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0年第7卷第5期

肺炎性假瘤的CT 影像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肺炎性假瘤。CT肺炎性假瘤本质是增生性炎症,有多种细胞组成并有纤维化,增生的组织形成一个肿瘤样的团块,多呈孤立性病灶,亦可呈多发病灶,CT上呈圆形、类圆形肿块影,不易与肺癌鉴别,且近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现收集本院2005年以来,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肺炎性假瘤(图1、2、3)病例,结合文献作......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肺炎性假瘤;CT

  肺炎性假瘤本质是增生性炎症,有多种细胞组成并有纤维化,增生的组织形成一个肿瘤样的团块,多呈孤立性病灶,亦可呈多发病灶,CT上呈圆形、类圆形肿块影,不易与肺癌鉴别,且近年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现收集本院2005年以来,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肺炎性假瘤(图1、2、3)病例,结合文献作回顾性分析,探讨本病的CT诊断特点,以进一步提高本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0~66岁,平均42岁。

  1.2临床表现8例无明显症状,为体检或其他疾病就诊时发现,其余12例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其中8例咳嗽、咳痰,8例中2例痰中带血,2例干咳,2例胸痛,进一步询问病史,其中12例有肺部急性炎症史。

  1.3检查方法检查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扫描,层厚2~3 cm,层距2~3 cm。扫描参数为120~130kV,150MAS,FOV为30~40cm影像表现。

  2结果

  本组20例病例均为单发,病变部位:右肺12例,上叶3例,中叶2例(如图1、2),下叶7例,左肺8例,上叶2例,下叶6例,最大者7cm×6.2cm×5cm,最小者1.1cm×1 cm,圆形5例,类圆形8例,不规则形7例,8例边缘呈锯齿状,6例边缘光滑整齐,7例可见粗长毛刺(如图1、2),10例有浅分叶,3例胸膜增厚,粘连,4例可见“桃尖征”,大部分病灶密度较均匀,5例密度不均匀。

  3讨论

  肺炎性假瘤发病在肺良性肿瘤中仅次于结核瘤,居第二位[1],且近年肺炎性假瘤有增多趋势,肺炎性假瘤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主要发生于30~45岁,男多于女,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大部分病人体检时才意外发现。进一步询问病史,多数患者有过不同程度的胸闷、胸痛、咳嗽、咳痰、甚至痰中带血。

  3.1肺炎性假瘤的发病原因肺炎性假瘤的病因及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过去认为是肺炎的一种转归,本质是炎性肉芽肿和各种非特异性炎症的慢性化,进而局限为瘤样肿块,病理上分为炎性纤维组织细胞型和浆细胞肉芽肿型,细胞成分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及肌纤维母细胞组成,并混合多种炎细胞[1]。由于肺炎性假瘤成分的多样性及细胞的成熟性,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良性瘤样病变[2]。

  3.2影像特征分析本文的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可归纳出肺炎性假瘤的相对特征性表现。(1)肺炎性假瘤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但以中青年为主,发病图1右肺结节图2病灶图像放大年龄一般较肺癌年轻,本组平均患者年龄42岁,男性多于女性;(2)多为单发,可发生于两肺各叶,右侧多于左侧,下叶多于上叶,且病灶多位于肺的表浅部位、近胸膜处(如图1、2);(3)由于假瘤大多位于肺的表浅部,因此邻近胸膜常出现炎性反应,继之局限的胸膜增厚、粘连,于肿块边缘可见较宽的胸膜肥厚和粘连;(4)CT表现肺炎性假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病例形态不规则,大部分较密实,部分密度较淡,少数病例可见空洞,病变边缘多呈锯齿状有浅分叶可见“桃尖征” 、毛刺征,有时可见引流支气管与病变相连[2]。

  3.3鉴别诊断肺炎性假瘤要与肺癌鉴别,肺炎性假瘤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下,肺癌发病年龄多在50岁以上,炎性假瘤临床症状较轻,病程长,CT表现变化不明显,而肺癌临床症状明显,逐渐加重,倍增时间短[1],假瘤多在下叶,肺癌多发生于上叶前段、右肺中叶、左肺舌叶等,假瘤多为浅分叶粗长毛刺,肺癌多为深分叶,细短毛刺。炎性假瘤需进一步问是否有肺部炎症病史,如怀疑炎性假瘤可建议病人抗炎治疗,大部分病灶有吸收变小趋势,也可建议病人穿刺活检进一步确诊[2]。

【参考文献】
  1林冬梅,吕宁,邹霜梅,等.肺炎性假瘤的临床病理分析.实用癌症杂志,2002,17(3):241-243.

  2潘玉清.肺炎性假瘤的CT表现(附10例分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2):152.

  

作者: 刘瑞军1,曲德明2作者单位:1 262700 山东寿光,寿光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