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6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由于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诊断往往被延误。超声检查能直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胆囊腔的肿块及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灶,显著地提高了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2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旨在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声像图特点和瘤体内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胆囊癌;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由于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诊断往往被延误。超声检查能直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胆囊腔的肿块及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灶,显著地提高了胆囊癌的临床诊断水平。本文收集了21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旨在探讨原发性胆囊癌声像图特点和瘤体内的血流信号频谱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2007年以来21例胆囊癌手术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腺癌18例,2例为鳞癌,1例为未分化癌,男9例,女12例,年龄35~68岁,平均51岁,合并胆囊结石13例。

    1.2  方法  应用GELOGIQ7型彩色多谱勒超声仪,探头频率3.5 MHz,患者空腹行肋下、肋间依次探查肝胆等部位,瘤体内用彩色多普勒发现血流信号后以脉冲多普勒测出频谱。

    2  结果

  根据胆囊癌超声分型可分为:结节型、厚壁型、实块型、混合型。21例中,结节型11例,厚壁型5例,实块型4例,混合型1例。结节型表现为病变从囊壁向腔内形成结节状凸起,基底宽,边缘不规则,呈分叶状,多位于胆囊体部及底部。厚壁型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性增厚并有僵硬感。实块型表现为癌肿填满整个胆囊腔,胆囊透声区缩小或消失,肿块与囊壁之间界线不清,胆囊形态失常。混合型表现为胆囊壁不均匀性增厚,同时腔内见结节状或蕈伞状凸起。21例中10例伴有胆囊床周围肝组织增粗、回声偏低、分布不均、边界不清等浸润征象及第一肝门处低回声光团,8例瘤体内或厚壁内探及动脉频谱,且血流阻力指数增高,与肝癌所呈现低阻力血流特征不同,可能与胆囊动脉分支细小、走行弯曲,极少见到动静脉瘘有关。血流频谱以实块型较易探及,并可见血流峰速加快,其他类型胆囊癌可见病变内血流信号闪烁,但频谱无法测出,可能与仪器的灵敏度有关。术前超声检查与术中所见有较好的相关性,仅1例结节型胆囊癌淋巴结转移漏诊。

    3  讨论

  原发性胆囊癌多为腺癌,易发生邻近转移与淋巴结转移,早期症状不明显。本文收集的21例病例中有12例发生肝脏及附近淋巴结的转移,多为厚壁型、实块型与混合型。对于二维超声检查,胆囊内实质性回声加上转移性病灶诊断胆囊癌并不困难。此时结合彩色多普勒,探及非低阻血流将更支持诊断。本组21例中有11例探及血流频谱,血流阻力指数均大于0.65,检出率低,部分瘤体内仅见血流信号闪烁,但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已有很大帮助。从手术效果来看以结节型胆囊癌效果较好,手术更加彻底,此时彩色多普勒检查尤其重要,但受检查技巧和仪器灵敏度的限制。笔者认为胆囊内>10 mm单发隆起性病变内有血流信号闪烁,年龄>40岁患者采取手术治疗以争取主动。胆囊结石作为一个胆囊癌诱因之一,文献报道胆石病患者中患胆囊癌者占3%~4%,常有术前超声检查仅报告胆囊多发性结石,术后发现有合并胆囊癌,但随着腹腔镜等微创手术和超声体检的广泛开展,越来越多的胆囊结石患者和胆囊内小隆起性病变患者接受微创手术,使胆囊癌的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本文编辑:乔  雨)


作者单位:134300 吉林,白山市中心医院电诊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