在右下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右下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临床随访证实177例右下腹疼痛性疾病的超声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7例右下腹疼痛性疾病超声诊断分别为:消化系统疾病58例、泌尿系统疾病65例、女性生殖系统疾病54例。结论超声在右下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对右下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临床随访证实177例右下腹疼痛性疾病的超声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7例右下腹疼痛性疾病超声诊断分别为:消化系统疾病58例、泌尿系统疾病65例、女性生殖系统疾病54例。结论 超声在右下腹疼痛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超声 右下腹疼痛 诊断

    随着超声诊断在医院急诊中应用的普及,其在急腹症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1]。右下腹疼痛性质病可由多种病因所致,为了提高超声对右下腹疾病的诊断价值,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6月177例病例行归类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77例患者中,男93例,女84例。年龄3~83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及临床随访证实。

    1.2  方法  采用ACUSON公司的ASPEN彩超诊断仪及日立公司的EUB-20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7 MHz。患者采用仰卧位或侧卧位,首先用3.5 MHz探头观察病灶来源、部位、范围、大小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对疑为消化道来源疾病采用7 MHz探头进一步仔细观察病变细微结构。而对疑有泌尿及女性生殖性疾病患者要求膀胱充盈后扫查。必要时行经阴道超声检查。

    2  结果

    急性阑尾炎42例,右输尿管结石65例,右侧宫外孕35例,右侧附件炎性包块15例,右半结肠癌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6例,黄体破裂2例,卵巢囊肿蒂扭转2例,肠结核1例,克罗恩病1例。

    3  讨论

    右下腹疾病病种类型繁多,病因较复杂,由于其来源不同,声像图特征显示不一,各有特点。

    3.1  消化系疾病

    3.1.1  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最为常见的右下腹疾病之一。直接征象:阑尾肿大,直径0.65~1.7cm,长轴似蚯蚓状或手指状,末端钝圆,肠壁增厚,管腔内有时可见粪石形成的强回声及其声影。如有网膜包裹则形成较大的混合性团块。间接征象:超声麦氏点压痛阳性,周围肠腔内有液气泡回声。

    3.1.2  肠系膜非特异性淋巴结炎  临床表现:右下腹痛或脐周痛,有白细胞升高,伴有发热,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本病好发于5~15岁的青少年[2]。声像表现:回盲部散在性探及卵圆形低回声团块,其中髓质回声强,其周围境界清晰,包膜光滑。当炎症加剧时可波及周围肠管,引起肠壁水肿。

    3.1.3  右半结肠癌  病变累及以盲肠、升结肠为主。超声直接征象:病变处肠壁不规则增厚呈肿块状,壁僵硬,层次不清,病变肠段与正常肠段分界突然,肠腔狭窄,肠管变形。间接征象: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浸润肠壁周围脏器,伴淋巴结肿大。

    3.1.4  克罗恩病  受累部位为末段回肠(包括回盲部),病变呈节段性分布。超声直接征象:肠壁各层增厚,尤以黏膜下层高度增厚,厚1.0~1.5 cm,增厚的肠壁多呈均匀性低回声,管腔变形狭窄,病变累及范围广,与正常肠段分界呈移行状,近端肠管扩张伴梗阻表现。

    3.1.5  肠结核  回盲部是肠结核的好发部位,约占80%~90%,其次是升结肠。超声直接征象为病变处肠壁增厚,回声偏低,见钙化灶,管腔变形狭窄。间接征象: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伴有散在的钙化点。淋巴结钙化是淋巴结核的声像特征。

    3.2  泌尿系疾病  右输尿管结石,超声直接征象:在扩张的输尿管远端出现弧形光带伴后方声影。其部位多在尿道的三个狭窄处,输尿管上段结石梗阻一般比较容易显示,输尿管下段结石必须在膀胱充盈的状态下显示,输尿管中段结石显示率较低。间接征象:右肾盂和近侧输尿管积水。

    3.3  女性内生殖系疾病

    3.3.1  宫外孕  临床有停经及阴道不规则出血病史,尿HCG阳性。直接征象:右附件区可见包块,包块多数是均匀分布的低回声或液性与实性混合包块,其周围境界模糊不清,部分包块内可显示妊娠囊回声并见胚芽组织。间接征象:子宫增大,内膜呈蜕膜样强回声,子宫直肠陷凹及盆腔等部位可见液性暗区回声。

    3.3.2  右侧附件炎性包块  尿HCG阴性。早期附件区呈实性不均匀性包块,其形态不规则,周围境界不清晰,内部光点分布紊乱。当有输卵管积脓和输卵管卵巢脓肿形成时,可探及大小不等的增厚迂曲的连续管状结构,管状长形肿块的边缘增厚,不规则或模糊。

    3.3.3  黄体破裂  该病无闭经史,腹痛多发生在月经之前,尿HCG阴性。超声显示子宫大小正常,病变部位卵巢轻度增大,内见不规则囊性暗区,盆腔未见肿块,患侧卵巢周围及子宫直肠陷凹可探及液性暗区。

    3.3.4  卵巢囊肿蒂扭转  突然腹痛,尿HCG阴性,疼痛部位一般比较高,常在附件区上方找到囊肿。

    3.4  注意事项

    3.4.1  周围脏器结构扫查  有利于对病变部位进行综合判断。如宫外孕少量出血,通过肝肾间隙扫查发现[3]。

    3.4.2  怀疑消化系疾病  采用高频探头对病灶及其周围肠壁进行扫查观察其细微结构。早期宫外孕经阴道超声可提高诊断率。

    3.4.3  肠壁增厚  一般炎性病变所致的肠壁增厚累及范围广,与正常肠壁交界呈移行状,而肿瘤性肠壁增厚多为偏向一侧,与正常肠壁分界突然。

    由于笔者仅对近三年来所遇到的177例容易混淆的右下腹疼痛性疾病进行分析,难免存在局限性,对上述疾病的分析及归类旨在提高右下腹疼痛性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明瑜,何小梅.超声对阑尾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19(7):536-539.

2 吴乃森.腹部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第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450-461.

3 谢红宁.妇产科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69,256.


作者单位:350000 福建福州,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二化分院超声科

作者: 佘扬慧 唐少燕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