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5年第3卷第10期

从死亡病例调查看急救医疗队伍的建设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查找急救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和加强急救队伍的建设,降低深圳市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方法对2002年全市63家急救网络医院的院前、门诊、急诊入院的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了急救医疗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急救意识差,急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急救人员激励机......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查找急救各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和加强急救队伍的建设,降低深圳市急救死亡率和伤残率。方法  对2002年全市63家急救网络医院的院前、门诊、急诊入院的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调查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从中发现了急救医疗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急救意识差,急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急救人员激励机制有待改善。结论  要从制度、政策上完善加强急救队伍管理。经过近两年的实践证明,我市急救队伍各方面有了明显改善。

  【关键词】  死亡病例调查;急救医疗;队伍建设
   
    深圳市急救医疗中心是深圳市政社会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市急救网络医院的“龙头”。2003年4月,深圳市卫生局指示市急救中心对2002年全市63家急救网络医院的院前、门诊和急诊入院的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系统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经全市63家急救网络医院院前、门诊和急诊入院急救的3151份急救死亡病历。

  1.2  方法  依据《深圳市基本医疗管理制度》以及各项急诊急救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设计《急救死亡病例调查表》(共261个选项)和《急救网络医院应急实力调查表》(共51个选项),收集了3151份急救死亡病例的有关材料,建立数据库,查找急救中的时间因素、技术因素和落实医疗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SPSS11.0对22.37万个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详实可信的数据。从中发现了一些在急救医疗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运用多因素分析法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经过近两年的管理改进,证明急救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2  结果

  2.1  急救死亡病例一般资料的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共涉及全市63家网络医院2002年全年(急诊2227862人次,出动救护车47304车次)的急救死亡病历3151份,其中院前死亡1122例,占35.6%;急诊科死亡583例,占18.5%;急诊住院死亡1446例,占45.9%。结果表明院前死亡率比急诊科急诊死亡率高17.1%,院外是急救主战场。人脑死亡超过5min,心脏停搏超过10min往往不能救治。所以,医学上把急救的5min称为急救黄金5min,突出一个“急”字,院前急救是降低患者死亡率与伤残率的关键。

  2.2  救护车院内反应时间分析  救护车院内反应时间即从接到“120”调度指令至救护车开出院门这一段时间。根据《深圳市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办法》(以后简称“办法”)、
《深圳市基本医疗管理制度》(以后简称“制度”):专业化院前急救队伍1min内出车,非专业化院前急救队伍2min内出车。调查情况见图1。

  平均值3min 24s,最大值30min,1min内出车占29.59%;2min内出车占64.61%

  图1  救护车院内反应时间段构成 略

    图1表明此次调查院内反应时间平均为3min 24s,35.39%的车次院内反应时间大于2min,70.43%的车次反应时间超过1min。

  运用多因素分析法分析导致出车反应时间长的原因:(1)绝大部分医院由急诊科兼院前急救,接到指令需要向二线交接班换岗。(2)个别工作人员急救时间观念不强,行动拖拉。(3)有的救护车司机不归急诊科管理,不在急诊科值班;有的单位将救护车临时抽调它用。(4)急诊抢救物品准备不到位,临时补充药品器材和充氧。

  2.3  院前急救技术问题分析  见表1。2002年急救演习中除电除颤合格率较高外,其他几项技术合格率均很低,气管插管技术最为薄弱,只有25%合格。这些数据说明我们急救队伍的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急救技术水平差的原因分析:(1)急救知识老化;急救技术缺乏规范的训练。(2)急救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大,已接受过急救培训或有相当急诊经验的医生刚熟悉情况,便调返病房,而新轮转人员又未通过岗前培训。

  表1  院前急救技术问题  (略)

  2.4  门诊急救存在的问题分析  患者到急诊科最初的30min是死亡的一个高峰。因此要争分夺秒对病人进行抢救。根据“办法”,对急救病人救治,二线值班医生必须在接到通知5min内赶到现场。对急诊留观病人,上级医生(科主任)每天查房不少于1次。患者到急诊科后各项处置时段情况见表2。

  表2  患者到急诊科后各项处置时段分布  (略)

    从表2中可以看到有15.53%的医生未达到要求,到现场时间过长,部分病人到后检诊、处置不及时,贻误了抢救时机。

  原因分析:(1)部分急救医务人员急救意识不强,工作不主动。(2)急诊科工作人员超负荷工作,受编制限制,合同制医务人员比例过高,不利于人才培养和技术建设。(3)急救岗位责任风险大,待遇低,从事急诊专业人员晋升困难,待遇长期得不到倾斜。(4)有些医院急诊科成了难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够专业人员的安置科室。

  3  对策

  3.1  确立高度权威的急救指挥体系,保证了中心对全市急救队伍的领导指挥地位  市卫生局把应急医疗工作作为政府重要职能,委派卫生局常务副局长兼急救中心主任,高度权威和强有力的中心领导体制,从根本上保证了突发灾害事故时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快速整合急救资源的原则,体现了应对危机的战略决策,创新了全国急救中心体制。

  3.2  覆盖全市的急救网络体系,使全市急救队伍不断扩大  以急救中心为龙头的网络医院,2002年有56家,2003年有63家,至今已达70家。构成了一个网点多、覆盖广、急救半径小、反应速度快的医疗救治网络体系。对有条件的医院鼓励建立专业化院前急救队伍。2003年我市新建专业化院前队伍9个,2004年全市又增设6个。网络医院的增加,使我市急救队伍不断扩大。

  3.3  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使急救队伍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反应时间不断缩短  急救中心以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为突破口,建章立制、依法管理。先后制定了《深圳市突发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深圳市急救网络医院准入标准》、《深圳市现场心肺复苏及创伤四大技术规范》、《深圳市医疗救护车管理办法》、《深圳市急救网络应急考核标准》等,成为急救网络规范管理的依据。

  2002~2005年,共举办4期国家级急救技术继续教育培训班,19 期市级培训班,并经常深入网络医院进行全员普及培训。各急救网络医院也开展了持续广泛的练兵活动,目前全市整体复苏技术水平居于全国前列。深圳已成为全国CPR 2000国际指南培训基地。从全市应急演习考核结果来看,成绩一年比一年好。2003年急救技术考核总合格率为69.9%,优秀率为7.1%;2004年总合格率为89.1%,优秀率为29.7%。
中心注重法规制度的落实,通过对网络运行的日常规范,随机抽查,动态监督和应急演习考核,使急救队伍反应时间不断缩短。据历年统计,“120”急救院内反应时间:2001年6min,2002年4min 12s,2003年3min 24s,2004年2min 30s,2005年上半年1min 49s。

  3.4  建立激励机制,稳定急救队伍,提高急救工作人员积极性  鼓励各医院改善急救工作人员的待遇,给予政策倾斜,并在职称评聘上给予相应的照顾,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如市二医院给在年度应急演习考核中获得第一名者解决编制问题,正式调入医院;院前科和急诊科除每月领取医院的平均奖外,还固定增加800元作为急救医务工作者的岗位补贴。

  深圳市急救医疗中心以死亡病例调查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狠抓内涵建设,实施战略管理,使我市的急救队伍建设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 518035 广东深圳,深圳市急救医疗中心

  (编辑:江  枫)

作者: 史一焱贾清旺庄辉坤梁实朱虹 2006-8-2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