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4期

多层螺旋CT在颈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在颈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颈椎外伤病例行6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影像后处理,得到MPR和VR图像,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18例显示有骨折,阳性率达75%。结论多层螺旋CT重建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颈椎空间关系信息,对......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在颈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4例颈椎外伤病例行6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影像后处理,得到MPR和VR图像,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结果 18例显示有骨折,阳性率达75%。其中C1、C4、C5各4例,C2、C3各3例。结论 多层螺旋CT重建能提供非常有价值的颈椎空间关系信息,对颈椎骨折是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手段,临床应用价值大,有利于临床医师选择治疗方法、制订手术方案。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图像 颈椎骨折

    因外伤造成颈椎骨折的临床中较常见,传统X线片和普通CT因不能显示复杂解剖结构、缺乏立体感和完整信息而应用有限。自多层螺旋CT(mulitislice CT,MSCT)应用于临床以来,以其先进的容积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弥补了X线平片与常规非螺旋CT的不足,不仅能够直观、清晰的显示颈椎的横断及立体形态,而且能够多角度精确地了解各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1]。有的图像已经接近解剖图谱的效果。本文就MSCT在颈椎外伤扫描中的一些处理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24例,男16例,女8例,男女比例3∶2,年龄16~62岁,平均36岁。外伤原因:打伤6例,跌伤10例,车祸8例。就诊时间30 min~5天。主要临床症状:颈部疼痛、软组织水肿、活动受限,肢体麻木或瘫痪。

    1.2  扫描方法  使用PHILIPS公司生产的Brilliance 6螺旋CT行颈椎非增强螺旋扫描。扫描条件120 kV,250~300 mA,层厚1.0~3.0 mm,层间距0.5~1.5 mm,螺距0.7~0.9,Fov 250~300。图像重建采用层厚1~2 mm,主要重建方式有容积重建(volume rendering,VR)又叫3D重建,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ueconstruction,MPR)又叫多平面重组,变换不同角度及不同方法切割旋转以显示骨折部位。由两位影像专业主治医师阅片,以明确诊断。

    2  结果

    2.1  扫描结果  24例颈椎外伤患者中,18例有骨折,其中单纯椎体骨折8例(C2、C3、C4),椎体并附件骨折6例(C2、C4、C5),椎体附件骨折伴关节脱位4例(C1、C4、C5)。

    2.2  CT表现

    2.2.1  普通轴位图像  椎体或附件骨折线呈线形或不规则形,本组显示14例,占77.8%;椎体滑脱,相邻两椎体难以区分,本组4例,占22.2%。

    2.2.2  重建图像(MPR、VR图像)  全部病例的三维立体形态显示良好,对病变的部位及程度观察满意,图像能清晰显示颈椎骨折移位情况、椎管形态、骨折块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可将图像任意旋转,以不同角度观察或展现任意断面,观察骨折碎片移位及其与椎管的关系。

    3  讨论

    颈椎骨折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传统X线摄片对于轻微不明显骨折、结构复杂重叠较多移位严重的骨折诊断比较困难。随着MSCT的应用,其扫描层薄、速度快、可任意角度重建及强大的后处理功能等特点在颈椎骨折中得到充分体现。

    3.1  颈椎的解剖特点,骨折、脱位的机制  脊柱由32个椎骨、23个椎间盘和许多长短不同的韧带组成,有4个生理曲度,即颈、腰前凸和胸、骶后凸,参与椎管和胸腹盆腔的组成,具有支持、保护和运动躯体的功能[2]。第一颈椎是无椎体和棘突的环状骨亦称寰椎,第二颈椎椎体小而棘突大,椎体上有齿状突向上伸入寰椎内,与前方的寰椎前弓和后方的横韧带够成关节,可在寰椎内旋转,故称枢椎。枢椎与寰椎不发生压缩性骨折,而易发生寰椎骨环的断裂、枢椎齿状突骨折,以及寰枢关节脱位,失去前弓的阻挡即发生寰椎向后脱位,失去横韧带阻挡即发生寰椎前脱位[1]。其他颈椎的椎间小关节面接近水平,当传达暴力作用于头部或高处坠落时头、足、臀着地,或颈部的过伸、旋转等,均可使颈椎骤然过度屈伸旋转而发生骨折或脱位交错,同时可伴有后部的附件结构发生撕脱、断裂[3]。

    3.2  多层螺旋CT的性能特点  不同型号的多层螺旋CT具有不同的特点,但一般具有以下共性:(1)空间和时间分辨率高,图像质量优越,特别对于无显著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以及复杂部位骨折后骨结构的空间改变及骨折片的位置、数量的显示。 (2)扫描速度快,适合急诊外伤患者。(3) 一次成像获得多种CT图像,节省X线管的消耗、降低患者的射线接触量,避免了患者的过多搬动。(4)新的软件技术运用,使成像重组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临床广泛开展应用。

    3.3  MSCT在颈椎骨折中的应用技术和价值评估  (1)MSCT和普通CT一样,横断面图像的骨窗观察可清晰显示颈椎骨折情况,并能准确测量椎管前后径距离,对两侧横突孔狭窄情况也能清晰显示,但不能显示颈椎骨折的整体情况,更无法评价两侧的椎间孔。骨科医师需要在二维图像基础上,通过空间思维综合过程建立起抽象的三维立体图像,这即使对有经验的医生来说有时也是困难的。由于患者个体的差异及手术医师个人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病变的理解可能产生一些偏差和分歧,无疑会对手术的精确性产生不利影响[4]。(2)MSCT具有普通CT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能够螺旋扫描后一次成像,在轴位图像的基础上反复、随意进行回顾性图像重建,便可获取三维或多平面的CT图像[5]。容积重建是一种新的影像学技术,可任意轴向和角度旋转、切割,提供近似解剖结构图像,能够完整地显示颈椎骨折后骨结构的空间改变及骨折片的大小、位置、数量,能够多方位显示颈椎椎管、横突孔、椎间孔甚至椎间盘组织的立体结构,对寰枢关节和上下关节突骨折及脱位的显示尤佳;使临床医生直观、全面、立体地了解颈椎骨折情况,简化图像的综合分析过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6]。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ueconstruction,MPR)图像可从冠状,矢状和任意斜位逐层前后或左右观察骨折或脱位情况,诊断准确性较高,重建应重点明确骨折处椎管压迫及脊髓损伤情况,尤其确定有否骨折碎片压迫或进入椎管;同时对椎体的滑脱程度,椎板、椎弓根的细微骨折以及平片上容易漏诊的细小骨折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3)MSCT的薄层重建技术对颈椎骨折的诊断也有价值,本组1例第五颈椎棘突裂纹骨折在常规5 mm层厚的横断层图像中未能显示,在原始数据库行1 mm重建后,复习横断面图像时显示第五颈椎棘突一条横行低密度影,结合外伤史、局部压痛可明确诊断,提示多层螺旋CT超薄层螺旋扫描对细微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之,MSCT以其速度快、先进的扫描技术和强大的后处理软件,尤其是VR和MPR功能,在颈椎骨折的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其直观逼真的图像为临床及时正确治疗骨折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岩,向卫国,梁文杰,等.螺旋CT三维重建对上颈椎损伤的诊断价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7,15(4):245.

2 姜树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63.

3 王鹏.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43天突然死亡2例.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7,5(5):435.

4 叶哲伟,杨述华,周均清,等.CT图像三维重建在复杂颈椎骨折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创伤外科杂志,2005, 6(6):371.

5 杜宏志,金梅,李岩.螺旋CT在骨骼肌肉创伤中的应用.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3):243.

6 梁治平,步军,陈松,等.螺旋CT三维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诊断骨关节创伤性病变.上海医学影像,2007,16(2):435.


作者单位:437300 湖北赤壁,赤壁市人民医院

作者: 彭峰 王义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