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9期

腰椎间盘突出分期与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分期与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性。方法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分期,并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的分期对临床的治疗效果有肯定的指导作用。结论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的分期可推测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腰椎间盘突出分期与临床治疗效果对比性。方法 通过对腰椎间盘突出分期,并与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的分期对临床的治疗效果有肯定的指导作用。结论 通过腰椎间盘突出的分期可推测临床治疗及预后效果。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分期;临床相关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常见疾病,早期诊断,尽早治疗,选择正确治疗方法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效果至关重要。本组对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CT图片中突出物的形态、CT值、边界所见征象、对照临床治疗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的时间分期,从而预测临床治疗及手术效果,提高CT检查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我院2001年6月~2007年6月病史及临床治疗资料齐全、突发腰痛或加重到我院就诊者共120例。男86例,女34例;年龄18~69岁,平均(46.2±7.4)岁;病程1天~2年。临床症状:腰痛并下肢放射痛,脊柱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1.2  设备及检查  CT机为德国SIEMENS欢悦单排,扫描参数:260 mAs,130 kV,28.03 μGy,SL 3 mm,TI 1.5。患者常规取仰卧位,先扫侧位定位片,调整好扫描架倾斜角度,使之保持与椎间盘平行或与脊柱长轴垂直。一般扫L3~S1各椎间隙,每个椎间隙扫3~5层,层厚3 mm,分别摄取骨窗和脊柱窗。

    1.3  测量方法  (1)突出物形态:突出物边缘与椎体后缘成角是否小于或大于120°,(2)测量突出物CT值:取显示椎间盘最清晰的一个层面,测量区域选择在椎间盘中心,直径为1 cm的圆形范围内和椎间盘后部边缘内1 cm区域及椎间盘突出到椎管内的突出部分。将所测椎间盘的中心部、后方边缘部及突出部分的CT值进行比较、分析。(3)突出物边界:突出物与周围组织边界是否清晰。

    1.4  相关性数据  统计患者CT图片测量的数据,通过其病史资料分析,进行突出时间分期,并将分期数据与临床及手术治疗效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1.5  诊断标准[1]  临床治疗效果良好,患者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患者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差,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对所测的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然后将此数据与相关性数据行t检验及χ2检验,了解其相关性。

    2  结果

    (1)腰椎间盘突出物形态:120例中,突出物边缘与椎体后缘成角小于120°者48例,大于120°者72例,以大于120°为主;与分期无明显相关性。大于120°者临床疗效较小于120°者高,与临床治疗效果成正相关性。(2)突出物CT值:正常腰部椎间盘的中心部和椎间盘突出中心部的CT值无明显差别。腰椎间盘中心部为(69±5)HU,边缘部CT值(118±6)HU,正常椎间盘中心部较同层边缘部CT值为低,为(30±12)HU。椎间盘突出部分的CT值与中心部的CT值之比和受伤者受伤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关系。受伤时间0天~6个月左右,腰椎间盘突出部分的平均CT值(51±6)HU,受伤时间越短突出部分的CT值较同层中心部的CT值就越低,最低可达30 HU,反之则随着受伤时间的延长,突出部分与中心部分CT值的差距会逐渐缩小、相同及增大。6个月后突出的CT值和同层中心部的CT值基本相同或略高。1年以后突出部分较中心部分的CT值明显增高。可达到边缘区的CT值达100 HU以上。(3)突出物边界:突出物与周围组织边界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的模糊,6个月以上患者边界均欠清晰。

    3  讨论

    椎间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透明软骨板,位于椎体边缘处与椎体松质骨紧密相连。(2)纤维环,它围绕在髓核的四周,且与透明软骨板相连,由坚韧富有弹性的纤维组织构成。(3)髓核,位于透明软骨板和纤维环之间的中心区域。纤维环有纤维软骨组成,内含水分极少,因而CT值偏高,在+800 HU以上。而中心区域的髓核呈胶冻样,是柔软富有弹性的物体,内含有丰富的水样组织,含水量高达85%以上[1]。CT值代表X线穿过人体各种组织结构、被X线吸收后的衰减值。不同组织结构的CT值因组织成分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CT值,它们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说明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不同而出现不同的CT值,水的CT值为0HU,空气为-1000 HU,骨组织为+1000 HU[2]。因此,利用测量不同组织的CT值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各种不同组织的密度差,从理论上讲完全可以通过测量椎间盘不同区域的CT值来比较判断椎间盘突出时间。

    文中所测椎间盘中心区域髓核的CT值较边缘处纤维环的CT值低达20~40 HU或更大,二者有明显的差别。当椎间盘突出时破碎的髓核向椎间盘的边缘处游离,并占据了破裂的纤维环处,或破碎的髓核脱离开髓核本体脱入到椎管内时,其水分将会逐渐丢失,干涸、变硬。CT值会随着突出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在同层椎间盘突出的断面上[3],如果突出部CT值低于同层中心部CT值时,椎间盘突出的时间可能在6个月以内,而且突出部CT值较中心部CT值越低,突出的时间就越短,如果突出部CT值与中心部CT值相同或略高,则突出的时间在6个月以上,如果突出部分的CT值高于中心部CT值,或达到边缘部CT值则肯定为陈旧性(1年以上)。

    同时,椎间盘突出最开始是从最薄弱的或破裂的纤维环处突出,突出物边缘与椎体后缘成角大于120°,当突出物进一步和向后突出时,突出物边缘与椎体后缘成角小于120°,但本组所测与突出时间无明显相关性,而更注重突出时的情况,可能与患者所述时间的准确性有关。但与临床治疗效果成正相关性,突出物边缘与椎体后缘成角大于120°者,可能由于后纵韧带及力学作用,经治疗后突出物很容易回复,而当突出物边缘与椎体后缘成角小于120°时,由于突出物的嵌顿而不易回复。且随着突出时间的延长,突出物水分逐渐丢失,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突出物与周围组织粘连,边界变的模糊。而临床治疗效果也变差,突出物不易回复。

    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者:(1)突出物边缘与椎体后缘成角大于120°。(2)腰椎受伤时间0天~6个月,腰椎间盘突出部分的平均CT值(51±6)HU以内,突出部分的CT值较同层中心部的CT值低。(3)突出物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

    临床治疗效果有效者:(1)突出物边缘与椎体后缘成角大于120°;(2)腰椎受伤时间6~12个月,腰椎间盘突出部分的平均CT值大于(51±6)Hu,突出部分的CT值与同层中心部的CT值相等或略高30 Hu以内;(3)突出物与周围组织边界欠清。

    临床治疗效果差者:(1)突出物边缘与椎体后缘成角小于120°;(2)腰椎受伤时间大于1年,腰椎间盘突出部分的平均CT值大于(51±6)Hu,突出部分的CT值较同层中心部的CT值高30 Hu以上,与边缘区的CT值相等;(3)突出物与周围组织边界模糊。

【参考文献】
  1 任先军,彭城.椎体终板形态与椎间盘营养的关系.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7):705.

2 Maroudas A,Stockwell RA,Nachemson A,et al.Factors involvedin the mutrition of the human lum bar intervertebral disc: cellularityan d diffusion of glucose in vitro.J An AT,1975,120:113.

3 焦文仓,任先军,周跃.椎体终板的特性及临床意义.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1,8(5):500.


作者单位:430109 湖北武汉,武汉市汉阳医院放射科

作者: 李志浩,郭建国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