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4期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24例超声学诊断结果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随访情况。结果24例患者尚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结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本病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随访情况。结果 24例患者尚未出现恶性心律失常及心肌梗死。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本病病情进展缓慢,预后良好。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大性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个亚型,缺乏体征,容易漏诊、误诊。我院2002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24例该病的超声显像表现特点与临床预后进行了随访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心超室行心脏彩超诊断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9~64岁,平均(41±5)岁。均做随访观察(1~15年)。4例有短于2年的轻度高血压病史,8例有血脂异常,无明确糖尿病及其他慢性疾病史。24例患者均做了常规标准导联心电图。6例做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显影良好,无狭窄现象。

    1.2  方法  仪器使用西门子OMNIR和东芝RPLIO。探头频率分别为2.5、2~4 MHz。受检者取左侧卧位,连接心电图,按常规操作,分别在胸骨旁及心尖部获取标准的系列切面,着重获取显示左心室心尖的切面,注意仔细观察左心室腔的大小,左心室壁各节段心肌的厚度、回声、收缩活动情况,心内膜的回声以及有无增厚,分别测量舒张期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壁及室间隔厚度,在发现左心室心尖部肥厚时,特别注意测量左心室心尖部心肌的厚度。上述超声心动图切面采集过程及诊断分析均为同一资深医师完成,资料记录在录像带或本机硬盘内。

    1.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标准  肥厚心肌局限于左心室乳头肌以下的心尖部,游离壁厚度≥16 mm。室间隔及左心室壁基底段及中段心肌厚度正常(<12 mm),左心室腔不扩大。心电图有典型改变[1],即心前区导联示巨大T波倒置(TV3~6倒置>1.0 mV),左心前区导联QRS波高电压(RV5>2.6 mV)。

    2  结果

    2.1  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图1)  左心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游离壁厚度范围为16~30 mm,平均20.6 mm,有1例心尖部心肌增厚极明显,达38 mm;心室腔不扩大或缩小,心尖部表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注:LVD为左心室舒张期内径;IVS为室间隔舒张期厚度;LVPW为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AD为左房径;LVA为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期厚度表2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末次随访检查结果注:LVD为左心室舒张期内径;IVS为室间隔舒张期厚度;LVPW为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AD为左房径;LVA为左心室心尖部舒张期厚度

    闭塞。

    2.2  2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见表1。

    2.3  24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末次随访检查结果  见表2。

    2.4  随访情况  24例患者随访1~15年(平均4.3年),有2例于明确诊断后1周猝死,其余11例心功能正常。

    3  讨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以心尖部心肌增厚为特点,最早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于1976年报道。正常心脏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尖厚度为(9.4±3.1)mm,而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时,心尖厚度明显增厚,可达16~35 mm,平均(24±4)mm。Crowley等[2]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所测心尖心肌肥厚范围为17~29 mm。心肌回声大多增强且不均匀。它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常不伴有左心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大多发生在男性,平均年龄在30~40岁[3],与本研究相符。多数患者常无自觉症状,体检作心电图时发现心前区导联有巨大倒置T波而考虑本病,或作超声心动图时发现心尖部心肌明显肥厚而诊断本病。

    本病的病理生理异常主要是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降低,舒张功能不良和充盈受阻,可使左房扩大。本组病例左房内径的绝对值多数在正常范围,但在正常值的上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由于无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压力阶差存在,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比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少,临床上少有症状,中晚期患者则可有胸痛、心悸、呼吸不畅、头晕、疲乏等,诊断的线索主要是常规心电图上心前区导联示有巨大的倒置T波(TV3~6倒置可>1.0 mV)和左心前区导联QRS波高电压(RV5>2、6 mV或Sv1+RV5>3.5 mV)。本组中6例因ST段压低、T波倒置而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结果显示左右冠状动脉显影良好,无狭窄表现。提示这些患者的ST段压低、T波倒置可能是由于肥厚心肌的相对缺血或影响复极顺序,而非冠状动脉狭窄所致。

    超声心动图是目前应用最广且被认为最有用的实验室检查,特异性在90%以上[4]。该病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二维超声心动图特征性改变,即左心室长轴切面可见心尖部室间隔及左心室下后壁增厚,明显超过正常厚度,可达25~35 mm。

    本病早期无症状,甚至10~20年内症状亦不明显,预后良好。Eriksson等[5]对10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了平均(13.6±8.3)年的随访,病死率为1.9%(2/105),平均每年的病死率为0.1%,15年生存率为95%。最常见的心脏事件是心房颤动(12%),15年内无心脏事件的可能性为75%。Abinader等[6]报道,他们对11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自然病史进行了5~20年的随访,发现有5例典型的心绞痛,3例有呼吸困难,3例有心肌梗死。本组有22例为非特异性的心脏症状就诊或健康体检时发现,仅有2例因急性左心衰竭入院。本组病例中因急性左心衰竭住院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在住院期间猝死。其他患者生存质量尚好,偶有胸部隐痛、胸闷、心悸等症状,其中有1例随访已15年,尚无典型心绞痛及明显的心律失常情况。由于心尖部心肌明显增厚,需氧量增加,因此运动或劳累常常引起该部位的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缺血时可有心绞痛发作。当伴有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时,心绞痛的发生率会明显提高,亦会发生心肌梗死。

    本组病例的随访结果显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预后较好,尚未出现猝死及心肌梗死的病例。若有症状或合并其他心脏病变,则给予及时的对症处理。随访的最佳方法为超声心动图。

【参考文献】
  1 郭杭远.心肌病学.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57.

2 Crowley JJ,Dardas PS,Shapiro LM.Assessment of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using 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Cardiology,1997,88:189-196.

3 阴彦龙,杨晓明,张东成,等.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311.

4 程国伟,郑宗锷.现代心脏内科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787-788.

5 Eriksson MJ,Sonnenberg B,Woo A,et al.Long-term outcome in patients with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J Am Coil Cardiol,2002,39:638-645.

6 Abinader EG,Sharif D,Shefer A,et al.Novel insights into the natural history of 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myopathy during long-term follow-up.Isr Med Assoc J,2002,4:166-169.


作者单位:471009 河南洛阳,洛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作者: 范亚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