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7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分三型:头臂型28例,其中锁骨下动脉4例。胸、腹主动脉型3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分三型:头臂型28例,其中锁骨下动脉4例;胸、腹主动脉型3例;肾主动脉型9例。病变动脉表现为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甚至出现盗血现象,CDFI显示狭窄区彩色血流明显变细,呈五彩镶嵌血流或出现彩色血流中断;PW测及病变处血流速度明显加速,频带增宽。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直观、确切,应作为临床首选的方法。

【关键词】  超声 彩色 多普勒 多发性大动脉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动脉病变,主要侵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本文回顾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及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测40例大动脉炎患者的声像图表现,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患者均来源于武刚总医院2004年3月~2007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计40例,女30例,男10例,女∶男=3∶1,年龄17~70岁,平均35.3岁。

    1.2  研究方法  采用ATL ULTRAMARK 9及PHILIPS HD 11X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 MHz,检测时患者采用仰卧位,根据临床提供可疑病变部位,依血管不同走行方向分别探测外周血管,观察测量病变血管壁厚度及内径,彩色多普勒观察血流状态,判断有无血管狭窄及闭塞,脉冲多普勒获得不同程度狭窄部位的血流参数、录像或存入工作站保存。

    2  结果

    2.1  分型  所有患者病变血管管壁的正常结构消失,呈不规则增厚,回声不均匀(主动脉分支增厚常较均匀),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以至完全闭塞。根据动脉病变部位的不同,本组分为三型。

    2.1.1  头臂型  28例,占70.0%。病变在主动脉弓,累及1支主动脉的大分支,颈总动脉17例,无名动脉6例及锁骨下动脉5例。主要表现为脑部缺血、眼部缺血、椎基底动脉缺血及上肢缺血,患侧无力麻木、酸痛。

    2.1.2  胸、腹主动脉型  3例,占7.5%。病变在左锁骨下动脉远端的降主动脉,呈长段或局限性的狭窄或闭塞。以躯干上半身和下半身动脉血压分离为主要特点。

    2.1.3  肾动脉型  9例,12.5%。病变均位于肾动脉与腹主动脉连接的开口处,其中6例为双侧性,以持续性全身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

    2.2  血流特点  彩色多普勒超声:病变处血流分布状态异常,出现紊乱血流,通过狭窄区的血流呈五彩镶嵌色或色彩倒错的血流,当有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部分栓塞时,可见血流绕行现象(本组有2例合并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管腔全程狭窄时显示管腔内为狭细的血流束,完全闭塞时,无血流信号(本组1例右肾动脉闭塞,1例是足背动脉闭塞)。脉冲多普勒超声:40例患者中,30例获及高速湍流频谱,狭窄区域的血管腔内取样,血流速度明显加快,狭窄处最高流速可达260 cm/s,频带增宽,频窗减小或消失,狭窄远端出现低流速低阻力的血流频谱。

    3  讨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或Takayasu病,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了,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大动脉的自体免疫性疾病。病变主要侵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的头臂动脉,常累及多支动脉。主动脉分支的病变往往局限于起始部,且可引起动脉的全层炎性反应,从而促使动脉管壁广泛的不规则纤维化,形成动脉管腔不规则狭窄。由于动脉内膜纤维性增厚,表面粗糙,往往导致继发性血栓形成,最终使病变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慢性动脉缺血的临床表现[1],一般预后较差。

    3.1  多发性大动脉炎彩超检查诊断的可行性  众所周知,目前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既具有高分辨率的二维超声功能,能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的切面图像,可以观察血管的结构,包括血管壁的厚薄、回声强弱、有无夹层或内膜是否光滑、有无局部膨大、局限性突出、变细,并可测量管径及面积。同时它又具有高灵敏度的血流显像及频谱多普勒功能,可实时动态地观察彩色血流束,确定血管内血流的充盈程度和血流的性质、方向,有无异常通道等,将取样容积置于彩色血流显示区域或感兴趣区域,可测量并分析血流频谱图,获得流速、阻力指数等血流参数。文献报道[2,3]与笔者应用结果均证明:彩超检查对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简便、图像直观、特征性强、结果可靠、可行性好,因此被誉为非创伤性血管造影。

    3.2  多发性大动脉炎彩超检查诊断的特征性  本组结果表明:多发性大动脉炎声像图表现为病变血管管壁的正常结构消失,呈不规则增厚(主动脉分支增厚常较均匀),回声不均匀,动脉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以至完全闭塞。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分布状态异常,出现紊乱血流,通过狭窄区的血流呈五彩镶嵌色或倒错的血流。脉冲多普勒超声在狭窄处获及高流速湍流频谱。上述特点具有明显的特征性,它为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分析判断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检查时我们还需紧密结合临床,对于青年患者,尤其是女性,出现单侧或双侧上肢动脉及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动脉或腹部可闻及血管杂音,或一侧上、下肢侧无脉,血压降低或不能测出者,要初步诊断大动脉炎的类型,然后再仔细检查相应的血管,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提高检出率[4]。

 

【参考文献】
  1 陆恩祥,任卫东.血管超声诊断图谱.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54-57.

2 Band JR,Charboneav JW,Stanson AW.Takayasu’s arteritis carotid duplex sonograghic appearance including color Doppler imaging.J Ultrosound Med,1990,9(11):625-629.

3 康卫华,赵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大动脉炎外周血管病变的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7(10):1005-1006.


作者单位:430080 湖北武汉,武钢总医院超声科

作者: 叶华容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