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7年第5卷第5期

浅议血液质量监控体系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血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事关献血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本文通过对血液质量监控体系的法律依据、宗旨、原则、必要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论述,说明了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血液安全是采供血机构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采供血机构规范执业行为,实现持续改进、促进血站的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血液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事关献血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此,本文通过对血液质量监控体系的法律依据、宗旨、原则、必要性、独立性等方面的论述,说明了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血液安全是采供血机构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采供血机构规范执业行为,实现持续改进、促进血站的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  血液质量 生命安全

   献血和输血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在献血和接受输血,每年通过输血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但是,在全球范围内,每天都有人在献血和输血过程中感染了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经输血传播疾病(如:HIV、丙肝、梅毒等)是可能预防的。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只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规章,建立和保持一个完整的安全血液质量监控系统就能做到。

    1  血液质量监控的法律依据

    《血站管理办法》第26条规定:“血站开展采供血业务应当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严格遵守《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和《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技术规范和标准”。《血站质量管理规范》中2.1条为“必须建立和持续改进质量体系,并负责组织实施和严格监控。质量体系应覆盖所开展的采供血和相关服务的所有过程”。3.5条为“应有专人分别主管采供血业务和质量。……采供血业务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因此,采供血机构应当设置血液质量监控部门,并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监督、检查本机构的医务人员执业情况,接受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对血液质量的投诉,向其提供咨询服务。血液管理行政法规明文规范采供血机构的组织设计,并明确赋予其监督、检查、咨询职能,极大地增强了保证血液安全,提高血液质量的可操作性,使“预防为主”的原则能够顺利贯彻落实。

    2  血液质量监控的宗旨

    血液质量关系到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利益,也影响到采供血机构的质量信誉。国家实行血液质量监控制度,其主要目的可以概括为:(1)通过监督、检查,掌握血液质量状况,了解血液质量信息,为管理层对血液质量实施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2)促使血液质量管理部门及工作人员对血液质量负责,严格执行法律、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血液质量管理规范、常规。(3)构造采供血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流通渠道,血站在为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为其解惑释疑或进行现代输血技术指导,化解不应有的血液质量医疗纠纷

    3  血液质量监控原则

    3.1  坚持方向性原则  血液质量监控要体现面向有输血准入的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监控的内容和方式要具有导向性作用,使血液质量监控成为促进现代输血医疗效果稳步提高的措施。

    3.2  坚持主体性原则  在血液质量监控过程中,要重视监控对象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监控对象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自觉积极地参与,使监控成为提高现代输血技术水平的动力。

    3.3  坚持科学性原则  血液质量监控的内容和方法必须符合医学规律,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

    4  设置血液质量监控部门的必要性

    古语云:“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这句话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说明了制约机制在事物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采供血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采供血活动,同样需要监督制约机制,没有了监督,同样会产生懈怠。采供血机构应当根据条例的要求,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重新进行组织设计,确定并明确采供血管理的组织层次、管理幅度、协调关系、职能划分等,特别是摆正血液质量监控部门的位置,恰当赋予其应有的职能,使之真正发挥作用。组织设计的成果就是组织结构,或称组织形态。这个组织结构不论大或小、正式化或非正式化,都应具备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清晰的职位层次顺序,二是流畅的意见沟通,三是有效的协调与合作体系。这也是一个良好的组织结构必备的三大要素。如果采供血机构的组织结构没有井然的职位安排,上下左右意见沟通不了,工作各环节之间的接口出了问题,那么,相互之间就没有了紧密的协调合作关系,再好的卫生资源也难以发挥作用,条例规定设置血液质量监控部门的初衷就不能实现。

    5  血液质量监控部门的独立性

    血液质量监控部门应独立于从事采供血活动的具体业务部门之上,以监控主体的地位独立行使监控权力,以独立审查的方式监督控制血液质量,收集、加工、整理、分析反映血液质量的数据,向血站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其决策者提供上述信息。血液质量监控部门应当担当“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代理”的角色,及时与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沟通,了解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对血液质量、医疗设备质量、血液费用、对献血者身体健康的影响及献血科学知识等方面的需求和建议,接受投诉,提供咨询服务,定期进行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调查,对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反馈信息进行分析,为血站质量管理提供分析结果,及时根据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需求,指导自愿者科学献血、协助医疗机构调整血液计划,从而在采供血机构和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搭建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6  血液质量与监控的关系

    进行有效监控是转变血站工作人员血液质量观的重要途径。监控是一种手段,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血液安全才是目的。淡化监控者与被监控者之间的界限,树立全员质量监控的观念,使监控与被监控双方以及与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之间消除对立,达成共识。充分发挥献血员、工作人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监控的作用从单纯的监督、检查、评价向导向、激励、改进的方向发展。采供用血是一个系统,它由采供血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医疗机构、采供用血物质条件等因素,以及血液质量管理、献血员招募等非物质条件因素共同组成。因此,影响血液质量的基本因素无疑也应该是构成采供用血系统中的各个基本要素。血液质量的监控体系同样离不开对上述各基本要素的监控。

    7  树立正确的血液质量观

    血液质量影响着采供血机构的社会形象和地位,进而影响采供血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血液质量是血站全体工作人员应负的责任,是采供血机构素质的综合反映。血液质量应以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为最高标准。血液质量反映在采供血全过程中,把监控纳入整个采供血过程之中,不仅要提高采供血结果的质量,还要努力提高采供血全过程的各项工作和各个环节的质量。使采供血过程成为不断反馈、不断调节、不断改进的反复进行的动态过程,尽量减少血站工作人员在采供血过程中的失误,达到提高血液质量的目的。

    8  质量监控制度体系

    建立血液质量监督检查制度,由质量监控部门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开展血液质量检查,全面了解采供血各环节的情况;建立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信息反馈制度,及时了解和反映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对采供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建立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评血站工作制度,促进采供血机构医务人员改进工作,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建立血液质量评估制度,每6个月开展一次质量评估;建立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跟踪回访制度,了解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对血站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9  血液质量监控部门的职责

    制定采供血机构血液质量监控工作计划和工作制度,建立血液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价方法,研究提高血液质量、加强日常监管的工作方法;加强血液质量日常监控,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进行检查、考核和评价,实时掌握血液质量动态;监督采供血工作人员各项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执行情况,为采供血机构负责人和职能科室提出合理化建议;接待献血员、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来访或对血液质量的投诉,提供有关血液安全、采供血流程及血液质量问题、医疗事故处理程序等有关知识的咨询服务;负责医疗事故或者医疗事故争议的处理工作,对重大的血液质量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公布重大血液质量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纠正和查处血液安全检查中的质量问题,并对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总之,提高血液质量、确保血液安全是采供血机构各项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采供血机构规范执业行为,实现持续改进,促进血站的建设与发展的根本保证。


作者单位:(泸州市中心血站,四川泸州 646000)

作者: 黄德 2008-6-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