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1年第8卷第3期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乳腺肿瘤的检出意义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关键词】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乳腺肿瘤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近年来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普及,其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极大促进临床超声诊断医师的诊断水平。把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运用于妇女乳腺肿瘤的检出率及辨别率,得到大幅提高,受到临床各科医师的广泛认同,由于它无痛、无伤害,费用低且易操作,受到基层医院及广大......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乳腺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近年来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普及,其技术更是日新月异,极大促进临床超声诊断医师的诊断水平。把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运用于妇女乳腺肿瘤的检出率及辨别率,得到大幅提高,受到临床各科医师的广泛认同,由于它无痛、无伤害,费用低且易操作,受到基层医院及广大病员的欢迎,我科在近2年妇女职工体检中,运用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对乳腺的筛查,在2000余人中,其筛出乳腺各种包块约200人,其中去除部分为单纯囊性病变,共检出乳腺肿瘤76人,均经手术、病理资料证实,其诊断准确率达8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其检查对象均为职工健康普查,年龄25~65岁,平均45岁,均经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筛查,并有手术、病理结果,其检出者部分无临床症状,部分有乳腺不适症。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麦迪逊SA-9900MT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探头频率为5~12MHz,受检者仰卧位,暴露双侧乳腺,超声医师按顺序分别对双侧乳腺、四象限、乳头及周边,包括腋窝区进行扫查,发现肿块后,采集图像,标记部位,并记录其大小、形态、数目,内部及周边回声和血流情况,测量血流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

  2 结果

  在检出76例患者中,查见病灶116个,病灶直径<3.0cm,占64.7%(75/116);<2.0cm者占216%(25/116);<1.0cm者占13.8%(16/116),病灶发现部位,外上象限46例占60.5%,跨象限26例占34.2%,后间隙受累有30例,淋巴受累者52例,病灶声像图特征:边界清楚者28%,边界不清者72%,形态呈“蟹足”样38%,呈分叶状46%,内部回声呈低回声灶38%,极低回声62%,后方回声衰减68%,癌肿伴囊性变7例,伴钙化灶5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5例,病灶内血管供血丰富者56%(42/76),较丰富者33%(25/76),在对病灶进行多普勒频谱测定中,其血管内高速血流者72%(PSV>20m/s),高阻力指数占78%(RI>0.70)。

  3 讨论

  3.1 乳腺癌的临床及病理表现

  乳腺癌是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导管上皮发现的恶性肿瘤。在我国,除子宫癌外,乳腺癌占我国妇女恶性肿瘤病第2位,早期多无临床症状,多为健康体检时发现,本组患者即为体检时发现。早期表现为无病灶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多为早期,以外上限象限居多,长大时可侵入筋膜层Cooper韧带,肿块处皮肤凹陷,继之呈橘皮样改变及乳头凹陷,早期乳癌可浸润同侧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本组浸润至腋窝淋巴结肿大52例,占69%(52/76),临床上多以乳头状导管癌、髓样癌及乳腺硬癌多见。

  3.2 乳腺癌超声图像特征

  本组76例患者多为一侧乳腺单发占72%,(55/76),病灶居外上象限多,占60.5%,多数肿块边界不清,不规则,凹凸不平,无包膜或包膜不清,呈“蟹足状”或“分叶状”,内部回声多呈弱回声,分布不均质,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肿瘤内时可见不规则减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部分肿瘤周边可见不规则增强回声带,被称为“恶性声晕”,以浅层多见;肿块放大时,后方可出现明显的声衰减,而不出现回声增强;部分癌肿内可见钙化灶,本组中5例内可见,占6.5%(5/76),多以散在多发为特征,直径多<1.0cm,边界清楚,通常采用X线摄片或钼靶更为清楚。肿瘤的血供:乳腺癌肿的动脉血供可由胸部动脉的穿支,第3~7肋间动脉的穿支和腋动脉的分支供给。CDFI显示部分癌肿血供丰富,笔者按国际上认可的定量法分级标准(0、Ⅰ、Ⅱ、Ⅲ)分级,本组76例观察结果,病灶内血供丰富者(Ⅲ)56%,血供较丰富者 (Ⅱ)33%,多数癌肿血供增多,断面呈点片状血流信号,包绕肿瘤周围并发出分支穿行其内 ,多普勒频谱显示:PSV>20cm/s,RI>0.70,表现为高速血流,高阻力指数。部分<1.0cm的小病灶,由于血管细小,加之仪器分辨力限制,常显示血流不丰富,因此血供情况仅可作为诊断乳腺癌的一项参考指标,而不能成为必要条件。 部分乳腺癌患者患侧腋窝可见异常的淋巴结:表现为淋巴结体积增大,长径多大于15mm,部分可大于原发病灶,形态失常,皮髓分界不清,呈弱回声,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多较丰富,部分患者可见对侧或锁骨下窝淋巴结肿大。皮下脂肪层改变,乳腺癌早期,肿瘤侵及Cooper韧带,可见局部皮肤凹陷;晚期,由于淋巴结回流受阻和组织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肿瘤位置表浅时可较早侵入皮下脂肪层,声像图呈“锯齿”样改变,少数病例乳腺后间隙改变,当癌肿浸润深度达到突破浅筋膜深层时,声像图可见后间隙变窄或消失。

  3.3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存在的问题

  乳腺癌在我国发病率已呈明显上升趋势,仅次于子宫颈癌,居第2位,患者的生存时间取决于能否早期、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早期乳腺癌在临床中表现各异,易被忽略,而误诊为良性肿瘤(如纤维瘤),二者应予鉴别。应根据声像图特点及间接征象作为鉴别要点。

  本组病例,根据张缙熙(超声医学)提出的鉴别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做出鉴别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正确率为82%,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癌肿不是典型声像图特征:(1)病灶<1.0cm伴有钙化时常难以鉴别,因为超声不能显示乳腺癌病灶中的细小钙化,亦难发现<1.0cm微小病灶,本组发现<1.0cm病灶,16例,仅占21%,因此它不如X线或钼靶敏感。(2)部分乳腺癌,边界尚规则,内回声均匀,呈低回声,后方衰减不典型,常不易与纤维瘤鉴别。(3)CDFI及频谱多普勒对癌肿鉴别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不是唯一指标,只有在乳腺癌病灶内探测到典型的高速动脉血流(PSV>20cm/s),阻力指数(RI>0.70)时才有帮助,这毕竟是少数乳腺癌具有的特征;(4)部分癌肿声像图不能鉴别者,应在超声引导下采取针吸式活检,才能做出正常判断,肿瘤只要超过8mm时,超声引导活检穿刺是有价值的。 综上所述,要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正确率,应针对上述问题,加以改进,提高高频超声仪灵敏度及分辨力,尽可能显示乳腺的正常与异常细微结构,显示病灶内细小血管的血供及频谱检测,结合多学科(钼靶)综合判断,相互补充,将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395-410.

  

作者: 何治平作者单位:610081 四川成都,四川省建筑医院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