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9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特点。方法分析60例新生儿HIE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特点。结果经CT检查表现分度,轻度22例,占36。结论CT检查对新生儿是一种简单、快速、易操作的检查方法,是HIE诊断治疗的可靠依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CT表现特点。方法 分析60例新生儿HIE的临床表现及CT影像特点。结果 经CT检查表现分度,轻度22例,占36.7%;中度28例,占46.7%;重度10例,占6.7%。结论 CT检查对新生儿是一种简单、快速、易操作的检查方法,是HIE诊断治疗的可靠依据。

【关键词】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由于围产期窒息、缺氧等因素所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量减少或暂停而导致新生儿脑损伤,足月儿多见,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居国内文献报道,在新生儿窒息的CT检查中阳性率达97%~100%,CT检查可以显示病变范围、密度和并发症,通过复查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对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减轻脑细胞的损害、降低后遗症的发生有积极的指导作用。现收集我院2000年1月~2007年6月通过CT检查确诊的60例新生儿HIE患者从CT表现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60例,男39例,女21例,发病在出生后1 h内24例,1~24 h 25例,24 h以上11例,早产儿18例,足月儿39例,过期产儿3例。根据杭州会议修订标准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本组轻度19例,中度31例,重度10例(其中2例抢救无效死亡)。分娩方式:顺产32例,胎吸6例,剖宫产22例。

    1.2  方法  CT机为德国西门子公司Somatom-Balance螺旋CT机,120 kV,80 mA扫描,层厚8 mm,间距8 mm,扫描时间7 s,全部为平扫。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1~10天进行首次扫描,部分患儿1~6个月进行复查。躁动不安的患儿采用安定注射或水合氯醛灌肠使其入睡后再行CT检查。

    2  结果

    2.1  CT表现及分度  脑实质(脑白质为主)散在低密度影,以额叶、顶叶、枕叶边缘最明显,颞叶也常累及,根据分布范围可分为三度。轻度22例(36.7%),表现为白质内低密度灶分布于2个脑叶内,病灶呈局限性,表现为枫叶状、小片状,CT值≤18 HU,灰白质分界清楚。中度28例(46.7%),表现为白质内低密度灶分布于2个脑叶以上,甚至可达5~7个脑叶,病灶呈局灶性、花瓣状、蘑菇状,灰白质分界模糊。重度10例(16.7%),表现为脑实质呈广泛性弥漫性密度减低,灰白质分界消失,甚至呈反转征,脑室、脑池系统受压变窄,但基底节、小脑密度正常。

    2.2  合并症  本组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脑室内出血3例,硬膜下出血1例,脑实质出血1例,均发生于中、重度HIE,占本组患儿的38.3%。

    2.3  随访  轻度随访16例,其中13例1~12个月内第一次复查CT正常,中度随访20例,其中16例在1~6个月内第一次复查时为不同程度脑积水,1例脑萎缩。重度组中有2例出生后院内死亡,其余8例中随访6例,均出现不同程度脑萎缩、脑软化灶、脑积水、穿通畸形。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HIE主要病理变化是脑水肿,脑血流灌注下降,脑组织坏死及缺氧性颅内出血。新生儿脑代谢旺盛,氧耗量占全身氧耗量的一半,因缺氧引起ATP严重缺乏,乳酸和二氧化碳增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脑血流量调节功能减低,脑血流灌注减少,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脑水肿,脑室脑池受压变窄消失,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引起脑梗死,新生儿电解质紊乱,造成水分子、钠离子、蛋白渗出导致神经元坏死和颅内出血。脑水肿易发生在动脉末梢的边缘带,重者可发生局部坏死和囊性变,以后形成脑发育不良、脑积水、脑萎缩、脑穿通畸形。缺氧愈重脑损伤愈重。颅内出血与脑内代谢障碍,细胞损伤及调节机制功能障碍有关,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室管膜下出血和脑室出血。

    3.2  CT表现  轻度:散在、局灶性低密度影分布于2个脑叶;中度:低密度影超过2个脑叶、白质灰质对比模糊;重度:弥漫性低密度影,灰白质界限消失,但基底节及小脑尚有正常密度。中、重度者常有颅内出血。本组60例头颅CT检查均有低密度改变,中、重度CT表现患者均出现了灰白质界限模糊(图1~3),合并各种形式出血23例。

    3.3  鉴别诊断  (1)轻度HIE与正常新生儿额叶脑白质低密度相鉴别,后者脑白质CT值>19 HU,低密度按解剖部位分布,而HIE低密度病变呈斑片状,边缘模糊累及部分脑灰质。(2)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CT检查可表现为低密度区,临床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时易误诊为HIE,前者血、尿巨细胞病毒(CMV)-PCR均为阳性可证实为先天性巨细胞包涵体病。(3)先天性肌病,CT以双侧枕叶对称性低密度灶为主,临床及CT表现与HIE相似,但前者肌电图异常,可提供明确诊断。(4)产伤性颅内血肿,HIE伴出血以弥漫性或多发散在低密度表现为主,局部脑实质内出血;而产伤性颅内出血以高密度血肿表现为主,血肿范围大而周围低密度水肿带则较小,常伴有头皮血肿颅骨骨折、颅缝分离等征象(图4)。

    总之,CT能及时诊断HIE,确定病变程度和范围,为临床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作者单位:152207 黑龙江绥棱,绥棱县人民医院CT室

作者: 郝志斌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