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

基层医院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简称ADR)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反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三重感染,药物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1]。这此不良反应有些是药物本身含有杂质或者用药不当时才会出现,有此是在质量检验合格,临床上在正常用法......

点击显示 收起

  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简称ADR)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反作用),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抗感染药物引起的三重感染,药物依赖性以及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等 [1]  。这此不良反应有些是药物本身含有杂质或者用药不当时才会出现,有此是在质量检验合格,临床上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就能出现,称为广义的药物不良反应,这里所探讨的药物不良反应是指为了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改变人体的生理功能,人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服用药物所出现不期望的有害反应,这种不良反应与药品质量事故和医疗事故有本质的区别。药物不良反应可以根据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的关系,分A型和B型两种。A型不良反应是指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其程度轻重与用药剂量有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较高而死亡率低;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在具体病人身上是否会出现,药物研究阶段的常规药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 [2]  。上个世纪50年代,世界各国新药研制达到了高潮,最为突出是发达的国家,品种多达数万种,医学领域在药物的使用上合并用药和长程疗法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性日益突出,如“反应停”事件,轰动了整个世界,受到社会舆论的遣责,引起了医药界的重视,60年代,联合国建议成立各国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WHO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国际联合监测中心,不少国家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我国由于历史和政治原因,1986年在北京、上海指定10家医院才开展试点工作,1999年正式开始实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但基层医疗单位近几年来未开展此项工作,尤其在药品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

  1 知识结构方面

    (1)医生缺乏临床药理学、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方面的知识,缺乏对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及药物相互作用信息的了解,尤其是对新药的作用及不良反应不清楚;部分医生单凭经验用药,未开展新理论,新技术在合理用药中的应用。

    (2)药学人才结构与人才知识结构不合理,学历和技术素质明显偏低,据2000年统计,全国医疗机构药学人员365440人,占全国医疗技术人员5.97%(国家规定8%),药师以上占66.5%,其中60%为中专学历,大学本科占16.42%  [2]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从未进行系统的药学知识培训,在实际工作中,只能做简单的药物调配,对药品的药理作用,药物动力学等知识未掌握,技术服务不突出,药学服务不规范;而经过药学专业毕业的药学人员,由于长期从事传统的窗口服务型工作,医疗机构为药学人员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太少,药学人员的知识,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临床上指导用药就是一片空白, 对药物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 药品使用方面

  不合理用药的现象特别突出,如抗生素使用的指征不强或根本无用药指征,诊断不明而采用“药海战术”,以图侥幸命中,医生为迎合病人的心理,或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违反治疗规律地满足要求,多开一些“贵重药”、“进口药”、“特效药”、“补药”等,还有部分医生工作量大,无暇学习或责任心不强而造成用药失误。

  3 病人方面

    病人迷信媒体宣传,盲目相信广告宣传,不遵守疾病的用药原则,滥用和混用,或病人不遵医嘱,随意加大或减少药物剂量情况。4 药品质量方面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药厂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在药品说明书和宣传上大做文章,使广告失真,误导用药,有部分药厂,同一种药物或剂型不同,或生产批号不同,其生物利用度相差都很大,甚至有毒副作用,还有极少数不法商人制造假劣药品冲击市场,导致用药混乱。

    根据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和目前基层医院用药的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定完善势在必行,要想把此项工作做好,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领导重视和支持。由于基层医院存在的实际困难,普遍存在重医不重药,应付检查的现象,要想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做好,领导必须从人力和物力上大力支持,为药学人员提供平台,发挥其药学知识,合理指导临床用药。(2)成立ADR监测小组。医院成立包括医师、药师、护士在内的ADR监测小组,在临床科室聘请ADR监察员,进行适当培训,并拟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监察员提出相应的职责和要求,定期按规定上报ADR监测结果 [3]  ,医院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数据,指导临床合理用量,尽量避免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对违反规章制度的给予一定的处罚。

  (3)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医师方面:加强药动学和药效学方面的学习,掌握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在治疗中遵守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诊断正确,注意病史和用药史,严格掌握适应证,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病人的个体差异,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出现不良反应要及时做详细记录,分析原因,并按ADR监测小组的有关规定进行上报。药师方面:随着新型边缘应用学科药物经济学(Pharmo Coeconomics)的诞生,药品的种类不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也相应的增加,如何安全,有效地应用药品已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医师不可能掌握许多药品的信息,这就要求药师加强业务学习,掌握最新的药理知识,参与医师查房,看病历,了解病人病情及用药情况,开展临床药学工作,为医师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另一方面,要求药师了解病人的药物史,防止过敏反应,并向病人说明用法,用药量,提示药品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已发生的不良反应,要详细记录,分析原因,按规定及时上报。基层医疗单位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能有效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信息收集,上报到国家药物监测中心,经ADR监测专家分析,对安全用药和研制新药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科学淘汰一些不良反应较多的药品,从国内和国外的很多事实说明,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 刘海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与安全用药分析评价方法实用手册,北京:中国电子出版物出版中心,2003,253.

    2 吴永佩.医院药学部门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中国医院,2004,14(1):14.

    3 郭代红.重视医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7):7. 

  作者单位:551800贵州省金沙县中医院(编辑子 萱)

作者: 梁 义 2005-9-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