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8年第5卷第7期

数字化影像中心的建立对传统放射学的挑战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数字化影像中心传统放射学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医院数字化的建设,实现了全院各部门信息一体化管理。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将放射科数字化影像设备(CR、DR、DRS、CT、MR、DSA等),独立工作站,诊断报告终端,登记室......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数字化影像中心 传统放射学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医院数字化的建设,实现了全院各部门信息一体化管理。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ictur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将放射科数字化影像设备(CR、DR、DRS、CT、MR、DSA等),独立工作站,诊断报告终端,登记室终端、激光相机终端经标准接口(DICOM 3.0)连接,完成了数字化工作流程,实现了与院内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放射信息系统(RIS)的无缝链接,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影像资料共享,打破了传统放射学的工作模式,为构建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影像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PACS系统与传统放射学的比较

    1.1  PACS系统工作功能  目前各设备厂家都有各自的软件商,PACS系统各有不同,其功能大同小异,主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链接不同的影像设备,存储与管理图像和图像后处理;具体把不同地点各成像设备(CR、DR、DRS、CT、MR、DSA、US及核素检查等)产生的图像通过网络送至中央数据管理系统(主要是图像数据库),再经网络送至不同要求的终端工作站,供影像科医生,门诊、病房医生及其他医务人员调阅,从而实现影像科的“无胶片”管理;它将数字图像信息用数据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图像数据库(光盘、磁带、海量存储器等)中供反复调阅[1]。

    1.2  PACS优越性  (1)PACS系统安全、可靠、稳定、兼容性好,数据存储、传输、读取方便。(2)PACS系统深入到登记、图像存储到报告,统计信息等影像科室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差错,增加了影像科室的经济效益。(3)增加了医院的社会效益,使用PACS系统使医院知名度极大地提高,增加了医院周边地区的影响力,提高了医院的竞争力。(4)PACS可以永久保存患者的原始资料,提供大量图像和完整的数据备查,避免无谓的医疗纠纷

    2  PACS对传统放射学的挑战

    2.1  查找方便  PACS对医院CR、DR、DRS、CT、MR、DSA、US及核素检查等具有DICOM 3.0接口的设备可直接通过DICOM协议方式传输图像数据并进行压缩,“全在线”服务器海量存储,通过终端医生工作站可适时浏览患者的影像资料,并进行报告书写,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无胶片工作模式,克服了传统放射学资料通过胶片存档的缺憾;传统放射学资料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维护、借阅,查找起来极为不便,且经常会出现胶片丢失或被损坏的情况,另外,由于胶片材料的限制,保存一定年限胶片会褪色、变质,严重影响资料的长期存储,更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更谈不上适时或快速异地会诊及多人共享[1~3,5]。

    2.2  PACS系统支持网络打印功能  通过网络可以使全科设备共享一台激光相机,节省了资源,克服了传统放射学暗室冲洗胶片的环节,节约了人力资源,节省了胶片,降低了废片率,且不需用显、定影化学药液,成本低,无化学污染,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PACS网络中可处理图片  任一工作站均可对原始图像进行放大缩小,边缘增强,黑白反转,窗宽窗位调整,对比度增强,灰阶处理,减影处理等,可在一次曝光得到的原始图像基础上处理出原先需改变曝光条件多次曝光才能得到的结果,减少了辐射。

    2.4  传统X线成像(即屏片组合)  由于胶片大小及成本因素,要求技术人员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和投照技术,而PACS系统的强大后处理功能和数字影像设备大范围的照射野对投照技术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2.5  PACS系统强大的后处理功能为投照条件提供了很大的宽容度  CR、DR成像仅为传统X线成像(即屏片组合)照射剂量的1/5~1/10,避免了由于投照条件不合适而导致重复曝光,减少了医生患者辐照剂量。

    2.6  影像科医师可利用PACS终端工作站阅片  并可利用各种功能软件进行窗宽窗位调节,图像放大,测量,标注,并进行全方位分析,还可以通过PACS查阅相关影像检查资料或检索既往影像资料进行比对,利用报告系统模板功能进行报告书写,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正确率。

    2.7  教学科研中的应用  对于教学科研有价值的图片,可通过PACS终端工作站工具软件进行图片格式转换,将DICOM3.0图像格式转换成JPG或BMP格式保存或直接从PACS中调用,并通过HIS方便地在教室和多媒体教室中使用,克服了教学用胶片长期存放易发黄、褪色、破损等缺陷,PACS强大的检索功能则为临床科研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再也不用在档案室内一张一张地翻找胶片,搬着重重的胶片走来走去,再也不用为检索不全病人、胶片丢失、放错位置而发愁,现在只需在工作站前敲几下键盘就可以完成这些繁琐而费时的工作。

    3  建立数字化影像中心的展望及PACS系统发展前景

  建立数字化影像中心PACS是灵魂。PACS是21世纪影像医学发展的主流,随着数字化影像设备的日新月异,DICOM3.0标准协议的推广,PACS后处理功能不断强大以及不同商家医疗设备软件后处理功能标准的统一,使各个商家的医疗设备间和计算机的联网通讯成为可能,通过Internet的链接还可以将特殊病例图像发送到远程工作站进行会诊,进而可以实现异地图像共享,使PACS系统成为真正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医学影像办公系统[1~5]。随着PACS应用与临床,影像医学在工作模式及工作效率上发生了质的飞跃,给传统放射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为明显的切身体验是工作高效,程序化,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提升,对暗室技术及投照技术要求的逐渐弱化,同时也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点需影像专业同行及相关学者进一步的探讨。未来PACS将实现信息一体化,各类医疗信息的共享,电子病历的应用,严格的数据安全控制,符合国际医疗标准流畅的医疗数据调用,智能的预警,将最终实现患者医疗数据的整体性、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有效地优化医院的资源,为就诊人员提供一个高效、方便、透明的数字化窗口,从而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建平.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挑战.当代医学,2002,3(1):21.

2 马大庆.医学影像学的数字化发展趋势.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5):475-476.

3 杨凯,江泓,谈旭东,等.PACS及其在影像科图像管理中的应用.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6,7(1):57-59.

4 居佳平,陈峰.从PACS看医学影像诊断及医学影像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现代医用影像学,2001,10(2):45-46.

5 林凯.医学影像传输标准-DICOM.中外医用放射技术,2000,12(1):2.


作者单位:新疆乌鲁木齐,武警新疆总队第二支队卫生队 新疆乌鲁木齐,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影像中心

作者: 皮学智,王建鸿,王海燕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