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3卷第6期

军队中小医院科研创新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军队中小医院科研工作及发展。方法总结回顾近年来科研工作,评价走“军地双轨”新路等做法。结果提升了科研水平,促进了医、教、研的协调发展。结论走科技创新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拓展医院科研发展的空间。...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军队中小医院科研工作及发展。方法  总结回顾近年来科研工作,评价走“军地双轨”新路等做法。结果  提升了科研水平,促进了医、教、研的协调发展。结论  走科技创新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拓展医院科研发展的空间。

  关键词  科研  创新  探讨

  Discussion of inno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t the medium and small military hospital

  Dong Xuexin,Ren Yujiang,Huang Xiaoxin,et al.

  The 44th Hospital of PLA,Guiyang 5500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quire into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edium military hospital.Method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 several years was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and the road of army-civilian work was estimated.Results  We had advanced the level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to a higher position, made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medical treatment and teaching develop coordinately.Conclusion  Only going the innovation road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e could expand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of our hospital.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discussion

  军队中小医院由于受体制、编制床位等因素的限制,技术人员紧缺,医疗设备落后,改革创新不够,医院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科研工作也因基础条件差、水平不高而举步维艰[1] ,与发展迅速的军地大医院相比,差距越来越大,我院也不例外。针对该实际,笔者认为只有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克服困难、与时俱进、走科技创新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拓展医院科研发展的空间[2,3]。

  1  基本情况

  “八五”期间,由于我院基础条件差,加之编制床位减少,科研经费及人力投入不足,军地立项课题少,科研成果少、档次低。“九五”以来,我院加大了对科研经费的投入,科研支撑条件不断改善,同时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争取外援,走科技创新之路,使科研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共获军地立项课题 39项,获资助经费资助70余万元,特别是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全军医药卫生“十五”计划科研基金课题立项,资助经费15万元,实现了我院获国家和全军立项课题零的突破;共获军地科研成果奖37项,其中,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全军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开展新业务、新技术351项;发表学术论文586篇,出版学术著作11部;获实用新型专利7项;先后开发了康发牌香烟、心血管病速查盘、红宫春补酒、肿痒一抹灵等。对人才培养和医疗工作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医、教、研的同步协调发展。1999年医院通过国家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审,挂牌为贵阳医学院非直管附属医院,医院被成都军区评为“九五”医疗卫生科研先进单位。

  2  主要做法和体会

  2.1  统一认识,转变观念  院党委面对困难、认真调研,统一了思想认识。尽管编制人员减少了、科研困难更多了,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特别是在飞速发展的高科技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必须尽快适应现状、调整思路,强化创新意识[4]、艰苦创业意识,坚持走“科技兴院、质量建院、依法治院”之路,立足临床搞科研,抓教学,小小的舞台仍能唱出大戏。

  2.2  走“军地双轨”新路,拓科研发展空间  我院科研条件有限,又远离上级主管部门,在军队获得立项课题和成果很有限,医院充分利用与当地政府和兄弟院校的良好军政军民关系,为争取地方支援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主动与贵州省科技厅、卫生厅和医学会联系,积极参加地方组织的各种科研学术活动,10余名专家为贵州省、市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委员,30名专家进入“贵州省科技厅和贵州省卫生厅同行评议专家库”,地方卫生和科技行政部门把我院作为省内一支重要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力量,每年课题申报、成果评审都以正式文件下发通知,医院也经常邀请这些部门的领导、专家做报告,介绍各种科研基金申报范围、申报程序、申报技巧,清楚当地病种优势、资源优势,从而激发了大家申报地方立项课题、科研成果的积极性,提高了申报的技巧性。“九五”以来,共在地方立题27项,获科研经费60余万元,其中16项获得了科技成果奖。改变了过去只走军队科研课题立项和成果申报一条路的状况,拓展了科研发展的空间。

  2.3  甘当配角搞协作,参与军地大课题  要提高医务人员的科研水平,要获得高层次的科研成果,就要积极参与军地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研究,加强与医学院校的技术协作,不怕当“板凳”队员,要乐于当配角,只有这样,才能长见识、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实现知识人才互补、设备信息互用、课题成果互享。我们先后与贵阳医学院、解放军第二、三、四军医大学等进行了科研协作,积极地、广泛地、高起点地申请国家级、军队级、省级重点课题,加快了科研的步伐,拓宽了协作的范围和层次。如1998年与贵阳医学院协作进行的“燃煤砷污染对人体多脏器损害及分子机理研究”,目前已获得全国、全军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项,获得经费资助2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31篇,参加国际及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15篇;2001年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2年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银杏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研究” 课题得到了第三军医大学的支持,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5万元,经过多年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已发表学术论文14篇,目前正积极申报成果并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协商成果转化。“白色念珠菌菌丝型培养基研制和抑菌中草药筛选研究”课题与重庆医科大学协作,获得省自然科学基金4万元,现已发表学术论文6篇。

  2.4  科研教学一起抓,科教相长促发展  教学可提高医务人员的理论水平、拓宽专业知识,从而提高临床、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5]。我院多年来一直承担军队和地方院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任务,有较好的教学条件和丰富的教学经验。1999年,医院通过贵州省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评审,正式挂牌“贵阳医学院附属黄河医院”,使我院与贵阳医学院在原有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合作关系更为密切,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医教互动、科教相长,极大地促进了我院医、教、研的协调发展。目前,我院设有内、外、妇、儿4个教研室和8个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点,50多名医务人员被聘为兼职教授、副教授、讲师。

  2.5  开人才培养渠道,强科研队伍建设  科研工作要 “以人为本”,学科带头人是医院科研可持续发展的关键[6]。多年来,我院在人才培养上广开渠道,坚持“送出去、请进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法,加强中青年技术骨干、特别是科室主任的培养和引进,提倡“有为-有位-更有为”,这些人不仅成为临床工作的骨干,在科研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不断完善招聘机制,搞好地方人员招聘、本院离退休专家返聘,以解决人员短缺的矛盾,还特邀军地院校专家为客座教授,进行技术帮带,以解决临床、科研工作中的难题,增强了科研队伍的建设。

  2.6  特色科室多扶持,重点突破带全面  医院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和技术优势,在继续扶持眼科中心、优生优育中心、泌尿中心的同时,本着“小综合、大专科”的发展思路[7],积极开展微创外科技术和器官移植技术,构建微创外科中心和器官移植中心,使医院建设在“十五"期间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如2002年,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专家的协助下我院开展了贵州省首例肝移植,此后又实施了2例肝移植,均获得成功,使我院肝胆外科优势更为突出,成为“拳头”学科,从而全面带动了麻醉科、检验科、病理科、输血科、感染科、特检科等相关学科的发展,提升了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和竞争力,也增强了医院科研发展的后劲。

  2.7  医疗设备多引进,搭建科研新平台  我院紧跟医学科技发展,在上级拨款和自有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思路,通过引资、租赁、合作等方式,多渠道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医疗设备,使医院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核磁共振、螺旋CT、C臂、直线加速器、全身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各种电子内镜、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等价值8000余万元的医疗和实验设备,医疗和科研条件极大改善,同时建立起信息网络系统,开通了全军远程会诊及教学系统,投资改造图书室,购买了大量中外文书刊,为临床科研搭建了新的平台。

  2.8  科学管理建制度,认真兑现抓落实  科研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科研成效的重要环节,必须转变观念,加强学习,提高水平、不断创新[8]。我院充分发挥院科委会及科管部门、保障部门的职能作用,改过去的被动性管理为主动性管理、指令性管理为导向性管理。每年召开科技大会,总结成绩,找出不足。积极制定科研发展规划,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认真抓好落实,特别是课题、成果申报“三审制”的建立,从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等多角度进行审查把关,增强了科研人员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态度,对提高课题质量和命中率也很有帮助。同时,加大科研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创新、原始创新,调动了大家的科研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有求知欲望、个个有科研动力的良好氛围,开创了科研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周耀伦.军队中小医院科研工作的难点与对策.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1):32-33.

  2  徐祖铭,崔建英.用创新促进医院发展.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287.

  3  郝川,李凌.适应市场求生存 科技兴院促发展.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1,8(5):357.

  4  李堂林.强化创新意识提高科研水平.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306-307.

  5  樊文竹,陈艺信.落实科教兴院政策促进医院科技进步.中国医院管理,2002,22(12):55-56.

  6  薄侃,张卫兵,魏亚健,等.加强科研管理促进人才培养.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0,7(3):191-192.

  7  吴雁鸣,常万松,许萍,等.论“小综合大专科”的办院模式.中国医院管理,2000,20(12):42-43.

  8  周典,陈伯钧.我院科技创新激励方式的演变.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188.

  (编辑 云  兆)

  作者单位: 550009 贵州贵阳 解放军第44医院

作者: 董学新 任渝江 黄晓欣 袁凤仪 2005-10-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