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6期

成人复杂型肠套叠CT诊断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肠套叠。诊断1病历摘要患者,男,18岁,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5天。诊断:小肠梗阻。腹部CT检查:检查前24h口服1%泛影葡胺500ml,检查时即刻服同样造影剂200ml。...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肠套叠;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18岁,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5天。患者5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为脐周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数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查体:T 36.8℃,BP 120/80 mm Hg。腹部左下腹胀满,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可闻及气过水声。超声:腹腔肠管淤胀并少量积液。腹透:见较多短小气液平面及弯曲小肠肠袢。诊断:小肠梗阻。实验室检查:WBC 14.6×109/L,RBC 4.6×1012/L,PLT 221×109/L。腹部CT检查:检查前24 h口服1%泛影葡胺500 ml,检查时即刻服同样造影剂200 ml。CT示:右中腹分别见一大小8 cm×6 cm葫芦状肿块及5 cm×5 cm大小靶环状圆形肿块,密度不均,呈高低密度交错的同心圆状。自外向内分为五层,周边为造影剂,其内为软组织密度影,第三层为脂肪密度影,其内混有不规则软组织密度线状影,第四层为软组织密度影,中心为少量高密度造影剂及低密度气体影。此外在稍低层面见一椭圆形软组织肿块,内见两个靶环影,并可见多个小肠气液平面。诊断:肠套叠并肠梗阻。

    手术所见:术中见末端回肠套入回肠后并再套入升结肠至达肝曲,距回盲瓣10 cm处约有100 cm回肠肠管坏死,自结肠肝曲挤推出套叠肠管,切除坏死回肠约100 cm。术后诊断:肠套叠并肠坏死。

    2  讨论

    成人型肠套叠少见,复杂型肠套叠更为罕见。影像学诊断方法包括X线平片、胃肠道造影、超声及CT检查。随着对CT检查的不断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它已成为急腹症的一种重要检查手段。故而熟悉和掌握它的各种征象,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肠套叠多见于2岁以内的小儿,尤其是4~10个月的乳儿。成人肠套叠可继发于肠息肉、梅克尔憩室、肿瘤、肠壁血肿等。肠套叠一般由三层壁组成,内两层为套入部,外层称鞘部。严重者可多套,由五层肠壁组成,肠系膜脂肪也随之套入。CT表现为腹腔内软组织肿块影,其形态取决于套入部长轴与扫描层面的角度,可呈圆形、卵圆形、肾形或香蕉分层状影。肿块呈高低密度相间的分层状或靶环状,分别代表套入部肠腔、肠壁、肠系膜脂肪及鞘部肠腔和肠壁、靶心为套入部的肠腔,其周高密度环为肠壁。增强扫描肠壁有明显强化。口服造影剂进入套入部,则靶心密度很高,CT表现以套入的肠系膜脂肪形成新月形或半环形的脂肪密度区最具有诊断特征。Mcrine将肠套叠CT表现分为三型,Ⅰ型最常见,为肠腔内软组织肿块并偏心位脂肪密度区,代表套入部和套入的肠系膜;Ⅱ型为肾形或双叶形肿块,周边密度较高,中心为低密度,反映出肠套叠的套入部为增厚的肠壁围绕;Ⅲ型为低、高密度相间的香蕉状肿块,这些密度不同区代表紧密相连的肠壁、肠系膜脂肪、肠液及气体。

    目前临床常已采用超声或CT作为腹部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故而影像诊断医师应熟悉各种罕见病变征象,及时准确地做出诊断,可以帮助临床准确判断病情。CT能确诊肠套叠,特别是当临床未怀疑本病时,因此对临床及时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单位:442000 湖北十堰,郧阳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放射科

作者: 陈玉峰,邹文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