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7期

探讨X线钡餐检查和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X线钡餐检查和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患者先进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疑有胃癌者再做上腹部CT扫描,以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结果X线钡餐检查可观察胃腔内肿块及周围黏膜形态、排空时间,并可动态观察胃壁柔软度及蠕动情况。CT检查可了解病变累及胃壁的程度及向腔外发展......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X线钡餐检查和CT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患者先进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疑有胃癌者再做上腹部CT扫描,以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和性质。结果 X线钡餐检查可观察胃腔内肿块及周围黏膜形态、排空时间,并可动态观察胃壁柔软度及蠕动情况。CT检查可了解病变累及胃壁的程度及向腔外发展情况,邻近组织器官有无受侵及,有无血行、淋巴转移。结论 X线钡餐检查是发现、诊断胃癌的基本手段,对于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亦有一定价值。CT检查可清楚显示部分向腔外生长的肿块及邻近组织、脏器受累情况,远处脏器、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胃癌临床分期方面具有相当大的优势。

【关键词】  胃癌;X线钡餐检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应用价值

胃癌是指发生在胃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我国胃癌死亡率占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1]。因此,胃癌是一个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应引起重视。目前X线钡餐检查是发现、诊断胃癌的基本手段,对于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但对部分向腔外生长的肿块,以及对附近淋巴结、脏器转移病变的诊断,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由于CT技术的广泛应用,CT检查对胃疾病的诊断应用日益增多,该检查已成为继X线钡餐检查后,胃肿瘤诊断手段的又一重要补充。笔者结合手术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一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癌56例,旨在探讨CT和X线钡餐检查在胃癌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8年1月以来对胃部疾患进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检查,疑有胃癌者再做上腹部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胃癌患者,其中男34例,女22例,年龄35~78岁,平均56.5岁。

    1.2  设备  数字胃肠X线诊断机,GE Light 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机。

    1.3  检查方法

    1.3.1  X线钡餐检查  检查以双对比为主,结合黏膜法、加压法和充盈法。检查过程:先做胸腹部常规透视,接着口服产气粉使胃充气;在透视下口服医用硫酸钡混悬液40~50 ml,在右前斜位和左前斜位时观察食管情况,重点观察贲门区;再让病人卧位不断翻转4~5次,使钡均匀涂抹于胃壁上,充分显示黏膜、胃小区。在透视观察下,观察胃壁柔软度、蠕动、有无黏膜破坏、充盈缺损和龛影等情况。发现可疑病灶时,摄取多方位、多时相、病变显示最清楚的影像照片。

    1.3.2  CT检查  进行上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扫描。检查过程:患者禁水禁食6 h以上,检查前5 min肌注盐酸山莨菪碱(654-2)10 mg,口服温开水800~1 000 ml使胃充分扩张;根据X线钡餐造影提示即行CT扫描。CT平扫,准直10 mm,疑有早期胃癌用5 mm,螺距为1,扫描参数为120 kV,280 mAs;增强扫描选用欧乃派克(300 mgI/ml)对比剂,注射速率2.5~3.1 ml/s,用量按1.5 ml/kg体重计算。肘静脉注射开始后分别于25 s(动脉期)、65~70 s(实质期或称门静脉期)进行二期扫描。增强扫描参数为140 kV,280 mAs,准直5~10 mm,螺距为1。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X线钡餐检查  56例胃癌中,发生在胃底贲门部14例,胃体8例,胃窦32例,全胃癌2例。其中4例误诊为局限性胃炎、3例误诊为良性溃疡、5例误诊为胃窦炎。X线表现为病变局部黏膜破坏中断或纠集40例,胃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29例,胃壁僵硬38例,不规则溃疡21例(其中表现类似良性溃疡的3例,表现为典型恶性溃疡的11例、胃腔内不规则龛影7例),胃窦部变形致幽门梗阻者15例,伴有穿孔1例(见表1)。

    2.2  CT检查  56例胃癌中,发生在胃底贲门部14例,胃体8例,胃窦32例,全胃癌2例。其中2例早期胃癌误诊为胃窦炎、1例误诊为良性溃疡。CT表现为病变区域胃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38例,胃壁僵硬45例,合并幽门梗阻17例。肿瘤表现为向腔内生长或向腔内、外突出的不规则肿块影19例,合并溃疡15例,1例合并溃疡穿孔,可见胃壁缺损达胃壁浆膜层外,周围广泛黏连,形成肿块或在小网膜内见到游离气体影。6例肿瘤侵犯周围结构,病变与胰腺体、尾之间脂肪层消失。25例见腹腔淋巴结肿大,肝内转移2例,腹水9例(其中女性患者中有3例盆腔内见有斑块状软组织肿块及盆腔、腹腔积液见表1)。在胃癌的CT扫描中,一般平扫,肿块CT值为30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中度强化,CT值约50 HU,比平扫增加约20 HU。门脉期强化更显著,比动脉期增加约15 HU。56例CT诊断的胃癌中,49例以门静脉期强化程度最高,仅7例动脉期的强化程度略高于门静脉期。平均强化程度以门静脉期最高,与动脉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2.3  应用特点  X线钡餐检查是发现、诊断胃癌的基本手段,对于大多数向腔内生长的肿块均可做出正确诊断,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亦有一定价值。但对部分向腔外生长的肿块,以及对附近淋巴结、脏器转移病变的诊断,这种方法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由于CT技术的广泛应用,CT检查对胃疾病的诊断应用日益增多,该检查已成为继X线钡餐检查后,胃肿瘤诊断手段的又一重要补充,CT检查可清楚显示部分向腔外生长的肿块及邻近组织、脏器受累情况,远处脏器、淋巴结转移情况,在胃癌诊断中已具有相当大的优势(见表2)。表1  胃癌的影像学表现 表2  CT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正误统计注:统计学检验,χ2=5.360,P<0.05,故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差异有统计意义

    3  讨论

  X线钡餐检查可显示胃黏膜、胃小区的微细结构,可发现较早期的黏膜破坏、隆起、凹陷等细微病变,观察有无充盈缺损或龛影,以及龛影周围黏膜的细微改变,并可动态观察胃壁蠕动情况及柔软度改变,对早期胃癌有特殊的诊断价值[2]。另外,由于可对病灶进行多方位、多时像观察,可明确排除因痉挛引起的假阳性改变。缺点是不能准确判断病变胃壁受侵程度,无法观察腔外病变及邻近组织器官有无侵及远隔器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因此无法对癌肿做出准确分期。CT检查,特别是较先进的多排螺旋CT,由于扫描时间缩短,空间分辨率的提高[3],能明确显示胃癌的浸润深度和范围,对向腔外突出的肿块、邻近组织器官的受累以及有无肝、肺、脑等远隔器官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观察,更是X线钡餐检查所不能比拟的。因此,CT检查可为胃癌的临床分期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对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另外,对胃外肿瘤与胃源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也能提供更直接、更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但CT检查因受胃蠕动、胃内气体的影响,常常产生伪影或导致影像模糊,检查前注射解痉剂及饮水以充盈胃腔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上述情况。另外,不能动态观察胃壁柔软度也为其不足之处。由于空间分辨率的不足,CT检查对于细微病变的观察还有一定局限,早期胃癌因其局限于黏膜层和黏膜下层,病理改变轻微,而且与胃壁密度差别不大,因此容易漏诊[4]。所以CT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受到一定的限制。综上所述,X线钡餐检查因其相对简便易行且较为廉价,可作为拟诊胃癌患者的基本筛查手段,如发现问题,则应行CT检查,以提供更加详细完整的资料,对肿瘤作出较准确的分期,使患者得到最为合理的治疗。相信随着CT设备的不断改进,影像诊断医生经验的不断积累,CT检查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也将有长足的进展。

【参考文献】
  1 尚克中,陈九如.胃肠道造影原理与诊断.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5,6.

2 高剑波,杨学华.进展期与早期胃癌螺旋CT三期增强的诊断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4:254.

3 艾金中,艾柯.胃癌的螺旋CT诊断价值.《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2007,4(4):111-112.

4 谭治林.X线双对比造影诊断早期胃癌89例分析.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12):1096.

(本文编辑:乔 雨)


作者单位:1 201600 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放射科 2 200237 上海职工医学院医学影像教研室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