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1期

胃窦癌的CT诊断与临床价值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诊断胃窦癌是胃癌最好发的部位,约占胃癌的50%以上。关于胃癌的CT表现,各类文献报道较多。现结合工作中遇到的经临床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胃窦癌的CT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CT对胃窦癌的诊断。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收集27例胃窦癌患者的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35~78岁,平均54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胃肿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胃窦癌是胃癌最好发的部位,约占胃癌的50%以上。关于胃癌的CT表现,各类文献报道较多。现结合工作中遇到的经临床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胃窦癌的CT表现作一回顾性分析,以提高CT对胃窦癌的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27例胃窦癌患者的资料,男19例,女8例,年龄35~78岁,平均54岁。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其中腺癌24例,鳞癌2例,类癌1例。

    12  方法  CT机采用岛津SCT4500-TE。患者空腹6 h以上,检查前肌注654-2  20 mg,10 min后口服700~1000 ml清水,即刻扫描。常规采用10 mm层厚、层距。部分加扫右侧卧位及5 mm的层厚、层距,强化扫描使用碘海醇100 ml,肘静脉注射,速率2.5 ml/s。

    2  结果

    21  正常胃窦壁的CT测量值  在常规饮清水700~1000 ml后,胃窦部适度充盈良好的情况下,厚度<5 mm视为正常,否则为异常[1]。

    22  胃窦癌的CT表现  (1)胃窦壁增厚,以后壁增厚最常见,前壁次之,部分呈弥漫性增厚,胃壁多不规则,腔面常凹凸不平。(2)软组织肿块,肿块不规则,可向胃腔内外生长,邻近胃壁不规则增厚,强化后呈不均匀强化,常可见到内部有低密度坏死区。(3)胃窦腔狭窄,增厚的胃壁及向腔内生长的肿块致窦腔狭窄,大部分患者晚期均可出现窦腔狭窄,部分合并幽门梗阻。(4)腔内溃疡。部分胃窦癌患者在增厚的壁黏膜面可见到凹状改变,两边呈火山口样改变,口服阳性造影剂后此征显示更加清楚。(5)胃周围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可见到胃的浆膜面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消失,淋巴结肿大,胰腺及肝左叶受侵,肝及肺的转移灶。

    3  讨论

    胃窦癌的检查方法,多数文献主张在低张下水充盈扫描技术[2,3],它能清楚地显示胃壁结构的层次、病变形态以及与周围器官的相互关系,并在强化后能形成较好的对比。结合本组病例,笔者认为胃窦癌患者在饮清水胃适度扩张后,能够较好地显示胃壁的各层结构以及胃窦腔内外的情况,强化后胃壁结构更清晰,对制订手术方案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而服用3%的泛影葡胺溶液检查者,强化后胃壁结构与阳性对比剂的界限不清而使胃壁显示不清,对判断胃窦癌的浸润程度帮助不大。

    胃窦癌的主要CT征象是窦壁增厚、窦腔狭窄以及软组织肿块,部分可累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及周围器官[4]。胃窦癌侵犯十二指肠球部在CT上显示欠佳,主要原因是胃与十二指肠的分界显示不清造成。胃窦癌以后壁增厚最常见,肿瘤常沿胃周脂肪及韧带扩散。

    胃窦癌常以血行转移的方式转移到肝、肺等器官,我们通常是以胃周淋巴结的大小作为判定是否转移的,这与术后的病检结果相差很大。

    胃窦癌的CT诊断并不难,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患者需行右侧卧位扫描,以排除因胃的位置与扫描断面相平行而出现的假象,这些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做到。

【参考文献】
  1 周康荣.螺旋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86,205-207.

2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87-488.

3 彭卫军,周康荣,秦新裕.应用动态CT和水充盈技术行胃癌CT分期与手术对照研究.临床放射学杂志,1994,13(2):94-97.

4 张秀萍.胃窦癌的CT检查与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2006,22(5):552-553.


作者单位:261200 山东潍坊,潍坊坊子仁康医院

作者: 张龙习 2008-5-3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