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8期

CT引导下细针活检穿刺诊断的回顾性分析(附72例报告)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活检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CT引导下细针活检穿刺诊断病例,穿刺部位肝、胰、脾、肾、后腹膜、肺、纵隔等部位,CT扫描确定穿刺点角度及深度。局麻后进针,CT引导下活检取材。结果72例中,穿刺成功率9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CT引导下活检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CT引导下细针活检穿刺诊断病例,穿刺部位肝、胰、脾、肾、后腹膜、肺、纵隔等部位,CT扫描确定穿刺点角度及深度。局麻后进针,CT引导下活检取材。结果 72例中,穿刺成功率94.4%,病检诊断准确率100%。结论 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一种准确、有效、简单、创伤小的诊断方法,结果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穿刺 活检

    我院1999年3月~2004年6月开展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手术共72例,手术成功率94.4%,对多种疾病的诊断取得明显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2例全部经X线片、CT、MRI、B超等手段检查,但诊断不明确或可疑病例需进一步明确诊断。经我科与临床科室配合共同筛选并进行介入穿刺活检。男51例,女21例,年龄26~62岁,平均52岁。其中肺部34例,纵隔1例,肾脏8例,肝脏16例,胰腺4例,后腹膜5例,有4例不成功。

    1.2  方法  利用GE Prospeed型CT机,18~22 G抽吸针。术前应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检查肝、肾功能。术前4~6 h禁食,必要时做清洁灌肠。准备好穿刺针、注射器、玻璃片、无菌试管、标本瓶、消毒用品、止血剂等,并提前做好CT室紫外线消毒。根据穿刺脏器的部位不同,采取不同的体位,如肝脏为仰卧位,肾脏为俯卧位或侧卧位。首先对所确定的部位进行CT扫描,选出病变的最大层面。以穿刺路径最短,避开重要器官和神经、大血管为标准。拟定皮肤表面穿刺点后,对穿刺点进行常规消毒,2%利多卡因局麻,铺无菌巾。抽吸针进至皮下,在同一层面进行CT扫描,并调整针头方向至正确的部位,嘱患者平静呼气后屏气,迅速进穿刺针到靶点,再次扫描针头层面,核实针头位置,若针头位置满意,接100 ml注射器,保持负压状态迅速涂片,送活检组织到病理科检验。穿刺完毕在穿刺层面2~5 cm范围内重新扫描1次,观察无出血、积气等并发症发生,终止手术及扫描,嘱患者缓慢下床,休息30 min,如无不适方可离去。

    2  结果

    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72例,成功率94.4%,病理诊断准确率100%,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仅有3例胸穿患者出现少量气胸,1例患者肾包膜下出血,未做任何处理,经CT复查全部吸收。穿刺病理结果:34例肺穿刺中,鳞癌15例,腺癌4例,肺结核4例,未分化癌2例,小细胞癌1例,炎性细胞2例,肺脓肿3例,肺转移瘤3例。38例其他部位穿刺中:纵隔淋巴瘤1例,肾囊肿并感染3例,肾癌2例,肾脓肿2例,肾结核1例,肝癌11例,肝腺瘤2例,肝脓肿3例,胰头癌2例,胰腺炎并脓肿2例,后腹膜脓肿5例。穿刺不成功4例。

    3  讨论

    CT诊断胸、腹等部位占位性病变,有时鉴别诊断比较困难,尤其是一些病例在CT片上无特征性表现,不得不借助其他检查手段,如MRI、造影、增强扫描,或送到上级医院会诊等方式来确诊。笔者采用CT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创伤少、痛苦小,手术简单,费用低廉,定性诊断准确率高,对早期治疗及手术方案的选择等有较高的实用价值[1]。此项技术值得推广和应用,但在穿刺时要注意消毒,以防感染,同时要严格注意手术操作规程,防止出血等合并症,要注意避免由于技术不熟练造成涂片失败或抽吸活检不成功等因素。

    本组病例有4例穿刺不成功,原因有以下几点。(1)呼吸造成的移动:随着呼吸,腹部脏器有不同程度的移动。为了减小或限制这种移动对穿刺的影响,应禁止患者做深呼吸。在准备进针时,要求患者平静呼吸,然后嘱患者屏住气不动,并迅速进针。完全无法控制呼吸的患者则属相对禁忌。(2)穿刺造成的移动:当穿刺针接触靶器官时,该器官会向对侧移位,因而其内的病变可能偏离穿刺路线。尤其是某些位置不太固定的脏器,其偏移更为明显。锋利的穿刺细针和熟练的操作技术可以减少这一影响[2]。(3)针尖形状的非对称性:针尖斜面的非对称性,会在穿刺过程中产生向背侧偏移的分力而使穿刺针偏离目标。采用边旋转边进针的方式可以减小这种影响。受力对称的针尖如圆锥形针不会发生这种偏移[2]。(4)组织的阻力过大或不均衡:细长针有弹性,十分安全是其优点。然而,当遇到阻力大的组织,如某些厚实的皮肤、筋膜以及纤维结缔组织、硬化的管道等,细长针可能发生弯曲变形而偏离方向。因此,先用粗的引导针穿刺皮肤和腹壁,再将细活检针通过引导针进针则能保证细针的穿刺方向。此外,力求垂直进针亦可减少这一偏差[2]。

    CT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和层面空间分辨率。能清晰地显示脏器内部的病变,同时又能明确病灶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因而可应用于胸腹部和其他复杂部位的多种方向的穿刺活检[3]。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增强,CT还可以观察病灶的血供情况。CT引导向下穿刺活检具有穿刺诊断率高、并发症少之优点。但是CT引导向下操作时间长,费用较高和有一定的放射性损害。

【参考文献】
  1 孙殿敬,邱光淮.CT引导下腹部病变穿刺活检的应用.第三届全国临床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1997,5:227.

2 刘树涛,郝富,曹殿云,等.超声引导穿刺技术.临床医学新进展,2002,2:472-473.

3 李麟苏.临床介入放射学.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7.


作者单位:013000 内蒙古鄂尔多斯,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中心医院CT室(△急诊科)

作者: 白月云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