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6年第4卷第10期

医院医疗废物现状调查及控制策略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医院医疗废物现状调查及控制策略(pdf)摘要:目的防止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疾病的感染与传染,危害人体健康,制订切合实际可操作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方法通过监管人员深入各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共18家医院)现状,通过询问、听汇报、现场检查、察看等方法调查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结果大多医疗机构十分重视医疗废物管理......

点击显示 收起

       医院医疗废物现状调查及控制策略(pdf)

   摘要:  目的  防止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起疾病的感染与传染,危害人体健康,制订切合实际可操作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方法  通过监管人员深入各医疗机构(二级以上共18家医院)现状,通过询问、听汇报、现场检查、察看等方法调查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结果  大多医疗机构十分重视医疗废物管理,但在管理知识、方法乃至认识上存在误区等诸多薄弱环节。结论  根据医疗废物管理现状,结合现行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提出了以最小经济代价达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医疗废物管理等方法探索措施。

  关键词:  医疗废物管理;控制策略

    近年来,医疗废物的危害众所周知,国务院与卫生部已下发医疗废物的管理条例、管理办法与监督管理处罚办法,因而医疗废物的管理处置已引起各级卫生部门与医疗机构的高度重视。但规范实施的情况却不尽人意,现将对我市二级以上医院医疗废物的管理调查现状及实施的医疗废物管理策略报告如下。

    1  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

    1.1  领导重视,建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对我市共18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检查发现,几乎每家医院领导对医疗废物管理均高度重视,建立了以法人代表或分管院长为负责人的管理组织,负责国家相关法规等文件的收集,并据此制订院内医疗废物管理制度,配备相关设施,负责相关措施的落实、实施与院内协调、监督,组织医疗废物处置与防护的培训,负责医疗废物事件与事故的处理与上报。

    1.2  医疗废物收集有分类,并有详尽数量登记  根据国家对医疗废物的管理,把医疗废物分为5类处置,分别是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与化学性废物[1],各医疗机构均能按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放置于贴有医疗废物专用标识[2]的包装容器内,并对收集的数量详尽登记,做到每个病区、门诊相关场所等医疗废物产生部门均有登记,最后由院医疗废物管理部门统一收集汇总于医疗废物暂存处登记暂存。

    1.3  医院运送医疗废物有专职人员、专用运送路线与专门运送车辆  调查发现,多数医院对医疗废物的收集运送均指定了专门的人员,人员经过医疗废物处置要求的培训,具备相关防护知识与设施(如胶靴、口罩、手套等);大多也制订有医疗废物在院内运送的流程与路线图,医疗废物运送的路线避开了病人集中的诊疗区域、人员穿流活动密集区域以及医务人员生活活动区域。运送医疗废物的车辆使用固定的专用车辆,不能与运送其他医疗物品、生活用品混杂。

    1.4  建有医疗废物暂存设施  调查发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大都建有医疗废物暂存设施,如有焚化炉的第三人民医院,从而保证了医疗废物不会留置于诊疗部门,减少了医护人员与病人接触医疗废物而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2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调查中暴露的问题

    2.1  医疗废物处置制度详而不尽,缺乏可操作性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制度,除应按法律规范要求制定措施外,各医院应根据自身产生的医疗废物种类与数量制订相关处置管理要求。但调查发现,大多医院对医疗废物处置制度多按法规规范要求照搬照抄,详尽但无细化操作方法,如要求对被各类病原体(如结核杆菌、HIV、HBV、HCV)污染的物品严格消毒后处置,但无具体应对消毒措施,操作无从着手。如规定对锐器性废物如针头、手术刀片、玻片等分开收集,但未规定用何种包装容器,导致大多用塑料薄膜袋装,失去了分开放置的意义。

    2.2  医院工作人员管理医疗废物职责不明  医疗废物是一类特殊的医疗垃圾,它含有大量对人体有害的因子,具有很大的危害性[3],因而它的产生、收集、包装、运送均应严格按规范执行,但调查发现,我市大多医疗机构尽管规定了严格的处置流程与措施,但产生、收集、消毒包装、运送各个医疗废物流转环节却未详尽制订应何部门、何人员具体负责落实,如病区产生医疗废物谁清点、谁消毒、谁登记、谁运送,总务后勤人员对全院医疗垃圾如何收集交接,如何交于环保局指定的废弃物处置中心等。责任措施未落实到具体部门或个人,就形成了对医疗废物处置看似人人有责,但人人不担责的情况。

    2.3  对感染性医疗废物的消毒没有规范操作  由于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未专门规定对感染性医疗废物要消毒处理,因而各医疗机构在对感染性废物是否进行消毒上很不一致。有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认为卫生部之前颁布的消毒管理办法与消毒技术规范明确要进行消毒,于是一直沿用不肯有丝毫放松,但也有许多医疗机构认为既然现行的医疗废物处置管理法律法规未要求感染性医疗废物要进行消毒,则无需再进行消毒处理,否则便是多此一举,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违背了现行法规的要求。医疗废物最终处理是环保部门的事,卫生部门无需杞人忧天。也有研究报道称医疗废物浸泡消毒在细菌污染方面不能达到无害化的目的[4],更助长了部分医院对感染性医疗废物不进行消毒措施的做法。而目前各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的包装容器无一家能达到《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上规定的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要求,一些感染性医疗废物特别是损伤性感染废物如针头、手术刀片、化验玻片等极有可能在包装、运送过程中因包装物破损[5]污染环境或相关人员,导致极大的医院感染隐患。

    2.4  医疗废物包装容器没有规范厂家专门生产,分类收集不细  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均要求医疗废物必须装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的包装容器内,国家环保总局据此制定颁布了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却未见有专门定点厂家生产。因而各医疗机构大多自行购置,多为塑料等膜制成的包装袋,无一能达到防渗漏、防锐器穿破之要求。部分医疗机构为应付检查,购置部分塑料硬盆摆放针头等,但由于成本高,不肯一次性使用。另外,医疗机构对医疗废物虽能分类收集,但大多只分2类,损伤性医疗废物与感染性医疗废物。而化学性、病理性、药物性医疗废物则混杂其中。尤其是一些未被污染的塑料盐水瓶等也混杂其中,使医疗废物数量增加,污染面增大,医疗垃圾处理成本更是上升。部分医疗机构个别医务人员由于法制观念淡薄,竟将生活垃圾亦充之于医疗废物包装容器内导致混放现象。

    2.5  医疗废物暂存场所设置不符合规范,转移医疗废物手续不完善  调查发现,尽管大多医院设置了医疗废物暂存设施,但符合规范的不多,与吉林市调查情况相似[5]。医疗废物暂存设施按要求应当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和人员活动区及生活垃圾存放场所,并应达到防渗漏、防虫媒生物与防盗要求,但大多医疗机构由于场地有限、用房紧张,医疗废物暂存场所与设施鲜有符合要求的,有设于职工停车场的,有设于生活垃圾收集房旁的,甚至紧挨感染性疾病科设立的。许多医院医疗废物暂存设施无门封闭,也有屋顶用塑料板遮挡的,难挡风雨,从而极有可能导致医疗废物的流失与污染环境现象的存在。除此之外,按法规要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转移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时应实行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目前却大多未予执行,仅用一个本子对收缴医疗废物实行双签字制度,即医院与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在交接医疗废物时同时在交接本子上签字,貌似安全合理,但隐患不少。比如法规要求医疗废物在医院内暂存场所暂存不得超过48 h,而运送医疗废物需成本,于是双方为各自利益,尽管医疗废物转移可能超过48 h,但登记本子上却每天均见转移登记,有时废弃物处置中心与在一次收集医疗废物时直接签好下次收集时应签的名字,以备相关部门的突击检查,欺上瞒下,危害人民身体健康。

    3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策略探索

    3.1  加强培训学习,强化对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的认识  医疗废物处置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与要求,内容繁杂,涉及面广,必须通过认真学习培训才能领会其精髓,才能不死搬教条,因地制宜制订出适合自身医疗机构的处置管理规范。另外,培训、学习也能强化医院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从而对处置医疗废物变被动应付为主动负责,产生责任感与使命感,自觉为医疗废物的无害化处置出谋划策,自觉执行规范要求。特别要强化收集医疗废物的文化程度不高的保洁员、护工讲解医疗废物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与自我保护意识,熟练掌握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处置等操作流程,规范操作,达到无害处置。

    3.2  制订医疗废物管理处置流程  规程要因地制宜,细化方法,并具可操作性。每个医院由于职能不尽相同,产生的医疗废物的种类与数量会有很大差异,如传染病医院与中医医院、综合性医院产生的医疗废物种类、处置方法会明显不同,因而各医院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置相关法规要求,结合自身医院的实际,制订出符合实际的医疗废物产生、处置流程,应考虑每一个环节,并落实责任制,避免纸上谈兵。需要进行消毒预处理才能保证安全,应详细制订其消毒方法与处理流程,如对可疑甲类传染病患者或艾滋病等乙类传染病患者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不可仅凭《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或办法中未提及需消毒后转运就放弃消毒措施,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3.3  加强考核与监管,杜绝医疗废物在收集、暂存、转运、处置环节上的漏洞

    3.3.1  行政考核与医院内部考核并重,避免责任相互推诿  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医院医疗废物处置情况进行检查考核,落实法定代表人负责制,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医院内部应建立医疗废物处置考核制度,对医疗废物产生、分类收集、院内运送、暂存管理、转运出院等每个环节应按制度、流程严格考核,对执行不力的责任人与部门进行惩戒,从而杜绝隐患。

    3.3.2  加强监管,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卫生监督部门应根据医疗废物处置法律法规,严格监管,对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再加强培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的同时,应严肃执法,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打消医疗机构相关人员认为的自家人执法(或本系统执法),可以通融的念头,从而加强依法严格处置医疗废物的责任与法律意识,杜绝医疗废物因处置不善而产生的健康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3:13.

    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21.

    3  张风云.医疗废物对健康的危害及管理规则.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66-67.

    4  吴安华,黄昕.医疗废物浸泡消毒效果观察.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1):51-52.

    5  张淑芳,赵长福.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管理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788.

  (常州市卫生监督所,江苏常州 213003)

作者: 潘维良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