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7期

应用超声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颈动脉早期硬化的分析研究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弹性的诊断。方法应用二维及M型超声对患者进行动脉弹性的检查,同时观察血管的管壁厚度、僵硬度、顺应性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高血压伴斑块组PWVβ与Ep、β呈正相关系,与Ac负相关系,AI反映了血管硬化程度与血管外周阻力等变化。结论彩色多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弹性的诊断。方法 应用二维及M型超声对患者进行动脉弹性的检查,同时观察血管的管壁厚度、僵硬度、顺应性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 高血压伴斑块组PWVβ与Ep、β呈正相关系,与Ac负相关系,AI反映了血管硬化程度与血管外周阻力等变化。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当Ep、β超测值增高时,Ac值越低,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高。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仅可诊断早期动脉硬化,同时可通过动态观察其演变情况,动脉硬化患者动脉弹性减退,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越重,弹性减退的程度越重,应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动脉弹性,可为动脉硬化的诊断有价值的定量指标。

【关键词】  超声检查;血管回声跟踪技术;颈动脉

高血脂、高糖、高盐饮食及其安静少动的生活方式和紧张的工作压力,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对动脉血管弹性进行检测和评价的方法,其原理是血管内径依心脏搏动而变化,即收缩时血管径增大,舒张时管径变小,此技术就是通过采集管壁运动回声经探头所产生的射频信号,利用相位跟踪方法实时显示管径变化曲线,自动计数分析多项血管弹性指标,分辨率高达0.01 mm,为临床准确评价血管弹性提供了新的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来我院行颈部血管疾病超声检测的患者,其中对260例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男120例,女140例,男女之比1∶12,年龄20~60岁,平均33岁。高血压患者94例,糖尿病患者48例,冠心病12例,脑梗死8例,头晕待诊98例,其中143例斑块形成,以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膨大处多见(软斑42例、混合斑64例、硬斑37例、溃疡斑6例)。内膜增厚59例,正常58例。其中20~29岁20例,30~39岁69例,40~49岁80例,50~60岁以上91例。

    1.2  方法  采用日本阿洛卡SSD-α10高档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13 MHz,患者空腹2 h以上,取仰卧位,安静状态下休息3 min进行检测,去枕平卧,双臂置于身体两侧,头部尽量仰伸使颈部充分显露。头部向被检测的对侧,连接肢体导联心电监测。首先进行纵行扫描,探头置于胸锁关节上方胸锁乳突肌前缘确定颈总动脉,沿动脉走行逐次向头侧扫查颈内、颈外动脉近段,然后用相同方法沿横断面向上扫查。观察内容有以下几点。

    1.2.1  血管内径  测量方法取颈总动脉分叉近端1.5 cm处测量颈总动脉内径。在心室舒张末期测量颈总动脉前壁中膜和外膜交界区与后壁血管腔内膜之间的距离,血管纵行扫描及横断面时均可见突入管腔的异常回声结构或血流缺损,局部内中膜厚>1.3 mm,为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斑块可分为:(1)偏平斑:早期少量类脂质积聚,局部隆起或弥漫性增厚>1.3 mm,内膜不光滑呈低回声。(2)软斑:斑块突出于管腔内,局部显示不同强度的混合性回声或均匀的弱回声。(3)硬斑:斑块内钙化或纤维化,局部回声增强,后方伴声影。(4)溃疡斑:斑块表面不规则,溃疡边缘回声较低。

    1.2.2  彩色多普勒显像测定  首先观察血流的性质,将取样容积置于距颈总动脉分叉处近端2 cm处,测定收缩期峰速,舒张末速度、平均速度、阻力指数、搏动指数。

    1.2.3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动脉弹性的测定  在颈总动脉检测的基础上连接心电图肢体导连,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图1  血管内径变化曲线图

    测血压,输入收缩压及舒张压,获得颈动脉长轴切面,清晰显示颈动脉前后壁内外膜,在B/M模式下将取样线分别置于血管前后壁外膜上,调整角度,实时跟踪描记血管壁运动轨迹进行采集(5~6个心动周期),通过软件以曲线的形式显示(图1),然后进行分析。得到弹性系数{Ep=(Ps-Pd/[Ds-Dd/Dd]},僵硬系数{β=In(Ps/Pd/[(Ds-Dp/Dp)]},动脉顺应性{Ac=∏(DsxDs-DdxDd/)[4(Ps-Pd)]},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Βp/2,膨大指数AI=△P/PP。其中Ds为颈动脉最大内径,Dd为颈动脉最小内径,Ps为收缩压,Pd为舒张压。PP为脉压,△P收缩期峰值血压与折点压差。并观察其曲线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颈动脉无斑块组、斑块组、软斑组、硬斑组与正常人Ep、β、Ac、PWVβ、AI的比较结果见表1、表2,不同年龄的各参数值比较结果见表2。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是通过对动脉血管的超声检测,判断血管弹性的一项新技术,本研究发现,高血压伴斑块组PWVβ与Ep、β呈正相关系,与Ac负相关系,AI反映了血管硬化程度与血管外周阻力等变化。颈动脉硬化的各项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硬化伴斑块形成组多见于高血压患者,男女比例表1  颈动脉无斑块组、斑块组与正常人Ep、β、Ac、PWVβ和AI的比较 表2  软斑组与硬斑组与正常人Ep、β、Ac、PWVβ和AI的比较表3  不同年龄的各参数值比较 注:不同年龄组相比,**P<0.05,*P<0.01

    无明显差异。颈动脉硬化无斑块组与斑块组的Ep、β、PWV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c低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冠心病,其PWVβ与Ep、β呈正相关,与Ac呈负相关,Ep、β值高低,对判断脑梗死期有参考价值。随年龄增长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管弹性系数已有显著性增高,所以血管回声跟踪技术也是判断血管年龄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易发和高发人群进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可指导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体育锻炼等。从而延续和避免动脉硬化的发生。

    3  讨论

  血管病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其表现形式多样,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由于大动脉弹性降低和僵硬度增加导致动脉压增大、动脉波动负荷增加的重要原因,可致动脉内膜损伤,中层断裂和血管退化,因此动脉僵硬度增加。我们发现血管硬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早期,大动脉对血压升高的适应性变化在组织学上表现为中层平滑肌细胞肥大,细胞外基质胶原增加,动脉管壁增厚,动脉壁张力功能性增加,大动脉弹性减退伴有机体血压升高,脉压升高,进一步发展即可出现动脉斑块形成,致血管腔狭窄,此时可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如果冠状动脉疾病致心脏和急性心脏梗死,脑血管病多致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肾动脉病变致肾功能衰竭等。目前影像学通常依据血管内膜的厚薄变化,斑块的形成以及血管管腔狭窄来判断动脉硬化。不能对早期动脉硬化做出准确的诊断,我们研究的结果当Ep、β超测值增高时,Ac值越低,动脉硬化的程度越高[1~4]。心动周期性的改变(收缩和舒张),首先导致主动脉根部血管管腔内压力的周期性上升和下降,同时导致这部分血管壁周期性扩张和收缩,因而主动脉根部血管管腔内压力时高时低的波动和血管壁时张时缩的震荡会逐渐传播到整个动脉系统。心室射血时产生的压力波,形成脉搏波以一定速度由心脏沿动脉外传,在动脉干有结构或几何形态中断处产生阻力和反向折返波,动脉壁的机械特性决定压力波的传播和反射。正常情况下,动脉顺应性高,反向折返波产生晚,传播速率较慢,反向折返波在舒张期与外向脉搏波重合。当动脉僵硬时脉搏波速率加快,反向折返波产生和传播更快,在收缩末期与反向脉搏波提前重合,这时AI就增高。AI受脉搏波速率的影响。高血糖、脂质代谢紊乱等产生巨噬细胞和血小板聚集,平滑肌细胞增殖,载脂细胞沉积,进一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使动脉顺应性降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根本原因,降血脂,可减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降压、降糖、戒烟等措施均可显著减缓动脉硬化。进行动脉结构与功能的检测,不仅可以预测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直接指导临床治疗。深入了解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将有助于我们尽早开展心血管病的预防。我国传统中医也主张“上医医未病之病”提示我们应重视疾病的预防。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可以在系统超声检查方法中的动脉管壁出现增厚,斑块或回声改变前,可通过动态跟踪和描记动脉内膜的运动轨迹,从而计算显示血管内径变化、弹性系数、僵硬度和顺应性,对早期动脉硬化做出评价或判断,其检测方法精确、实时、无创伤而简便、重复性好而备受临床医生的关注,但因操作较繁,对操作者要求较高,需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王岳恒,吴春玲,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定量评价正常人颈动脉弹性.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292-294.

2 卢漫,唐红,黄鹤.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硬化的研究.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5,14:713-714.

3 王宏宇.中国血管病变早期检测技术标准化建议.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2.

4 杨晓英,张静,姚运明,等.应用E-Tracking技术评价高血压和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21:370-372.

(本文编辑:丁 平)


作者单位:719000 陕西,榆林市中医院北方医院B超室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