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7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马方综合征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诊断1病历摘要0。大动脉短轴切面:舒张期主动脉瓣Y型闭合线错位。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主动脉升部至降部管壁见剥脱的内膜呈两条分离的带状回声,其间为液性暗区。管腔内可见纤细、冗长的条带状回声,近端与管壁相连,远端游离随血流飘动,将主动脉分为真腔和假腔(图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诊断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30岁,自诉心悸,气短、咳嗽、咳痰、尿少、水肿、不能平卧1个月。以妊娠6个月(孕2产1),风心病(二尖瓣狭窄?二尖瓣闭锁不全?)收住。精神欠佳,口唇发绀,高枕卧位。患者四肢细长,蜘蛛状指(趾)。心率120次/min,律齐,心尖部可闻及三级杂音。腹部隆起,肝大,肋下两指,剑下三指。宫底脐上三指。ECG:窦速,左室肥大,心肌缺血。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眼科会诊未见异常。于1个月后行剖宫产术,取出一存活男婴。术后15天,上述症状加重,建议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患者于转院次日死亡。超声检查:心脏常规切面探查,主动脉环部22 mm,窦部67 mm,升主动脉72 mm,主动脉弓部33 mm,降主动脉32 mm,LVDd 80 mm,LVSd 68 mm,LA 39 mm,RV 20 mm,RA 45 mm×60 mm,MPA 30 mm,RPA 17 mm,LPA 19 mm,IVS 10 mm,LVPW 10 mm。左房、左室、右房增大,肺动脉增粗,主动脉瓣回声增强,窦部、升部呈瘤样扩张。左房受压,左房/主动脉内径比率>0.7。大动脉短轴切面:舒张期主动脉瓣“Y”型闭合线错位。室间隔及左室后壁无增厚,室壁整体运动弥漫性减弱。房、室间隔连续,未见明显断端。胸骨上窝主动脉弓长轴切面:主动脉升部至降部管壁见剥脱的内膜呈两条分离的带状回声,其间为液性暗区。管腔内可见纤细、冗长的条带状回声,近端与管壁相连,远端游离随血流飘动,将主动脉分为真腔和假腔(图1)。腹主动脉内径2.3 cm,管腔内未见异常回声。CDFI: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腔内分别显示为色彩明亮的红色、蓝色血流信号(真腔);夹层内显示为色彩暗淡的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假腔)(图2)。胸骨旁左室长轴切及心尖四腔、五腔切面探查:收缩期于二、三尖瓣口可见蓝色反流信号,舒张期于主动脉瓣口可见红色反流信号。PW:将取样容积置于主动脉壁的夹层内,可记录到正负双向的湍流频谱。左心功能测定:EF 32%,FS 16%。超声印象:升主动脉瘤样扩张/主动脉夹层动脉瘤(Ⅰ型)/主动脉瓣口中度反流/二尖瓣口中度反流/三尖瓣口轻度反流/符合马方综合征心血管改变/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2  讨论

    马方综合征为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主要特征为眼(晶状体异位或近视)、骨骼系统(肢体过长、蜘蛛状指、脊柱后侧曲及漏斗胸)及心血管系统异常(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可伴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主动脉瓣、二尖瓣退变)。约60%的病例有心血管病变[1]。一般认为具备眼、骨骼、心血管三种病变或两种病变即可诊断[2]。

    马方综合征侵犯心血管系统病理基础是主动脉中层的囊状坏死,晚期弹力纤维断裂,易导致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生。本例主动脉扩张、瓣口反流,使左室容量负荷加重,造成充血性心力衰竭,夹层动脉瘤的破裂是直接死因。

    此例患者具有以下超声特点:(1)升主动脉瘤样扩张及夹层动脉瘤,夹层始于升主动脉并延伸至降主动脉,CDFI显示特征性血流信号及频谱改变;(2)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3)左房/主动脉内径比率<0.7(正常人左房/主动脉内径比率平均值为0.9)[3];根据以上心血管方面的病变,结合患者骨骼的改变即可做出诊断。

    鉴此,只要我们注意马方综合征的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认真与风心病、房/室间隔缺损等疾病鉴别,便可做出正确的诊断,对指导临床诊疗、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467.

2 黄淑文.马凡氏综合征三例.中国循环杂志,1991,6(2):146.

3 王新房.超声心动图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74.


作者单位:844000 新疆喀什,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功能科

作者: 侯茹 相高林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