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7年第4卷第9期

黄韧带病变的MR、CT诊断对比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对比研究黄韧带肥厚病变的MRI和CT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6年78例黄韧带肥厚病变患者的MRI、CT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CT椎管内两侧及后方可见软组织密度影,部分骨化,多为两侧对称。结论黄韧带病变的MRI和CT影像表现各有优缺点,相互配合,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黄韧带肥厚病变的MRI和CT诊断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6年78例黄韧带肥厚病变患者的MRI、CT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 CT椎管内两侧及后方可见软组织密度影,部分骨化,多为两侧对称。MR矢状位:椎管后方“/”样低信号影;轴位:椎管后方沿椎弓板平行的“V”字形低信号影。结论 黄韧带病变的MRI和CT影像表现各有优缺点,相互配合,有利于指导临床诊断治疗。

【关键词】  黄韧带肥厚病变;椎管狭窄;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诊断特征;对比研究


    Constrast research of MRI,CT signal of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gamentum flavum

    BAO Lei,SHUI Wei.Department of Radiology,Yangpu Central Hospital,Shanghai 20009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MRI and 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gamentum flavum.Methods  Clinical data of MRI and CT of 78 cases of lagamentum flavum pathological change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MRI showed “/” signal  in sagital position and “V” signal from the vertebral canal in stalk position.CT showed two sides of soft tissue signal of vertebral canal and some part presented bone substance density.Conclusion  The MRI,CT images of lagamentum flavum with pathological changes have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It will benefit the clinical therapy only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them.

    [Key words]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igamentum flavum;spinal stenosis;tomography,X-ray computed;MRI;diagnosis characteristics;comparative study

    黄韧带肥厚病变(hypertrophy of ligamentum flavum)作为颈腰腿痛的病因之一,其导致的椎管狭窄和脊髓及神经根受压所出现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受到临床上的高度重视。虽然黄韧带病变的MRI和CT诊断特征报道较多,但对二者的对比分析较少见,回顾性分析我院部分经手术证实及检查资料全面的78例黄韧带肥厚病变病例进行MRI及CT影像资料分析,寻找各自优缺点,为骨科及神经内外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3~2006年来我院诊治的78例黄韧带病变患者的CT及MRI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78例黄韧带病变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9岁,平均46岁;病史最短1.5 个月,最长15年,发病在1年以上者43例(55.12%)。临床表现25 例为双下肢麻木无力僵硬,感觉异常及活动障碍,胸椎不同平面以下感觉障碍9例,胸背痛4例,腰痛12例,胸部束紧感、胸闷和腹胀尤其是饭后显著者2例,完全截瘫3例,感觉异常(踩棉花感或踩雪感)19例,颈部者多伴有头晕、恶心和颈肩部疼痛者5例。

    1.2  影像学方法  全部病例均行CT及MRI检查,CT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四排螺旋CT,行仰卧位轴位扫描,层厚5 m,螺距5 mm,重建间隔2 mm,必要时行薄层,并行小骨窗观察。MRI扫描采用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0 T磁共振扫描装置,扫描方法被检查者均取仰卧位采用表面线圈或颈线圈用自旋回波SE序列T2WI (TR 1500 ms,TE 80 ms),层厚5 mm,矩阵256×256,采集2~4次矢状位及轴面成像。

    1.3  阅片分析  本组病例由放射科医师和骨科医师共同阅片,统一评定,78例检查后5天内实施手术,16例保守治疗。

    2  结果

    2.1  黄韧带病变的CT特征  单纯黄韧带肥厚者,可见椎管内两侧及后方的黄韧带呈软组织密度影,厚度>5 mm,硬膜囊受压,如合并椎间盘突出,则呈典型三叶形;大多合并两侧骨化,黄韧带呈骨质密度,骨化密度常略低于致密骨,CT值>150 HU,椎管内硬膜囊受压变形,且能清楚分辨关节突增生、肥大、椎板增厚与后纵韧带骨化。解剖标本与CT对照研究证实黄韧带骨化最初发生在头侧和(或)尾侧的附着点。在横断面CT图像上,前者为沿小关节囊前缘和(或)椎弓板内侧面的线条形骨块。明显的骨化造成脊髓压迫,其厚度多超过5 mm,呈对称的山丘状,骨化密度常略低于致密骨。本组78例扫描的结果表明在轴位上CT能清楚分辨关节突增生、肥大、椎板增厚与韧带骨化,因此能区分引起椎管狭窄的各种原因。本组42例中黄韧带肥厚、钙化者18例,其中单侧者共计6例;合并关节突增生肥大和(或)椎板肥厚者8例,其中单侧者共计3例。

    2.2  黄韧带病变的MRI表现  矢状位成像:在于椎管后方两椎弓板之间T1、T2均呈“/”样低信号影,厚度一般>5mm,并突入椎管内,致相应平面硬膜外脂肪硬膜囊及脊髓受压。由于黄韧带的走行特点双旁开矢状位观察较正中矢面更清晰,轴面可见椎管后方沿椎弓板走行肥厚的黄韧带呈“V”字样低信号。轴位成像:可见椎管后方沿椎弓板走行的“V”字形低密度影。矢状位及轴位T1WI 及T2WI 增厚的黄韧带均呈低信号但在T2WI脑脊液的信号明显增高与相对低信号的黄韧带形成明显对比,可更清楚地显示黄韧带的形态、大小和范围,可准确地判断硬膜囊及脊髓受压范围椎管狭窄程度,还可通过脊髓信号的变化观察脊髓长期受压的变化或轻微创伤引起的病理改变如水肿、脱髓鞘、脊髓软化坏死、空腔形成和神经胶质增生等。横断位可真实显示左右侧黄韧带成“V”字样分布的厚度并能除外其他原因如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等引起的脊髓压迫症,这对于黄韧带病变的诊断、手术范围的确定和疗效的判定都是十分有效的。本组42例中累及椎体数目:1个椎体病变者2例,2个椎体病变者3例,3~5个椎体病变者26例,5个椎体以上者5例;分布情况:颈椎2例,胸椎18例,腰椎6例,胸、腰段10例,颈、胸、腰2例;呈跳跃式分布者18例。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黄韧带肥厚的病因或发生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慢性退变、外伤、炎症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它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且进展较快,程度较重。本组78 例发病年龄最低只有21岁,平均46岁。从理论上讲成年后黄韧带不会再生长,所谓增厚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肥厚而是椎间盘脱水干瘪,使椎间隙狭窄脊柱缩短是黄韧带起褶而造成的。1976 年日本学者中岛认为当局部应力异常增高时黄韧带中的弹力纤维将发生断裂及变性而反复的损伤及修复过程必然使黄韧带肥厚纤维化,最终将导致黄韧带钙化。本组78例中43 例从事重体力劳动,21例有多次外伤史,这表明黄韧带易造成损伤是引起症状发生的重要因素。

    3.2  解剖结构  黄韧带由弹力纤维构成,位于相邻两椎弓板之间,韧带上方附着于上位椎弓板下缘及前面,下方附着于椎弓板的上缘及后面,向两侧伸向小关节。可分为内侧的椎板部及外侧的关节囊部,由于解剖位置的特点使黄韧带异常在传统的X线检查中不易被发现,如脊髓造影时,若不行仰卧位检查可能遗漏黄韧带异常,胸椎侧位平片又因结构重叠而不易显示,或很难区分异常的原因,因此只有行CT和(或)MRI检查才能做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3.3  对比研究  CT扫描可较好地显示黄韧带,可直观显示黄韧带病变的原因是单纯肥厚还是合并骨化,以及伴有关节突增生、肥大、椎板增厚及椎管狭窄的程度等,但因日常CT扫描中大部为椎间隙轴位扫描,难以准确判断病变,易漏诊跳跃式多发病的黄韧带病变,且无法诊断脊髓受压程度及继发病理改变。MRI由于具有多方位多参数成像的特点,可较大范围地显示多节段分布的病灶,可准确地判断椎管狭窄的程度及脊髓受压继发病理改变,对黄韧带病变具有直接可靠的诊断价值,但也有不足。本组78例中,黄韧带肥厚、伴有关节突增生、肥大、椎板增厚者25例,占32.1%;关节突增生、肥大致黄韧带移位、呈线条状钙化、尚未肥厚者19例,占24.4%。MRI在诊断黄韧带所致的椎管狭窄时,如同时伴有椎板及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因骨化之韧带与骨质T1WI 及T2WI均呈低信号无法将其分开,但CT却能清楚地加以区分。

    综上所述,MRI诊断黄韧带肥厚时可与CT互补,因为CT可发现黄韧带的钙化小关节突的增生等原因而MRI的矢状面对于累及多个椎管的黄韧带肥厚可直接显示病变全貌及判断椎管狭窄的程度及脊髓受压继发病理改变,而且是一种安全无创伤性检查。


作者单位:200090 上海,上海市杨浦区中心医院放射科

作者: 包磊,水 巍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