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7期

介入在颈动脉—海绵窦瘘诊治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介绍介入在颈动脉—海绵窦瘘诊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对8例患者采用经皮肤动脉径路、可脱性球阀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结果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均获成功。结论DSA是诊断CCF的金标准,介入治疗是CCF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介绍介入在颈动脉—海绵窦瘘诊疗中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对8例患者采用经皮肤动脉径路、可脱性球阀栓塞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结果 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栓塞均获成功。结论 DSA是诊断CCF的金标准,介入治疗是CCF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  介入治疗 颈动脉 海绵窦瘘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uous fistula,CCF)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眼科综合征,过去也称为红眼综合征[1]。其发病率随近年来车祸、外伤的增多呈上升趋势,因其症状和体征多为眼部表现,在眼科首诊的占80%以上,而因眼科医生对其了解较少易误诊为结膜炎、巩膜炎、眼底出血或甲状腺相关眼病甚至气管炎等,从而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对视功能造成永久性的损害。可见,眼科医生应对CCF的诊疗有正确的认识和处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04年9月~2006年10月共收治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10例,其中8例经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igitd subtraction anglography,DSA)证实诊断及接受可脱性球阀栓塞治疗者入选本组统计资料,男6例,女2例,年龄32~68岁。

    1.2  临床特征  CCF的临床特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1)眼球静脉回流障碍。8例均表现为结膜充血,结膜血管迂曲怒张,以角膜缘呈放射状排列,3例为眼压升高,2例眼底静脉迂曲扩张有搏动。(2)眼眶软组织静脉回流障碍。6例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睑肿胀、眶压升高。(3)功能下降。3例表现为视力下降,3例眼球各方向运动受限。(4)眼上静脉(superior ophthalmic vein,SOV)动脉化特征。8例均表现为听诊杂音及眼球搏动感。

    1.3  影像学检查  8例患者均行眼科A/B超检查、CT检查、DSA检查。

    1.4  介入治疗  8例患者接受了经皮肤动脉径路、可脱性球阀栓塞治疗。在局麻或全麻下,经皮肤股动脉入路,根据瘘口的位置及情况,用进口可脱性球囊及导管进行栓塞。术后加压包扎予以抗感染治疗,24 h后拔出导管。

    2  结果

    2.1  A/B超及CT检查  8例患者均接受眼科A/B超及CT检查,均显示眼上静脉(SOV)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且B超示SOV有搏动,其中2例CT示海绵窦有扩张。

    2.2  DSA检查  8例患者均行DSA检查,均见眼静脉回流扩张,发生瘘口的位置多源化,2例为颈内动脉海绵窦区硬脑膜动脉供血,2例为大脑中动脉区供血,2例为颈外动脉海绵窦瘘,1例为对侧海绵窦区瘘,1例为海绵窦间引流。

    2.3  治疗结果  8例患者全部接受了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其中4例行单球囊,2例行双保护球囊,1例因瘘口栓塞不理想而行单侧颈内动脉栓塞(颈外动脉及对侧代偿良好),1例第一次术后症状无明显消退仍有搏动和杂音而行二次栓塞。8例患者中在1周内所有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的有6例,眼部症状较重的2例在1个月内完全消退。8例患者无任何并发症出现。随访3个月~2年无一例复发。

    3  讨论

    3.1  CCF的发病机制  海绵窦是由静脉扩张形成的窦状结构,位于蝶鞍两侧,硬脑膜层、骨膜层之间,接受眼上、下静脉血经岩下窦引流入基底静脉丛,且彼此交通,周围有丰富的血管及神经,如颈内动脉的分支、窦下动脉,第Ⅲ、Ⅳ、Ⅴ及Ⅵ对颅神经。本组8例CCF的病因均是为车祸外伤所致,使颈内、外动脉或其分支与海绵窦交通,至窦内压升高,使眼上、下静脉血逆流入眶内,引起一系列眼部症状及临床表现。其中6例为高流量,2例为低流量。4例伴有耳鸣、头晕等症状。

    3.2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CCF中的价值[2,3]  影像学检查在诊断CCF中至关重要,典型的外伤史及临床体征结合一项或多项影像学特征即可做出正确的临床诊断。眼科A/B超、CT、彩色多普勒、MRI、DSA均可以很好地提示眼部的血流改变,特别是SOV特征性的改变。A/B超不但可以发现SOV的扩张,而且重要的是可以动态观察、观测到SOV与脉搏同周期的搏动;CT轴位及冠状位的检查可以清晰地发现SOV的走行及扩张程度以及是否伴有颅底、眶壁骨折等情况;彩超及MRI可以辅助性地检查血流量及海绵窦等情况;DSA则是诊断CCF的金标准,阳性发现率为100%,通过DSA可以来判断瘘口的位置、大小及供血来源,并根据其来决定手术方案及手术时机。

    3.3  介入治疗是CCF的首选临床治疗  目前,血管内栓塞是治疗CCF的首选方法,原则是闭塞瘘口,保持颈内动脉的通畅。栓塞途径有两种:(1)动脉入路;(2)静脉入路。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动脉入路已经成为首选方法,其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创口小、安全性高和效果切实可靠。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CCF的诊断并不困难,外伤史、眼部特殊的临床表现结合A/B超、CT的辅助检查是早期诊断CCF的必要根据,而DSA是诊断CCF的金标准,介入治疗是治疗CCF的首选方法。[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宋国祥.眼眶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3-334.

2 王毅,肖利华.28例颈动脉海绵窦瘘影像诊断分析.中华眼科杂志,2004,10:674-678.

3 靳松,崔世民.颈动脉海绵窦瘘的DSA评价和栓塞治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10:923-925.


作者单位:221002 江苏徐州,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作者: 周雷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