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9年第6卷第9期

高频超声在小儿急腹痛中的应用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的应用在小儿急腹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在小儿急腹痛时腹部有无包块,肠间有无积液,腹腔血管周围淋巴结的增大情况并观察彩色血流分布,测量其相应的参数指标。结论高频超声对小儿急腹痛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关键词】急腹痛。...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的应用在小儿急腹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高频超声在小儿急腹痛时腹部有无包块,肠间有无积液,腹腔血管周围淋巴结的增大情况并观察彩色血流分布,测量其相应的参数指标。结果 154例患者中,腹腔淋巴结增大79例,肠套叠6例,肠管扩张3例,阑尾炎2例,腹腔积液5例。结论 高频超声对小儿急腹痛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关键词】  急腹痛;小儿;高频超声

腹痛是儿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原因很多,特别是婴幼儿,不能很好地表达,查体也不合作,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应用高频超声可比较直观地反映其病情,并无痛苦和损伤,可重复应用,患儿及家属均易接受,不失为一诊断的好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在我科就诊的154例急腹痛患者中,其中男85例,女69例。年龄8个月~13岁,平均7.4岁。

  1.2 仪器与方法 Philips HD11XE彩色多普勒诊断仪,高频变频探头,常规仰卧位,从上至下全腹探查,尤其注意脐周及右下腹,腹部有无包块,肠间有无积液,腹腔血管周围淋巴结的增大情况并观察彩色血流分布,测量其相应的参数指标。

  2 结果

  154例就诊患者中,腹腔淋巴结增大79例,肠套叠6例,肠管扩张3例,阑尾炎2例,腹腔积液5例,余未见明显异常。

  3 讨论

  3.1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图1) 在我科就诊的154急腹痛中,腹腔淋巴结增大79例,占51.2%[1]。多为炎症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系非特异性炎症,淋巴系统是身体的重要防御体系,当身体某器官和部位发生病变时,相应部位的淋巴结内的细胞迅速增殖,功能旺盛,体积增大。超声所见增大的淋巴结多在1 cm×0.8 cm,且呈串珠状圆形或类圆形,回声低,边界清晰,彩超可见从淋巴门分支状的血流信号。流速约为20 cm/s。此观察所见的最大的淋巴结大小为2.1 cm×1.7 cm,多在脐右侧。但应注意与淋巴结结核、恶性淋巴瘤等相鉴别。

  3.2 肠套叠(图2) 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尤其在4~10个月,男多于女,春季易发,发生部位以回盲型最多,占50%~60%;回结型占30%[1]。典型的肠套叠的超声表现:横断面为大小环套叠的同心圆状或强回声光环中心为低回声的“靶环征”,长轴面上则呈“套筒征”。肠壁充血水肿,使肠壁的彩色血流信号易于显示,高频超声不仅能帮助诊断,还能在其监视指导下进行复位治疗。超声对肠套叠诊断的准确率在92%以上,在超声监视下复位,与国内报道的X线下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相近[2]。

  3.3 阑尾炎、腹腔积液 阑尾炎发病患儿年龄多较大,5岁后渐增多,10岁左右最多见,而2岁以内很少发生。肠壁回声强,肠腔回声低或腔内积气,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阑尾旁血流信号增多(图3),阑尾周围若出现局限性积液应注意有无穿孔。有时仅在右下腹可见少许的肠间积液或腹腔少量积液,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化验结果。5例腹腔积液中追踪有3例为阑尾炎。超声显示阑尾的能力与阑尾的形态、肿大的程度、所在的位置以及仪器的分辨力都有关,阑尾炎早期超声对其诊断有一定的难度。

  3.4 肠管扩张(图4) 扩张的肠腔内可见杂乱的光点,有强回声的气体、肠内容物及无回声区。因肠管内积液、积气,体位改变时可见气液平面,肠管黏膜显示清晰,肠管长轴上可见皱襞水肿、增厚,呈现“琴键征”。据肠管扩张的程度、位置及有无积液等情况,可对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帮助。

  3.5 腹部探查未见明显异常 腹痛是一种症状,原因很多,或是消化不良,或是一过性肠痉挛,或是有寄生虫等。超声则不能鉴别。超声作为一种最常用的辅助手段,在小儿急腹痛鉴别诊断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1549-1550.

  2 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25.

  

作者: 王玲作者单位:433121 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五七院区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