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12年第9卷第6期

CT引导下肺部周围性病灶经皮穿刺活检56例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对肺部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肺部周围性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活检枪经皮穿刺取材,每次活检取材2~4条送病检。结果56例活检患者中确诊49例(准确率87。3%),恶性病灶37例,其中腺癌26例,鳞癌6例,未分化癌3例,转移瘤1例,淋巴瘤1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对肺部周围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肺部周围性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应用活检枪经皮穿刺取材,每次活检取材2~4条送病检。结果56例活检患者中确诊49例(准确率87.3%),恶性病灶37例,其中腺癌26例,鳞癌6例,未分化癌3例,转移瘤1例,淋巴瘤1例。良性病灶12例,其中炎性组织7例,结核性病灶5例。假阴性7例(假阴性率12.5%) 。并发气胸6例(10.7%),痰中带血7例(12.5%)。结论CT引导下对肺部周围性病变经皮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确诊率高,是临床上明确诊断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  CT引导;肺周围性病变;活检

  肺部病变有多种检查方法,但部分病灶定性诊断仍较困难,对于肺部中、外带病灶采用CT引导下穿刺活检,创伤小,成功率高,既可明确诊断,又可对癌性病变可做出病理分型,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及选择用药可给予明确指导。本院自2006—2011年对肺部周围病灶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56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肺部周围性病灶共56例,其中男 42例,女14例;年龄32~65岁,平均54岁。病灶最大径18~85mm,平均34mm,距胸膜0~73mm,平均为33mm。

  1.2方法

  1.2.1器械东软CT-C3000螺旋CT机,美国巴德公司Magnum活检枪(18~20G×13cm)。

  1.2.2穿刺禁忌证(1)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异常患者;(2)穿刺局部感染;(3)较明显肺气肿、肺大泡及严重肺功能减退;(4)体质较弱不能配合者;(5)疑为肺内血管性病变。

  1.2.3穿刺方法观察患者病历及各种检查结果,确定无穿刺禁忌证,并观察CT片设定穿刺部位,取得患者同意后,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穿刺过程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鉴定手术同意书。

  1.2.4具体操作活检前训练患者呼吸后屏气,以保持在检查过程中达到肺静止运动。用铅字在设定的部位做好体表定位,按照训练屏气方法进行扫描,确定最佳穿刺位置、深度及角度,尽量选择胸壁至病灶最短路径,垂直进针,但应避开骨骼、血管及肺大泡及叶间裂等,常规消毒,铺巾、用2%利多卡因局麻,活检针进入皮下后嘱患者屏气,按设定的角度及深度进针取材,并立即拔出穿刺针,使患者恢复平静呼吸,观察取出组织,做初步判断,用10%甲醛溶液固定,根据病灶大小,适当调整进针角度,一般实行2~4次穿刺活检,感觉满意后送病检,局部用无菌纱布包扎,并复查CT,了解有无并发症,以便及时处理。

  2结果

  56例活检中43例穿刺3次,7例4次,6例2次。活检确诊49例(准确率87.3%),病理结果:恶性病灶37例,其中腺癌26例;鳞癌6例;未分化癌3例;转移瘤1例;淋巴瘤1例。良性病灶12例:其中炎性组织7例;结核性病灶5例。假阴性7例(假阴性率12.5%) 。并发气胸6例(10.7%),痰中带血7例(12.5%)。7例肺出血量均不大,给予一般止血处理,在2天内均停止。6例气胸中仅1例出现大量气胸,肺被压缩至80%,患者有轻度呼吸困难,当时抽气未能减少,考虑边抽边出,给予间断吸氧,观察1周后,气体稍有减少,再次抽气,肺完全复张,余5例胸腔仅有少量气体,未特殊处理,多在5~10天后吸收。

  3讨论

  对于肺内周围性病变,影像虽可显示清楚,但定性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明确病变性质及病理分型关系到如何确定治疗方案,痰检阳性率低;纤维支气管镜对周围性病变难与达到,尤其是直径小于20mm的病灶诊断准确率<30%[1],CT下定位穿刺活检创伤小,成功率高,对周围性病变其准确率在70%~97%之间[2,3],是目前最常用肺癌确诊方法之一[4],本组确诊率87.3%(49/56),与文献报道一致。笔者认为其准确率高低与病例选择、穿刺针选用、穿刺方法及患者的配合均有较大关系,为了提高穿刺阳性率,笔者有以下体会:(1)按照设定的穿刺方向及深度,针尖到达病灶部位,应有一定阻力感,因病变组织比正常肺组织密度高,此时按动开关所取组织阳性率高。(2)对于病灶距胸膜较近的病灶尽量使用18G穿刺针,其所取组织较多,阳性率高,20G穿刺针所取组织较少,也常出现空针。(3)所取组织应肉眼初步观察,癌性组织多呈“鱼肉样”,坏死组织多不成形,且颜色发暗,有时能看到脓液及干酪样物质,如为粉红色肺组织,多是取材位置不当,应调整针刺方向及深度重新取材,直到满意。(4)应根据病灶大小从不同部位分别取材,本组病灶长径30mm以上者,我们先是以病灶中心进行穿刺,然后分别向两侧进行1~2次穿刺,取材在3~4次,病灶长径20mm以下者,以病灶中心方向穿刺1次,稍做角度调整进行第2次穿刺,如取出组织满意即可结束操作。(5)部分病灶较小,位置较深的病变,可根据设定部位及方向,单用穿刺针穿入,进行CT扫描,确定针尖位于病灶内或边缘部,方向无误,然后装上穿刺枪进行取材,如位置出现偏差,可做调整,然后取材。本组56例有7例出现假阴性,其中4例未取到病理组织,病灶长径在18~22mm之间,距胸膜30~40mm,考虑患者呼吸动度过大,穿刺针偏离病灶,所取组织为正常肺组织;另3例病灶所取组织,病理报告2例为坏死组织,1例为炎性细胞组织,术后病理证实3例为鳞癌,4例为腺癌。穿刺过程中因顾忌并发症的发生,仅有3例穿刺针留在肺内进行CT扫描证实了其位置,也是假阴性出现的一个原因。肺出血和气胸是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常见并发症,有关报道出血率为15%~27%;气胸发生率15%~64%[3],本组出血率为12.5%,气胸10.7%,略低于以前报道,其发生率随着穿刺深度的增加、次数的增多及穿刺针增粗而增高[3,5],除此因素外,笔者认为与患者屏气配合及穿刺针在肺内存留时间也有关,我们对病灶的穿刺次数并不少,主要是病灶均为周围性,较表浅,且穿刺过程中病人始终屏气,取材后立即退针,恢复呼吸,避免了穿刺针对脏层胸膜主小血管的切割。总之,CT引导下对肺周围性病变穿刺活检,操作简便,并发症少,成功率、确诊率均很高,是目前临床上明确诊断及确定治疗方案的最好方法。

【参考文献】
    1Kelin J S,Zarka MA.Transthoracic needl biopsy. Radiologic Clin North Am,2000,38(2):235.

  2赵大兵,李光,徐峰,等.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的价值及安全性.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6):687.

  3廖美焱,周运峰,田志雄,等.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武汉大学学报,2009,30(6):781.

  4周雪峰,潘骥群,陈进,等.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对肺周围型病变的临床价值.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81.

  5裘敏剑,郑伟良,胡红杰,等.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2):86.

  

作者: 张银山,李文英,崔晋峰,葛文浩作者单位:050804 河 2013-2-27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