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3期

婴儿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的CT诊断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了解婴儿蛛网膜下腔增宽的CT诊断及表现。方法12例患儿,男8例,女4例,均由外伤、脑炎等病因行CT检查,其中有7例6个月内进行2~3次CT复查。结果在婴儿期,双侧额、颞、顶叶蛛网膜下腔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增宽。结论婴儿蛛网膜下腔增宽可以是一种良性表现,属正常发育。...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了解婴儿蛛网膜下腔增宽的CT诊断及表现。方法 12例患儿,男8例,女4例,均由外伤、脑炎等病因行CT检查,其中有7例6个月内进行2~3次CT复查。结果 在婴儿期,双侧额、颞、顶叶蛛网膜下腔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增宽。结论 婴儿蛛网膜下腔增宽可以是一种良性表现,属正常发育。

【关键词】  婴儿 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 diagnosis on widening of benign subarachnoid cavity in infant

    BI Jierui,BAI Zhaoxia,MEN Jie.Department of Radiology,Yanshan Peoples Hospital,Yanshan 061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T diagnosis and appearance of widening of benign subarachnoid cavity in infant.Methods  12 examples included,male 8 examples,woman 4 examples,all were done  by the check of CT on the cause of diseases,such as external injury and encephalitis etc.Among them 7 cases had to carry on 2~3 times in a year for CT to recheck. Results  In infant,bilateral frontal lobe,temporal lobe and parietal bloe subarachnoid cavity had different widening.Conclusion  Widening of benign subarachnoid cavity in infant can be a positive performance,and belongs to normal growth.

    [Key words]  infant;benign subarachnoid cavity widening;tomography,X-ray computed

    婴儿期具有头大的脑脊液间隙增宽现象,被称为婴儿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1]。现将我院2005年10月~2007年6月间经CT检查的12例婴儿影像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第一次检查时年龄均在1周岁以内,其中男8例,女4例。所有患者均在外伤、脑炎、轻度缺血缺氧等因素下做CT检查,有7例6个月内进行2~3次CT复查。

    1.2  方法  我院采用东芝Asteion 4螺旋CT机。扫描条件:120 kV,100 mAs,时间1.0 s,矩阵512×512,窗位40,窗宽100。扫描范围:自眶耳线向上至颅顶,层厚、层距均10 mm。易动小儿采取肛注水合氯醛镇静后扫描。

    2  结果

    所有病例第一次检查时小于1周岁,其中5~8个月的9例,3个月的2例,11个月的1例。在12例患儿中,其中5例外伤,仅见皮下血肿,颅内未发现血肿影,5例临床诊断病毒性脑炎,1例头痛、呕吐,原因不明,1例临床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示双额叶及顶叶白质密度略减低;颅内双额、颞、顶叶蛛网膜下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宽,呈新月形脑脊液样密度影,密度均匀,邻近脑沟亦较宽,脑脊液伸入到脑沟内。其中脑回至颅骨内板距离不等,约2~10 mm,邻近脑沟处显著增宽,可深达25 mm。有7例6个月内CT复查,脑组织已发育相对饱满,蛛网膜下腔间隙较前明显变窄,部分达成人水平。

    3  讨论

    婴儿是指0~1周岁以内这段时期,双额、颞、顶叶蛛网膜下腔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增宽,这是由于各系统器官的生长发育不平衡所致。

    在胎儿期,神经系统的发育领先于其他各系统,新生儿脑重已达成人脑重的25%左右。颅骨随脑发育而长大,且生长先于面部骨骼,头相对较大,平均32~34 cm;第1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 cm)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 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 cm;生后第2年头围增长减慢,约为2 cm;2岁时头围约为48 cm;2~15岁时头围仅增加6~7 cm[2]。婴幼儿时期,头围的测量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在婴儿中,脑脊液间隙增宽伴正常至轻度脑室扩大的表现相当常见,其神经系统方面往往正常,不伴头大,先前无其他疾病史,很少引起临床关注。当这种情况伴有头大或生长过快时就引起对脑积水的关注。具有头大的脑脊液间隙增宽现象,被认为是婴儿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1]。有学者认为是由于蛛网膜颗粒成熟延迟所致。

    在不伴有潜在脑畸形情况下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的儿童发育往往正常。如果有巨头存在时,在出生时头围往往在正常的高限中,生后数月迅速增大,就诊时可达95%以上,但在临床上发育延迟。在典型情况下,2周岁时头围恢复正常。

    典型CT表现在额部、颞部、顶部、半球间裂前部和侧裂区的蛛网膜下腔比正常时宽,呈条形、新月形脑脊液密度影,并伸入到邻近增宽的脑沟内,脑回无受压改变,部分还有侧脑室和第三脑室的扩大,脑中线结构居中。脑外间隙的对称性是一种重要的表现。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脑发育又快于颅骨,蛛网膜下腔逐渐变窄(图1~4)。

    鉴别诊断主要和损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积水、脑萎缩等。损伤性硬膜下血肿有明确的外伤史,在早期,硬膜下可见到新月形较高密度血肿影,邻近脑实质受压、变平,脑沟变窄、变形,甚至闭塞,多发生于单侧,随着时间的延长,血肿密度逐渐降低,容易和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鉴别。脑积水是由于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之间的不平衡所引起。根据阻塞部位不同分为脑室内和脑室外阻塞性脑积水,脑室内阻塞性脑积水多由于肿瘤、囊肿、导水管狭窄等造成双侧脑室和三脑室的显著扩张,脑室外阻塞性脑积水可由颅内出血、感染性或转移性脑膜病变所引起,造成脑室系统的扩张。脑萎缩的影像诊断主要是脑组织体积的缩小,脑室系统及脑沟、裂、池的增宽,尤其深部脑沟的扩大形成蘑菇状脑回,且脑室周围见不到间质水肿,这些有利于脑萎缩的诊断(图5)。

    当然,蛛网膜下腔增宽也可以由病理因素造成,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类固醇的治疗、脱水、营养不良以及癌肿化疗等。应除外这些病理因素才可以在影像学上考虑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

    总之,在1周岁以内的小儿中,由于颅骨发育相对略快于脑组织发育,可造成双额、颞、顶叶蛛网膜下腔的增宽,是一种良性蛛网膜下腔增宽,为正常发育造成,不要轻易认为是病理性的。

【参考文献】
  1 朱杰明.儿童CT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45-146.

2 杨锡强.儿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


作者单位:061300 河北盐山,盐山县人民医院CT室

作者: 毕洁瑞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