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6期

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资料。结果CT主要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双腔,发现剥离的内膜,以及钙化内移的内膜。还可以观察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资料。结果 CT主要征象为不同密度的真、假双腔,发现剥离的内膜,以及钙化内移的内膜。还可以观察受累主动脉其分支和范围。结论 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Helical CT 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

    YUAN Ru-wei,WANG Jian-lia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No.2 Peoples Hospital of Kunshan,Kunshan 2153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helical CT in diagnosing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Methods  21 cases of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 of CT manifestation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T findings were: true and false lumens with different density and intimal flap separating,and the inward moving of the calcified innerwall,and it can observe branch and scope with exhausted aorta.Conclusion  Helical CT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in diagnosis of 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It has the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to the clinical prompt diagnosis and the treatment.

    [Key words]  aortic dissection;tomography,spiral computed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张的一种较少见的心血管系统的急性致命性疾病,早期正确诊断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螺旋CT不仅能够准确诊断,增强扫描还能够明确病变的部位、范围、程度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收集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8年4月有完整CT资料的主动脉夹层21例进行回顾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患者中,男19例,女2例。年龄37~89岁,平均55.2岁。临床表现为胸背和上腹部疼痛15例,6例向头颈部及下腹部放射,胸闷气急、呼吸困难4例,无明显症状2例。所有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病程2 h~3天。

    1.2  检查方法  全部病例使用GE Hispeed/i螺旋CT机,扫描参数:120 kV,210 mA,层厚10 mm,7 mm,螺距1.0,1.2。5例仅平扫,16例合并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欧乃派克(Omnipaque)100 ml,注射速率2.8~3.0 ml/s,静脉快速团注后30~40 s扫描。从胸部开始扫描,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决定扫描层数至完全显示病变。

    2  结果

    2.1  CT特异性征象  本组5例平扫中,4例见主动脉腔内有剥离的稍高密度内膜斑片,局部有钙化,内膜内移。1例为腹主动脉明显扩张,管径增粗,真假两腔明显,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影。16例增强扫描中均显示真假双腔,两腔之间见新月形或弧线状低密度影,为剥离内移的内膜斑片,大部分为弯曲弧形影,个别平直。12例真腔小,假腔大。4例真腔大,假腔小。14例增强后真腔密度高于假腔,2例密度差不明显。假腔多位于真腔的左后侧,真腔受压变形。5例钙化斑内移,2例见到内膜破裂口,1例累及无名动脉,4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本组21例据Debakey分型: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14例。见图1~4。

    2.2  CT非特异性征象  本组21例均见病变部位局限性主动脉不同程度扩张或各段管腔大小不成比例,管径4.6~8.3 cm,主动脉壁增厚。13例见主动脉壁线状、斑片状钙化,3例显示附壁血栓,6例合并胸腔积液,2例合并心包积液。

    3  讨论

    3.1  主动脉夹层的发病机制及临床分型  主动脉夹层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主动脉内膜破裂,血管内血液通过破口冲击内膜,使其分离,在中膜的中外1/3之间形成夹层[1]。具有血管内膜的原有血管腔为真腔,中膜内形成的腔隙为假腔,真假腔之间的血管内膜为内膜瓣。高血压动脉硬化是引起动脉夹层的主要诱因。目前,临床仍沿用传统的Debakey分类法[2],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成三型。Ⅰ型: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Ⅱ型: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夹层仅累及升主动脉,终止于无名动脉水平。Ⅲ型:夹层破口位于降主动脉,夹层不累及升主动脉和主动脉弓。本组21例DebakeyⅠ型3例,Ⅱ型4例,Ⅲ型14例。

    3.2  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检查及诊断要点、鉴别诊断  螺旋CT平扫是显示钙化的内膜内移和新鲜血栓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增强扫描能够较好的显示内膜斑片,真假双腔及累及部位和范围,同时能够显示真假双腔的密度差别和辨别附壁血栓。利用图像后处理进行重建对于完全显示主动脉夹层所致真假两腔及间隔内膜瓣片,同时显示与其周围结构关系及并发症,其敏感性较高[3]。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直接征象为真假双腔的形成和撕裂的内膜斑片,间接征象为真腔受压,主动脉管壁增厚,附壁血栓,主动脉管壁小的龛影以及分支异常,心包、胸腔积液[4]。对于典型的主动脉夹层不难诊断,不典型者需与主动脉瘤,大动脉炎,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硬化相鉴别。

    3.3  主动脉夹层的螺旋CT表现与临床关系  主动脉夹层发病急,死亡率高,急性发病者临床主要表现为突发剧烈胸背部或上腹部疼痛,可伴有血压下降和休克,以DebakeyⅠ型和Ⅱ型为重。因为夹层血肿主要向近端扩展,进入心包,容易引起心包填塞。而Ⅲ型多保守治疗,除非有破裂征兆或持续疼痛不缓解。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是主动脉夹层渗血或破裂的并发症,当主动脉夹层患者症状加重期间突然出现胸水或心包积液逐渐增多时,应高度怀疑破裂[3,4]。另外短时间内主动脉增粗也提示其破裂的可能,应尽快手术治疗,以免病人死亡。

   

【参考文献】
  1 金征宇,冯敢生,冯晓源.医学影像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78.

2 李松年.现代全身CT诊断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54-555.

3 吕文涛,王芝文,李应强.高分辨率CT增强扫描及图像重建诊断主动脉夹层.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5(1):64-66.

4 范辉,王文献,岳恒志,等.主动脉夹层的CT及MRI诊断.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7,8:12-14.


作者单位:215300 江苏昆山,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作者: 袁如威,王建良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