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1期

超声诊断肝结核1例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超声检查。结核,肝肝结核临床上少见,常为全身结核病的肝脏表现。可有慢性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等,但缺乏典型症状,临床诊断较困难。肝结核病变大多分布在肝实质区和门脉区内,愈合后往往不留痕迹,有时则纤维化和钙化,组织和病理检查如未在病灶中找到干酪样变或结核菌,则甚难与结节病、布氏杆菌病、......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超声检查;结核,肝

肝结核临床上少见,常为全身结核病的肝脏表现。可有慢性低热、食欲不振、消瘦等,但缺乏典型症状,临床诊断较困难。肝结核病变大多分布在肝实质区和门脉区内,愈合后往往不留痕迹,有时则纤维化和钙化,组织和病理检查如未在病灶中找到干酪样变或结核菌,则甚难与结节病、布氏杆菌病、梅毒、麻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真菌等所致的肉芽肿区别。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总结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4岁。无明显诱因持续右上腹不适1年,无发热,无腹胀,无恶心、呕吐,无皮肤黄染,血常规检查正常,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阴性,肝功检查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值均高于正常值。

    该患者两年前患肺结核,现已治愈。门诊超声检查,肝右叶上段见约3.3 cm×2.9 cm大小不均匀中低混合回声团,边界清晰,周围无声晕,突出肝表面(图1)。肝静脉显示清晰,门脉系统无扩张,肝内血流良好。超声提示:肝内中低混合回声团,性质待定?外院CT检查:肝囊肿?行手术切除,术中见S6膈面3.5 cm×3.0 cm大小黄色肿物,边界尚清,无包膜,其内为干酪样物质,诊断为肝结核。

    2  讨论

    肝结核临床上非常少见。胆汁可抑制结核菌的生长,加之肝脏的再生与修复能力强,肝结核的病变趋向于自愈。肝结核往往缺乏肝脏疾病所特有的临床表现。肝结核多通过血路播散(肝动脉、门静脉),也可通过淋巴或直接蔓延,在肝内形成广泛的粟粒或孤立的结核结节,并可累及胆道。基本病变图1  肝右后叶上段中低混合回声团

    是结核性肉芽肿,干酪样病变只在少数融合的结核结节中见到。肝结核可分为三型:(1)粟粒型,占80%,是全身性结核血源播散的一部分。(2)结核瘤型(巨结节型),较少见,由较小粟粒结节融合而成孤立性或增殖性结核结节(12%),中央干酪坏死后,形成脓肿(7.6%)。(3)肝内胆管型(结核性胆管炎),罕见,占0.4%,可能由于干酪样物质自门脉系破入肝内胆管引起[1]。

    本病大多数起病缓慢,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女性略多于男性,多数有肝外结核(不一定能找到)。肝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且常为肝外结核的症状所掩盖,临床诊断十分困难。为提高此病的发现率,凡遇有原因不明的、持续性肝区疼痛、压痛者要警惕肝结核的可能性大。肝结核声像图表现无特异性,仅靠超声征象很难与肝囊肿鉴别,应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检查诊断,但确诊有赖于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发现特征性结核性病理变化和抗酸杆菌。本病形成脓肿则考虑手术引流或肝叶切除术,一般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 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53.


作者单位:辽宁沈阳,辽宁省糖尿病治疗中心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