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3期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病例80例。结果67例显示颈椎前缘或后缘骨赘。钩椎关节和关节突的骨质增生28例,椎动脉弯曲57例,椎动脉管径变细32例,最大流速减缓20例,血流量减少16例,椎动脉管腔明显狭窄11例,椎动脉完全梗阻1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椎动脉型颈椎病进行影像学检查的病例80例。结果 67例显示颈椎前缘或后缘骨赘;钩椎关节和关节突的骨质增生28例,椎动脉弯曲57例,椎动脉管径变细32例,最大流速减缓20例,血流量减少16例,椎动脉管腔明显狭窄11例,椎动脉完全梗阻1例。结论 普通平片及CT检查、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是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想联合检查手段。

【关键词】  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诊断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多见病,其常见类型有脊柱型、神经根型和椎动脉型。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生率正在不断上升,已成为临床较难诊断的疾病之一。为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现将我院放射科收集的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均来自我院2000年3月~2008年12月的病例,年龄<40岁3例,40~60岁25例,>60岁52例。病程1个月~28年。

    1.2  临床表现  脑部缺血症状39例,表现为眩晕,头痛。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18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多汗、无汗、心动过缓过速、呼吸节律不匀等,Horner征阳性1例。脊髓锥体束症状12例,7例表现为在上肢是肌力突然减退,持物落地;5例下肢则为在行走中突然扭头时肌力减退。精神症状8例。伴有神经根型或其他类型颈椎病的症状3例。

    1.3  影像学特征

    1.3.1  椎动脉造影  钩椎关节外侧骨赘压迫椎动

    脉,使其受压而弯曲,管腔明显狭窄,一般梗阻不完全,但若转颈,可使椎动脉狭窄加重,甚至完全梗阻。

    1.3.2  多普勒超声(TCD)检查  主要异常为椎动脉管径变细、最大流速减缓、血流量减少。

    1.3.3  X线检查  颈椎前缘及后缘骨赘多为唇状、圆钝状、凸状及不规则之骨性结构影等。

    1.3.4  CT检查  颈椎关节的骨质增生。

    1.3.5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显示出血管的粗细,有无扭曲、折角,有无狭窄、闭塞等。

    2  结果

    80例患者中,67例显示颈椎前缘或后缘骨赘;钩椎关节和关节突的骨质增生28例,椎动脉弯曲57例,椎动脉管径变细32例,最大流速减缓20例,血流量减少16例,椎动脉管腔明显狭窄11例,椎动脉完全梗阻1例。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缓慢进展的退行性骨质及动脉硬化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椎间隙变窄,以及进行性骨赘形成,故可挤压邻近椎动脉等,从而引起各种不同形式的综合征[1]。临床资料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其主要病理基础之一为骨质结构(钩椎关节、关节突小关节等)的骨质增生,导致中动脉供血不足。另外椎基底动脉粥样硬化,椎动脉多位于骨性管道(横突孔)内,其游离段亦与颈椎的骨质结构(钩突关节、关节突小关节)有关,并且当其进入颅内之前,又是弯曲、折锐角,血流速度不均,常易发生管壁硬化,由于椎基底动脉管壁的粥样硬化,斑块可直接造成管腔的局限性狭窄,进而可引起管壁僵硬和普遍弹性降低,由于两因素的存在,便可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常规X线或CT检查可显示颈椎关节的骨质增生。常规X线检查颈椎前缘及后缘骨赘多为唇状、圆钝状、凸状及不规则之骨性结构影等,不管骨赘的结构如何,其后角均伴有骨质密度增高及边缘不规则现象。钩突关节改变,正位片显示最清楚,可见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变宽或突起的骨赘刺入椎间孔,笔者的体会是临床凡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应注意有否钩突变形,因绝大多数椎动脉受压是钩突关节骨赘引起。CT显示颈椎关节(特别是钩突关节)的骨质增生效果优于常规X线检查。40岁以上成年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钩突关节骨质增生,钩突关节因其骨质增生的方向不同而产生不同类型的颈椎病,有文献报道[2~5],23%的钩突关节骨质增生影响椎动脉,引起椎动脉扭曲。钩突关节骨质增生的部位91%位于C4~5、C5~6,91.7%存在双侧椎动脉的扭曲、狭窄,提示机械压迫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椎动脉造影能准确反应其病变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等情况。椎动脉局限性折角、扭曲等,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诊断依据。椎动脉管腔局限性变细,管壁不规则或呈僵硬的小锯齿状,亦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改变。但因其创伤、并发症多及检查费用较高常难以被患者接受而使其诊断价值大受限制。

    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检查且简便易行,其主要异常表现为椎动脉管径变细、最大流速减缓、血流量减少,并可测出两侧椎动脉之间的差异。有学者提出TCD检查结果与椎动脉造影表现80%~90%是一致的[2],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可用多普勒超声法测定椎动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5]。多普勒超声检查(TCD)有助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并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参数。但是,由于椎基底动脉走行及管径大小变异较大,确立其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和确诊均较困难。同时TCD不能准确反映椎基底动脉的管径及其丰富的侧支循环情况,特别是对重度狭窄的椎基底动脉[2],图像变异度不够直观。因此,多普勒超声检查仅能作为一种参考手段。

    磁共振成像作为一种新型的无创性检查技术,不仅可显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形态学改变,还可通过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显示椎动脉全貌,对椎动脉本身退行变导致的椎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大的诊断价值。随着对该病机制的不断探讨,认为椎动脉本身退变因素引起的自身原发性改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弹性降低等导致的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是本病诊断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显示出血管的粗细,走行有无扭曲、折角,有无狭窄、闭塞等。且一次数据采集后可从任意角度重建血管影像,与椎动脉血管造影(DSA)或颈动脉CT造影(CTA)相比较,磁共振血管成像无需含碘造影剂,无碘过敏之忧,无放射损伤,无穿刺痛苦及损伤,且检查快,可同时行头颅及颈部磁共振成像的检查。据研究[4],MR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98%,但磁共振血管成像难以评估其狭窄程度,并且磁共振血管成像还存在夸大效应,在综合分析时应注意。磁共振成像无骨伪影,对软组织退变可产生较灵敏的信号改变,但另一方面对骨性结构的改变如横突孔内骨质增生、横突孔变形及钩突关节增生硬化等的显示磁共振成像不如普通CT检查。

    对椎动脉型颈椎病MRA可直观显示双侧椎动脉全貌,远远优于X线的影像检查。但对管性结构(钩突关节、上关节突小关节)改变磁共振成像不如普通X线检查及CT检查,此为磁共振成像在该病诊断中的局限。因此在选择检查手段时,普通X线平片及CT检查、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血管成像结合是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想联合检查手段。

【参考文献】
  1 杨克勤,张元虎.颈椎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9.

2 陈祖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表现与病因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中文版),1996,16:285.

3 陈爽.MRA的新进展及在脑血管中的临床应用.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3(11):620.

4 李景学,吴春营,蔡耀增,等.再谈颈椎病.中华放射学杂志,1989,23(4):228.

5 徐德永,栾红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与检查方法的探讨.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6):371.


作者单位:551400 贵州,清镇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