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09年第7卷第9期

强化护理风险管理 确保临床护理安全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
摘要:【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以保证临床护理安全。笔者认为,风险管理可采取以下方法: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完善相应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流程,制定系统和专科风险防范措施与预案,加大风险监控。因此,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护理缺陷明显下降,护理安全系数提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以保证临床护理安全。笔者认为,风险管理可采取以下方法:以风险管理理念为指导,完善相应工作制度,改进工作流程,制定系统和专科风险防范措施与预案,加大风险监控。因此,增强了护士的风险意识,护理缺陷明显下降,护理安全系数提高。

【关键词】  风险管理;临床护理;护理安全

护理安全是指实施护理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或法律规章制度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2]。随着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和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临床护理活动中医疗风险日益彰显。为保证护理安全,我院自2005年开始强化护理风险管理,收到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1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评估

  1.1未严格执行护理工作制度及常规有调查显示[3],在形成的护理缺陷原因中未执行护理制度及常规的居前位,如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给病人发错药、输错液;未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高危人群未充分评估;未及时采取措施,出现护理并发症;未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未及时履行护理注意事项,发生病情未及时报告处置;未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发生医院感染等。

  1.2人员业务素质较差,专业知识不全面业务素质较差,技能操作不熟练,给病人造成痛苦。不熟悉专科抢救流程,应急抢救配合能力差,延误抢救时机而引发护理缺陷、护理纠纷。专业知识不全面,不能先行评估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不能防范风险。

  1.3设备、物品的管理不善由于设备、物品的缺陷,尤其是急救物品不能保证完好备用状态是导致病人对护理工作不满发生纠纷的重要原因。

  1.4法律意识淡薄,未及时履行风险告知义务护理人员不熟知国家的法律条文,不明确自己在护理工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和范围。对病人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较少,如吸痰时告知其目的是保持呼吸道通畅,但对可能损伤黏膜而出血风险告知较少。

  1.5护理记录不认真、不规范 医护记录相符性差,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记录不及时准确,未做到“做我所写,写我所做”。

  1.6沟通不良护理过程中不注重语言交流,解释工作不耐心,言语生硬,回答问题简单,缺乏技巧。如病人出现异常变化及相应的处理措施不能及时合理地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而导致病人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不信任。

  2风险管理的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全员防风险的能力

  2.1.1风险意识及法律知识培训组织护理管理人员参加风险管理培训班,接受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了解风险管理的作用与目的[4]。采取各种形式分层次组织全院护士反复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知识,明确患者和医务人员各自的权利,认清工作中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让每个护士通过参加学习及差错讨论会的感受,书写心得体会,从中吸取教训,强化意识,组织差错讨论分析会,使之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及常规。

  2.1.2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分层次对每位护士进行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规范化培训和达标考核,利用晨会交班、业务查房等形式对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及讲评。对已发生的缺陷进行分析讨论,让护理人员掌握护理常见风险事件的高危因素、基本特性和处理程序,提高护理风险的评估及防范能力。

  2.1.3沟通技巧及服务礼仪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掌握沟通技能,以文明、得体的护理行为、语言赢得病人的信任和尊重。

  2.2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2.2.1健全护理规章制度依照卫生部相关文件精神,参考相关文献和资料,结合我院实际修订和完善《护理工作职责和制度》、《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疾病护理常规》、《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等,护理人员人人有册在手,重要的安全管理制度上墙警示,使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按章办事。

  2.2.2制订系统和专科风险项目防范措施及预案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理、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即使是极为简单或看似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针对护理工作的特点,护理部制订了全院《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预案》,建立常见护理风险应急处理程序。各专科结合专科疾病的特点,凭借风险识别能力规范护理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专科防范措施与预案并组织落实,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意外事件,护理部及科室将在根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护理缺陷意外事件的书面报告,同时制订新的项目防范措施与预案。

  2.2.3加强质量监控,保证防范到位在强化护士风险意识的同时,院科二级护理质控组织明确职责,加强对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的质控。护理部主任负责护士长的护理质量和全院管理质量控制。护士长则负责每个护理人员质量控制,把好医嘱关、查对关、交接关、文书书写关、特殊检查诊疗关等。不断细化质量检查内容,深化质量检查范围,强化质量检查力度,使护理工作质量做到每日检查、每周点评、每月考核、每人到位。严格要求工作中每个人、每个班次、每个环节都按要求、按标准去做。对倾向性问题做到“三预”,即预见、预查、预防。如每年在节假日前、梅雨季节、高温季节前进行输液环节预查,加强对输液反应的预防性管理。同时注意薄弱环节,做好“四抓”,即抓易出风险的时间、抓易出风险的环节、抓易出风险的部门、抓易出风险的人,努力把护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

  2.2.4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配套文件修订的《护理文书书写标准》,组织学习,并在科室建立示范样本。护士长每天检查新病人,危重病人护理记录是否真实、准确,科室质控员每周检查现症病历,发现问题及时修正。护理部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检查评比,对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服务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2.2.5加强物品、设备的管理保证护理物品的供应、设备的维修。加强物品、设备交接班管理,尤其是急救物品设备,做好“五定”,确保护理物品的质量、设备功能完好状态。

  3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提高了全体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增强了护理人员依法施护,防范风险的自律行为。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病人满意度明显增高,护理质量得到提高。

  4体会

  4.1完善护理规章制度是实行风险管理、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有效的护理管理制度和护理规范是护理人员的行动指南,是护理人员的工作准则,是规避护理风险,保证病人得到安全、高质量护理的前提。只有健全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风险防范预案,护理人员才有章可循,使组织内部井然有序。

  4.2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基础作为护理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全员参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动员全体护理人员积极认真地参加学习培训,树立安全观念,增强法律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业务水平及技能,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用自己的知识及专业能力保障病人的健康权和生命权,同时保护自己。

  4.3加强风险监控,狠抓落实是确保护理安全的保障各项制度关键在于落实,就是要靠护理管理者的督导和检查,培养护士养成好习惯,去实现自觉落实。成立相应的护理风险监控组织,加强基础质控、环节质控、终末质控。各级组织各尽其职、各负其责,定期检查、定期分析,及时反馈。重视事前控制,防患于未然为护理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护理工作具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因而在医疗活动中与病人接触最多,发生错误的概率也较高。因此,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使护理管理者能抓住护理重点,增加风险意识,以预防为主,及早做好应对措施,确保临床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刘仁娟.护理安全与事故防范研究进展.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73-74.

  2林菊英.医院管理学·护理管理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67.

  3邓坊非.医疗护理隐患自查报告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护理研究,2000;14(4):175.

  4钱萍.加强医院风险管理的必要性.护理管理杂志,2004;4(6):17-19.


作者单位:(滨州市人民医院,山东滨州 256610)

作者: 孟丽珍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