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3期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检测的应用价值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方法对117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检测结果与对照组127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Ⅲ级粥样斑块检出率(44。糖尿病患者血流速度降低、血管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增高,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方法 对117例糖尿病患者双侧颈动脉检测结果与对照组127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Ⅲ级粥样斑块检出率(44.4%)与对照组(9.6%)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患者血流速度降低、血管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增高,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以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血流速度减低、血管阻力增高为主要特点。彩超可直接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糖尿病;颈动脉

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发病率较高,临床报道糖尿病患者中动脉硬化发病率较非糖尿病者高2倍,其血管并发症是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117例患者的颈动脉病变情况,并与127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分析,以探讨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表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117例患者,男54例,女63例,年龄42~83岁,依据WHO1999年诊断标准,排除1型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所有病例病程为2~26年,空腹血糖7.9~12.8mmol/L。对照组为同期相应年龄的体检者127例,排除糖尿病病史,空腹血糖值均小于5.6mmol/L。以60岁为界分为高年龄群与低年龄群并进行比较,高、低年龄群均为127例。

  1.2 仪器与方法

  1.2.1 采用CELOG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7.5HMz。受检者平卧,头部偏向对侧,由颈总动脉起始处至颈内外动脉探查最高点进行连续纵、横切面扫查,包括双侧颈总动脉(CCA)、颈内动脉(ICA)、颈外动脉(ECA),测量血管内径及血管壁内-中膜厚度,颈总动脉在分叉前2~3cm处测量,颈内动脉在分叉后1cm处测量。

  1.2.2 脉冲及彩色多普勒测量 取样容积置于血管中央(血管非狭窄处),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SPV)、舒张末期流速(EDV)、血管阻力指数(RI),血管搏动指数(RI);并根据病变致彩色血流腔狭窄的面积比估计管腔狭窄程度。

  1.3 诊断标准

  1.3.1 分级 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将其病变程度分为4级:0级:内膜正常,厚度<1.0mm,回声均匀;Ⅰ级:内膜局限性增厚≤1.3mm,回声增强,管腔规则;Ⅱ级:内膜局限性增厚>1.3mm,回声增强,管腔不规则;Ⅲ级:内膜增厚,且明显凸入管腔的粥样斑块,伴钙化、溃疡或血栓附着,或伴管腔狭窄;将Ⅱ、Ⅲ级病变归为“斑块”。

  1.3.2 分类 根据斑块的超声特点及病理变化分为扁平斑块(Ⅱ级)、硬化斑块、溃疡斑块及软斑块(Ⅲ级)。

  2 结果

  2.1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测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颈动脉超声检测情况见表1和表2。表1 小于60岁年龄群颈动脉检测情表2 大于60岁年龄群颈动脉检测情况 表1显示,糖尿病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并无明显差异,但Ⅲ级病变者糖尿病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2显示,高年龄人群中糖尿病颈动脉发生病变的几率高于对照组,其中Ⅲ级病变发病率高达59.3%,对照组仅为17.5%,两组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狭窄20例,其中轻度狭窄11例,中度狭窄5例,重度狭窄4例,狭窄部位以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起始处为多,而对照组为颈总动脉中段内膜局限性增厚形成的狭窄。

  2.2 糖尿病组患者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 安静状态下,患者血流异常多数表现为血流速度的减低,尤其狭窄动脉的远端流速减低更为明显。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见表3。表3 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变化

  经统计学分析,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SPV、EDV较对照组降低,而RI、PI值较对照组增高,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糖尿病患者血流频谱主要表现为收缩期流速明显减低,上升支时间延长,波峰呈圆钝型,且舒张期血流明显降低甚至低平消失,形成高阻波形。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变性、钙化和纤维组织增生后形成粥样斑块引起的全身性病变。在粥样斑块病变基础上形成的栓子是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诱因,国外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病变与主动脉、冠状动脉等全身重要血管病变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低年龄人群中,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并不增高,但其发病病变程度相对较重;高年龄的人群中,糖尿病不仅使发病人数增多,还加重了病变程度,说明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血管病变,病变进展较快,且程度加重,同时各年龄段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病变以Ⅲ级病变发生率最高,即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其病变的主要特点。糖尿病组粥样斑块以硬化斑为主,并可见较多溃疡斑和软斑块。硬化斑块是动脉硬化后期血管壁钙化、纤维组织增生所致;回声不均匀的软斑块是斑块内出血的重要征象,覆盖在斑块表面的栓子是由于斑块内出血所致,粥样斑块破溃形成溃疡斑其表面也能形成血栓或附着粥样物质,这些栓子脱落会引起动脉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所以,溃疡斑和软化斑的检出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防栓塞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观察发现,糖尿病患者粥样斑块病变多位于颈总动脉膨大处或颈内外动脉起始处,所以这些部位易发生血管狭窄病变,而狭窄处特殊的血流改变易导致斑块发生脱落。尤其颈内动脉起始部斑块狭窄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对照组颈动脉病变以内膜增厚及扁平斑形成为主,未见溃疡斑和软化斑,其中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无临床症状,经彩超检测发现病变。所以高龄人群及时的颈动脉彩超检测,对无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意义。血流动力学改变与颈动脉形态、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动脉硬化、狭窄均可形成不同的血流速度改变,由于糖尿病患者动脉狭窄远端血管内径的相对增宽及阻力改变,导致血流速度的减低,同时患者血管病变较广泛,血管壁弹性差,搏动减弱,加之多发性粥样斑块偏心性分布的特点导致血流阻力增大,所以其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减低,RI、PI值增高。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病变范围及性质,提供斑块的形态学信息,并可根据斑块特征提示血管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还能定量分析斑块致动脉狭窄的程度,为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 赵双作者单位:134300 吉林白山,白山市中心医院电诊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