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8年第6卷第4期

口腔牙周手术院内感染的控制和管理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口腔是多菌的环境,在牙周病损局部更有大量的具有较强致病毒力的微生物。在牙周手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和龈沟液等,必然造成手术器械、医患双方以及环境的污染,当污染未被有效的控制则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在牙周手术治疗过程中造成手术器械、医患双方及环境污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口腔是多菌的环境,在牙周病损局部更有大量的具有较强致病毒力的微生物。在牙周手术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会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和龈沟液等,必然造成手术器械、医患双方以及环境的污染,当污染未被有效的控制则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在牙周手术治疗过程中造成手术器械、医患双方及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在牙周手术过程中控制院内感染中的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及预防措施;(2)加强对牙周手术患者围术期感染的预防;(3)加强牙周诊室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室感染管理制度;(4)规范牙周手术常用器械的消毒灭菌;(5)重视诊室、工作台、综合治疗椅、综合治疗台、擦手毛巾等消毒;(6)加强一次性物品废弃物的管理,严防污染扩散;(7)加强细菌监测。综上所述,采取以上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牙周手术院内感染得到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关键词】  牙周手术 院内感染 控制 管理


    口腔是多菌的环境,在牙周病损局部更有大量具有较强致病毒力的微生物。在牙周手术治疗过程中,医生除接触患者的唾液、菌斑以外,还有血液和龈沟液。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的携带者约占10%,近年来一些性传播疾病如艾滋病、尖锐湿疣、梅毒等也有增多的趋势,这些致病菌均可由患者传给医务人员,又通过医务人员之手和其他途径传播给其他患者或医务人员,这种交叉感染是医院内感染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近来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卫生部早在1986年已将医院内感染的控制列为医院分级管理的一个重要指标。

    1  口腔牙周手术中院内感染情况的存在

    近年来,随着牙周手术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牙周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牙周植骨材料在临床上已经广泛应用。牙周手术已是目前国内外治疗牙周病以及控制牙周病发展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而控制口腔牙周手术感染的主要场所是口腔牙周诊室,感染的对象不仅是患者,医务人员由于长期与患者面对面近距离操作,患者的血液、唾液、飞沫以及污染的手术器械材料,均可增大院内感染发生的机会。另外,牙周手术会不同程度损伤口腔黏膜、骨组织及其他组织,而且会使口腔内微生物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患者口腔中的细菌、器械上污染的细菌以及空气中的细菌等均可进入口腔创面,导致切口感染及菌血症或其他部位感染。

    2  造成牙周手术器械物品及环境污染的原因分析

    (1)正常口腔中含有大量细菌;(2)在牙周手术过程中常密切接触患者唾液、血液、龈沟液,因而受污染的机会也多;(3)牙周手术器械型号繁多,精细锐利,使用频繁,尤其是牙周手术用骨修整高速手机几乎每位手术患者均使用,使用手机时,常易致水雾飞溅,而这些水雾中不同程度地混有体液及骨屑,从而造成环境污染;(4)手机虽然使用高温高压灭菌,但事先如未进行彻底清洗,就会有大量的有机物存留手机内腔,多次高压灭菌后,严重影响手机的使用寿命;(5)器械保养未使用水溶性润滑油,蒸汽难以穿透,导致灭菌失败或未达标,影响灭菌消毒效果;(6)尚有部分医务人员消毒隔离意识淡薄。

    3  思考与对策,控制和管理

    医院感染严重地影响着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了预防口腔牙周患者之间、医患之间的交叉感染,即如何控制感染,降低感染率,如何合理使用一次性医疗牙周仪器、材料,如何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我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和管理。

    3.1  加强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及预防工作  医务人员应自觉遵守各项技术操作规范,不断加强消毒隔离意识,提倡使用医院为医务人员准备的口腔临床物理性屏障用品。手术前应穿好手术衣、裤,戴好帽子、口罩,防护眼罩及手套,防止在操作过程中患者的唾液溅入口咽部及手的皮肤破损处。使用过的针头、空安瓿、刀片、缝针等锐器应放入锐器盒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结核菌素试验阴性及乙型肝炎血清免疫学指标阴性者进行疫苗接种。如果被疑有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针或其他锐器刺伤,立即注射抗乙型肝炎疫苗,可提高保护率95%。临床表皮或黏膜破损者接触HIV后,口腔用齐多夫安,可降低HIV感染机会。

    3.2  加强对口腔牙周手术患者感染的预防  术前应采集有关病史及必要的检查,包括血液生化检查,血糖及肝、肾功能检查,以了解患者较全面的健康状况。如肝炎患者治疗前椅位、治疗台、照明灯扶手、开关等都使用一次性覆盖物覆盖,治疗医生必须佩带口罩、帽子、防护眼镜、面罩、手套、工作服等,避免和减少接触病原菌。治疗结束后,对空气进行彻底消毒,一次性器械及覆盖物用完后应妥善单独回收,统一销毁,对反复消毒器械先进行初消,再进行高压灭菌消毒,每一个消毒环节严格执行灭菌技术操作程序以防交叉感染。若遇有急性炎症应给予抗炎治疗,进行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术后根据情况继续用药1~3天,预防心内膜炎等感染发生。同时在术前进行全口洁牙,包括龈上、龈下的洁治,使用0.1%洗必泰液含漱,1%碘酊口内常规消毒。

    3.3  加强牙周诊室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室感染管理制度  口腔牙周手术作为科室感染的重点,我们制订了牙周手术感染管理制度,牙周手术护理操作流程及质量评价标准,护士日常工作考核项目等。积极推荐使科室的护士骨干成为院内感染管理小组的成员之一,通过对每月细菌监测结果等原始资料和记录的收集,问卷调查和意见反馈,自检自控和相互检查等形式,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学习院内感染相关知识。

    3.4  规范牙周手术常用器械的消毒灭菌  牙周手术后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非常重要。口腔牙周手术器械有几十种之多,大多小、精、细,且器械上有沟、缝、齿、钩等复杂结构。在器械干燥前及时清除器械表面的血液、软组织和骨组织。感染症(如乙肝)患者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应选用含有效氯浓度≥1000~2000 mg/L的消毒剂浸泡30 min后再进行常规清洗。如未在灭菌前不进行彻底清洗,清除附着的生物膜,降低表面微生物数量,很可能造成灭菌失败。应以手工清洗与超声清洗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清洗护士必须注重自身防护,同时还应在专门的器械清洗机和清洗间进行,清洗时应避免水的泼溅和气溶胶的形成。超声清洗时在液体中产生气穴现象,通过气泡破裂使附着物分离而产生擦洗效果,并且气泡可深入到手工清洗不能达到的细小沟缝处,比手工清洗效率高,效果好,减少感染颗粒在空气中的散发及器械损伤等。对于手术所用的全部器械均严格按《卫生部消毒技术管理规范》中规定进行消毒,遵守供应室对消毒医疗用品的循环,即用后立即清洗-清洗-检查-包装-灭菌-运送-储存-使用。对清洗过的器械及时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擦干,然后使用专业水溶性的器械润滑油,易于高压蒸汽的穿透,保证了消毒物品的灭菌。消毒方法的合理应用是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关键,多用压力蒸汽灭菌或消毒,只有在条件不具备时,才用化学消毒剂消毒。

    4  重视诊室、工作台、综合治疗椅、综合治疗台,擦手毛巾等消毒

    诊室安装一台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更适合于在有人活动的条件下消毒使用,从而达到空气消毒的作用。由于椅位表面污染的途径有直接接触和空气污染,因此除应重视诊室的空气消毒外,还应使用纸类椅套及治疗巾,纸制品成本低,吸水性强,可经环氧乙烷消毒后一次性使用,患者普遍认同。综合治疗台吸唾管道系统是使用最多,也是污染最严重的医疗装置。应保证在下班后及每天开诊前,对其水道系统用消毒液反复冲洗3次以上,使附着在水管内壁的微生物得以清除。每日下班后先用含有效氯浓度≥500 ppm的消毒液处理工作台,综合治疗台及地面、墙面后再用清水擦拭;拖布、抹布应选用不易掉纤维的织物材料,拖布应使用片状形状。擦手毛巾采用高温高压灭菌。

    5  加强一次性物品废弃物的管理,严防污染扩散

    牙周手术所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主要有注射器、吸唾器、乳胶手套、口杯、手术器械盘等,由消毒供应室统一保管、发放、回收、毁形和无害化处理,并实行领用和回收数量的“一对一管理”,使用过的一次性用品要先浸泡、消毒、毁形,再放入黄色医疗污染袋内装垃圾箱运送至集中销毁处,并保持运送途中绝对密封,严防污物外溢。用于各种伤口及口腔的污染棉球,纱布切忌乱投乱放,一律装入污物袋送特垃站,进行无害化处理。

    6  加强细菌监测

    每月对空气、医护人员手、无菌物品、使用中的消毒液、物体表面、高压灭菌器等均进行细菌培养1次,各项指标均被控制在正常范围。

    采取以上措施到位,责任到人,牙周手术的交叉感染得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病科,陕西西安 710032

作者: 刘玲侠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