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医院管理杂志2011年第9卷第4期

改革创新促发展 勇担重任立潮头--记走在医疗体制改革前沿的青海红十字医院

来源:中华现代医院管理
摘要:【摘要】医疗体制改革是公立医院强化内涵,服务于民的必由之路,青海红十字医院经过多年的改革探讨,探索出了一条从人事制度改革、循征化医疗服务、绩效分配制度、药房管理、医院文化建设等医疗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该文全面阐述了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步骤和方法,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医疗体制改革是公立医院强化内涵,服务于民的必由之路,青海红十字医院经过多年的改革探讨,探索出了一条从人事制度改革、循征化医疗服务、绩效分配制度、药房管理、医院文化建设等医疗体制改革的成功之路,该文全面阐述了医院在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步骤和方法,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  医疗;体制;改革;经验;总结

  “窥一斑而知全豹,担重任而见精神”,近10年来,青海红十字医院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以改革促发展,在较短的时间里一跃成为青海省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预防、康复、监管医疗为一体的三大医学中心之一。在青海医疗行业形成了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青海红十字医院始建于1949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接管原马步芳手下地方高级法院院长马师融遗留药店,并召集西宁地区部分民间医生组成医疗队,为青海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临时监狱进行疾病防治,并为收押犯人治疗疾病,时称犯人疗养队。经过几年的筹建和实际运行,疗养队逐渐扩大,形成医院规模。1956年4月,经青海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成立“青海省新生企业职工医院”;1989年3月,经青海省司法厅同意并经青海省红十字会批准、青海省编委核准后,命名并增挂“青海红十字医院”牌子;1991年6月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1993年,经青海省编委批准,增挂“青海省司法厅劳改局卫生防疫站”牌子;2000年8月改称“青海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 2001年5月由“二级甲等”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 1997年2月,经青海省编委批准增挂“青海省警官总医院”院名;1997年11月经青海省教育厅批准,本院成为“青海大学医学院教学医院”。目前,共同使用“青海红十字医院”、“青海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和“青海省警官总医院”三个名称。2009年12月晋升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在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中,始终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立足于减轻患者负担,方便群众就医,替患者着想,为政府分忧,在切实解决广大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上寻找出路,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率先实现医药分家,规范药物使用,降低抗生素用药比例,科学合理用药,有效降低患者就医费用。医院注重专业学科建设和文化建设,打造出全国名列前十位的特色妇产科专业学科,提出文化兴院的理念,打造成为以人文关怀为模式的全国首家医学历史博物馆式医院,形成了以医学文化建院的特色,使医学科学实践和医学人文关怀有机地融合,社会效益、病人满意度和医院品牌知名度显著提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医疗行业中,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医院运营和发展的新路子,促使医院整体实力和服务水平不断跨上新的台阶,初步达到了让就医群体满意、政府满意、医院员工满意的目的,使医院驶入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1 改革创新

  促发展学科建设既是医疗保障的根本,也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青海红十字医院高度重视专业学科建设和特色专科的建设,自2001年开始实施医院重点学科ABC三级规划,制订重点学科综合评价指标,在“公正、公平、公开”可量化考核下,使各专业科室依照标准在竞争中进步。根据专业技术能力、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和绩效、人才队伍素质全方位综合评价,经院学术委员会认真评审后,院党委批准重点学科级别,对各专业的各级重点学科给予相应的扶持和人、财、物的倾斜,并引入重点学科绩效工资系数,纳入绩效考核。医院确立以妇产科、急诊和危重病救治专科、检验科和病理科为医院的A级重点学科,全方位地支持其发展。

  医院A级重点学科妇产科已具有省级学科带头人和青海省妇产科专业首席专家,以及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专家队伍实力雄厚的优势,科研、教学、临床技术服务等综合实力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已经形成七个科室,共300多张病床的规模和特色,成为医院的形象品牌。2007年被省卫生厅评审并批准为“青海省妇产科疾病诊疗中心”,2008年被认定从原有青海省特色专科提升为青海省重点学科,是本省唯一被卫生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妇科腔镜四级手术培训基地。目前,具有层流空气净化的现代化ICU和负压病房,配有全套德国设备和十六台高档德国进口呼吸机,急诊及危重病救治科的设备设施条件已经与国际接轨,达到国际一流的水准,医疗救治能力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不但是省内最大的专业科室,也是西北五省综合医院中最大的妇产科,此规模在国内也尚属少见。在科室规模、科研成果、诊疗人数、手术量和技术水平等综合评比中,协和医院妇产科排列第一,本院妇产科被评为全国排名第十位。

  近两年来已有多例在省内各大医院ICU的危重病人转入本院后救治成功的案例,尤其是在“甲流”流行期间,本院承担孕产妇甲流危重症的救治,取得了全国最低死亡率的好成绩。目前本院已成为省内最具综合实力的急救中心之一。检验科具有一流的设备和人才结构,在省内已居于前位,2007年被省卫生厅评为“青海省临床医学检验中心”;医院在西北五省区首家引进西门子检验流水线,并实施95185的国际实验室标准认证工作,将在省内发挥更大的作用。病理科也是被省卫生厅评为青海省特色专科之一的专业科室,各类病理标本数量居省内第一,目前尸检量居青海省各医疗机构的前列,被西宁市卫生局审定为省内二个具备尸检资质的医院之一。

  中医科以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为特色,在省内创造出独特性和相对优势,是青海省医保局糖尿病诊疗鉴定定点医院,目前已经成为青海省综合医院最大的中医科,拥有96张床位。普外科与微创手术相结合,以腔镜为特色,已成为省内腔镜手术开展例数最多的专业科室。眼科在近两年来,加大高科技设备的投入和人才培养,现在已可以不借外援独自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及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业务,尤其是准分子激光项目手术量已居青海省首位。耳鼻喉科则以呼吸睡眠治疗为特色,已在省内初具规模。骨科和放射介入领域内有的专项技术(如臭氧治疗椎间盘疾病、CT引导下肺组织穿刺活检等)也在省内名列前茅。

  麻醉科的整体水平(人员培养、科研、技术进步及设备设施)已居省内先进水平,尤其是在西北五省率先引进国际最先进的麻醉深度监测仪和世界顶级的宙斯牌麻醉机,以及先进的术后复苏室,为手术安全提供了保障。消化内镜的ERCP技术、血液透析、高压氧治疗、新生儿急救、老年病治疗等已接近省内先进水平。医院在学科建设中创造出专科业务的独特性和相对性优势,使医学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增强了就医群体的吸引力,自2007年到2010年以来住院病人数几次创历史新高,日最高手术量达78台次,创省内日手术量的最高纪录。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和发展的同时,工作人员也由2000年初的488人增加到2011年初1555人。

  10年来共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和调入人员1300余人,医院为政府安排就业方面分忧解难,在医院发展的同时,尽最大能力创造就业岗位,也为1300多个家庭解决了就业问题,这也是医院发展带来的另一项功德无量的成果。医院建院60年是风雨兼程不断发展的历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医院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大抉择,面对医疗卫生机构相对过剩、品质低下、绝大部分医疗机构处在难以维系的吃不饱状态,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准备对各行业医院实行卫生区域规划,对运行和经营不善的医疗机构实施关、停、并、转、迁的改革。

  当时,青海红十字医院住院病人在200人次左右,日门诊人次200人左右,年业务收入不足2000万元,医疗技术水平不高,医疗设施陈旧老化,在460多人的员工总数中,医务人员虽占360人左右,但中高级职称占员工总数比例严重低下,副高职称以上人数不足10人,正高只有1人。而当时的青海监狱系统尚未步入“布局调整”,各监狱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全局负债已累及数亿元,服刑人员到中心医院住院人数每天不足10人,省监狱局在当时经济上无力支持医院,医院在监管医疗上的业务也处在长期萎缩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医院是放弃对外开放的医疗市场,完全回到监狱局中心医院单纯的监管医疗职能的局限之中,还是进一步面向日渐增大的医疗市场,抓机遇、抢市场、争份额、闯出一条活路来呢?面对艰难的局面,医院在上级各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院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以改革促发展,以医疗市场为导向,建立敬畏珍惜生命,患者需求之上的理念,以病人为中心,大胆在医院管理和运行机制上创新改革。医院领导分析医院现状和医疗市场,明确了医院发展方向,明确了两个定位,即对内作为青海省监狱局中心医院,努力为监狱服务,做好监管医疗和防疫工作,并保证对国有的监狱资产做到保值升值,对外作为青海红十字医院,努力为社会各民族就医群体服务,做好医院品牌延伸工作,在外抢市场,增强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抓住三条工作主线,即以人为本的人才培养和专业学科建设战略、以医学人文关爱为本的医院文化建设战略、以成本核算为主的经营管理战略;占领四个主体市场,即城市和农村的社会医疗保障市场;商业医疗保险市场;专科专病主体市场;个人自费医疗市场。

  为了一个目标,即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精品医院和全国一流医院的愿景目标。为此,本院先后进行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医疗服务模式和医院运行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等一系列敢为人先的改革和创新经营,使本院的内涵建设独树一帜。在医院经营管理模式上更新观念,更加注重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于2001年成立质量管理科,引入了ISO9001:2000国际标准质量体系和三标一体化认证,形成创新型的独特质量管理体系,促使医院医疗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并不断提高,保证了医疗安全。2007年底又通过了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确保对社会环境、职工以及就医群体的健康安全,目前已有四个体系的国际标准通过认证。

  2009年,医院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医疗安全,全力塑造“敬畏珍惜生命,患者需求至上”的医院价值观,在全省首开先河开始学习并实施JCI(美国医院管理国际委员会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塑造医院的患者安全文化,由院长亲自撰写《患者安全手册》,以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形式,持续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安全。同时,医院全面推行JCI国际认证,并于2011年7月中旬接受了JCI国际医疗联合委员会专家的审核,JCI工作的实施,有利于进一步创造与世界医疗服务质量接轨的现代精品医院。国际国内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引进落实,确保了医疗安全和医院安全稳步发展。十年里,医院从二级甲等医院晋升为三级乙等医院,又于2009年12月晋升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国有固定资产年业务收入增长15倍(固定资产从2600万元增长至3.62亿元,业务收入由2000万元到2010年底3亿元)。同时,在国家基本没有大的投入情况下,医疗用房由2万平方米增至7.2万多平方米。保持了国有资产快速保值增值和医院快速可持性发展。2000年医院定编床位450张,现有定编床位1100张。

  2010年1至12月的门诊量为808997人次,较上年增长28.76%;住院患者总数为31548人次,较上年增长10.9%;手术量为11553例,同比增长7.56%,曾创日手术78例的省内最高纪录;并在青海地区率先使用物流系统和门禁系统,使医院由一家行业性质的监狱局中心医院迅速成长为青海省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康复、预防、监管医疗为一体的三大医学中心之一。青海红十字医院改革的成功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在决策上、政策上的支持,对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和“无为而治”式的信任管理,二是医院在体制不变的条件下以创新思考力实行经营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制度创新,以改革创新促发展。尤其是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医疗模式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医院原有的运行模式和管理理念,为医院文化层面中关键可操作的中间层打造了有力的保障。在人事制度改革中,一是实行每3年一次中层管理者竞争上岗,同时实行行政科主任50岁、护士长40岁一刀切,不再担任行政领导,而转任学科主任,主要负责学科建设和业务建设,而让年轻有为者参与竞争科室领导,锻炼人才队伍。二是每年以员工活力曲线图的方式实行全程激励和淘汰制,全院每年年终淘汰率为5%以上;对科主任、护士长中层管理者队伍中绩效低下、平庸无为者实施末尾淘汰制;对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已经不适应本职岗位的低学历、低能力者,并年龄偏大者实施发展受限淘汰制,给予转岗、换岗或办理退休手续等方法离开不称职岗位;对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平庸淘汰制,针对其不能继续开拓进取者或业绩平平者实行高职低聘使用。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在较为成功人事制度改革后,若没有科学有效的分配制度配套,则肯定不会成功。在分配制度改革中,一是强调以绩效论英雄,采取20:80原则,绩效工资向关键少数倾斜,在兼顾公平基础上,打破以往“大锅饭”模式,杜绝平均主义。二是医院全方位推行全成本核算,从而改变了公立医院巨额浪费现象,取得良好效果,吸引了北京、陕西、内蒙、甘肃多家医院前来学习考察;三是医护分开核算。在医疗模式上,学习并结合医院实际将主诊医师负责制与医疗小组负责制相结合,推行全程整体循证医疗和整体护理相结合的人文关怀模式,实行新型的全程整体医疗小组负责制模式,并在分配制度上直接按劳动分配绩效优先原则到医疗小组和护理组,充分调动一线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三项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全院员工积极性,使医院的经营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促进了医院的迅速发展。

  在员工素质培养方面,把医院制订的“三个有利于”及员工与医院共同成长理念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为每位员工提供成长和发展平台,调动了医院员工适应改革和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各项医疗管理制度的落实,按照省卫生厅的各项部署,结合卫生部“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专门印制了《青海红十字医院医疗核心制度手册》,进行强化落实,使医疗规范和核心制度与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和JCI认证体系更加有机的结合,使一切医疗活动和医疗质量管理有规可循,有章可依,实现了医疗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省卫生厅质控中心多年的每季度医疗质量检查,本院平均都在省内前三名以内。

  2 全面推行循证化医疗和临床路径

  保障患者安全在救治病人的过程中,医院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倡首诊负责制,制定出更可靠、更有效和更安全的治疗方案,将临床医师个人的临床实践和经验与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结合起来,将最安全有效和最佳的医疗护理方案服务于每一位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强调任何医疗决策都应建立在最佳科学研究证据的基础之上,力争使患者获得安全和最佳治疗结果。为了将工作落到实处,医院专门成立了医学科研科,在卫生部和卫生厅规定的130个临床路径病种的基础上,要求各专业科室建立和制订本专业30个以上病种的临床路径。这一工作的实施不但有效减少了患者医疗费用,还确保了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正确无误的诊疗服务,为合理治疗,合理用药,确保患者安全,避免过度诊疗,有效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2010年,医院平均住院日9.3天,(低于卫生部14天的住院标准)。病床使用率95.09%,床位周转次数为28.74。据有关专家研究认为,平均住院日每降低一天就为病人节省25%的费用。同时,为方便患者就医,在已实行10年无假日门诊的同时,医院又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实行一卡式服务模式,优化患者就诊流程,方便患者就诊。

  3 实行医药分开,实施药房托管

  在新世纪之初,针对患者医疗费用上涨、医生有拿药品提成的不正之风现象以及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实际,经过深入调研,决定以医药分离改革为医院改革的突破口,在医院内实行全方位的创新改革。在省监狱局和省卫生厅的大力支持及监督指导下,通过公开竞标,于2001年10月1日实行医药分家的药房托管改革。经过10年的实践,药房托管后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一是从源头上解决了临床用药医生拿“回扣”和“提成”的问题,杜绝了药商在院内和科室推销药品的现象。从制度上保护医生队伍的纯洁性,从源头上根治了“制度性腐败”;二是由于没有药品提成,医生回归到以患者的真正需求合理用药,以普通药疗效高的药品为主,并不是以价格高来衡量药品的好坏标准,使得患者救治疗效显著提高,由于用药规范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三是居高不下的药品比例不用任何制约手段就从62%自然下降到36%的合理层面,自药房实行托管以来,药品占住院医疗费用平均在37%左右,低于卫生部40%的标准;四是医院的资金流有了新的来源,由于药房托管办法中规定采购是公司,在医院药房收费是医院,每三个月结算一次,这样每月有千万元左右资金注入医院的资金流,如同长期无息贷款,为医院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经济支撑的作用;五是当时将医院药房的所有库存都卖给公司,医院资金周转大为改善,现金流增多,对医院当时急需购买医疗设备缓解了资金压力;六是药房托管之后药房工作的人员工资成本、水电暖和设备折旧成本、房租成本等均转为公司负担,医院每年减少开支约50多万元,降低了成本消耗,节约了资金;七是药房托管后,药品的管理风险和损失医院不再承担,如药品过期失效的报废损失、管理过程的损耗,包括丢失、损坏等所有费用都公司承担,降低了医院的消耗和损失;八是由公司托管药房后,药品供应能力比医院药房自己采购供应能力显著增强,急需的短缺药品尤其是特殊的急救药品可在很短时间内(甚至是外地空运)采购并供应,更便利了临床用药;九是由于业务收入中药品比例降低,使医院资金的含金量和可利用资金比例升高,消除了以药养医的弊端,更加有利于医院的经济建设;十是药房托管后逐步实施了由药房工作人员送药品到病区的工作,进一步减轻了护士的非护理工作量,尽可能地落实把护士还给病人;十一是药品质量有保障,药房托管后,原药剂科主任负责把关药品质量,自药房托管10年来,凡是国家通报过的因药品质量造成伤害案件中的药品,本院均无购入。

  总之,药房托管实现了对医院、对患者、对医生、对公司四赢的局面,做到了降低病人药费的同时,也使医院和公司互惠互利共同成长和发展。由于医药分家改革新思路的成功,基本解决了来院就医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充分体现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在省内外反响很大,全国先后有近60余家医院到本院观摩学习,借此机会,本院与北京朝阳医院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尤其在技术上对本院进行帮扶,为医务人员提供免费到北京进修学习的机会。

  4 规范使用抗生素

  面对国家医改方案,先从整治过度医疗和滥用抗生素开始,因为滥用抗生素是最大的过度医疗,对病人身体伤害大,经济损失也大,是真正的“谋财害命”。医院首先创新性地结合医院实际,引进实施美国临床抗生素使用规范,在众多医院仍处于为难和观望的状态下,本院已大刀阔斧地开展降低抗生素使用比例工作。自2009年12月成立抗生素使用办公室,由美籍医学博士主持在全院范围内开展新法使用抗生素方案和《外科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指南》,明确抗生素使用指征,并制订奖惩细则,现产科、妇科、普外科等科室无菌手术不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已达91%,小儿外科疝气手术100%不使用抗生素。目前在内科也已广泛推行合理使用抗生素规范,使抗生素使用占药品的比例降低到19%,明显低于卫生部33%的标准。为病人减轻了负担,节约了大量资金,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用实际行动阐释了“医乃仁术”理念, “回归”了医学的本来目的。

  5 医院文化建设

  文化是一个民族,也是一个医院的灵魂和生命。医院文化建设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医院文化中注重融入医学人文理念,以人文关怀式服务打造自己的特色,提倡医院文化的爱是人间之爱,医院文化的情是手足之情,医院文化的力量是意志的力量,医院文化的精神是民族和谐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医院文化表层设计了医院的院徽、院旗、院服,谱写了院歌,并不断改善人文的就医环境,改造人文的院容院貌,让患者进入医院就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以人文关怀为本的温馨提示来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从而缓解患者在医院的紧张、焦虑和精神压力,促进医患和谐。在医院文化核心部分制订了以“敬畏珍惜生命、患者需求至上”为理念的医院使命、愿景、医院经营战略和核心价值观。在医院文化的中间层,即在制度层和行为层改革出台了机制创新的工作流程、约束和激励制度以及行为规范。每星期一集体着院服升国旗、院旗;每天早晨上班前做广播体操;在医院各科室内外悬挂或放置医学人文关怀的提示语和医学历史相关的资料及医学文物展柜;在院内种植银杏树、各类中草药得百草园,以感受传统的中华医药文化;门诊楼前松树林内塑新时代民族女英雄张纯茹的汉白玉石像,在打造医院文化中提倡时代精神,弘扬优秀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内科大楼前塑立彭德怀元帅铜像,以纪念志愿军512医院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并入本院和彭德怀元帅视察医院的历史,成为教育和激励全体员工再创佳绩的动力;修建了既有医学传承意义、又有重要纪念意义、同时还有景观意义的“晋三甲阳光纪念坊”特色景观,景观人物除以浮雕形式将古代八位世界级医学大师展示,以示敬仰和传承之外,也塑造了八位工作场景的护士形象,突出展示了护士是医院的主体和在医院的重要作用,使护士的“爱如灯盏”的人文关怀理念成为医院建院之本,同时也为纪念医院晋升三级甲等医院,将建院60周年纪念活动撰写的《红十字医院赋》,刻于石面之上以示永久性纪念。医院文化和价值理念在任何场合都能体现出医院的追求和员工的精神面貌,每位员工都充当医院的亲善大使,将“阳光与健康同在、红十字同生命共存”作为庄严的承诺,增强了员工的自豪感和紧迫感,使医疗工作更加贴近广大患者,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近几年来,医院为了使医院文化建设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医疗卫生界率先提出了打造“医学历史博物馆式医院”的文化理念,致力于“青海阳光综合性医学历史博物馆”、“医院院史展览馆”、“人体解剖病理标本馆”、“青海特色药材及中草药饮片标本馆”、“青海省监管医学历史博物馆”等五馆建设,并在医院各临床、医技科室陈列医学本专业的旧设备或旧器械等医学文物和本专业创始大师的照片及史料,同时也将各科室自建院以来历任科主任和历任护士长的照片及史料进行展示,以感念前辈和先师们的业绩。院内迁入农医同源、医食同源的民俗建筑文物水磨房、榨油房等,让患者一进入医院就能获得医学历史文明带来的视觉及心灵上的感悟,从而更加理解医学、理解医院、理解医生,促进医患更加和谐。多年来,医院在原来的温情医疗服务基础上又提出创建“人文关怀式医院”的理念,具体实施了“五心工作法”的“二十个一”的服务措施,使医院的优秀医院文化建设成为医院文化创新的另一特色和成果,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欢迎和关注。2009年5月,被中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科协评定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鉴于医院在中、小学生、中青年以及广大患者中积极有效开展了医学科普宣教工作,并在2009年“全国科普日”前后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科普宣传专题活动,在社会上起到良好的医学科普宣教示范作用,2009年12月,设在院内的青海阳光医学历史博物馆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01年以来,医院将“红十字让生命更健康”和“学习高原精灵藏羚羊的生存要诀--速度就是生命”的理念纳入医院文化管理之中,将医院员工作为“阳光天使”,将温暖和光明、仁爱和希望带给患者。医院以《员工守则》为指导让每位员工都成为阳光天使和医院的亲善大使。同时医院坚持办好每月一期院报《阳光天使》报和每季一期院刊《高原与人体健康》杂志,并针对不同读者分别将院刊《高原与人体健康》编成中文版、藏文版、英文版,以适应不同读者的需求。2007年院报、院刊均获省报协编教质量和印刷质量优胜奖。同时医院网站越办越好,使网站成为每个专业科室的宣传平台,目前医院网站开通了汉语、藏语、英语三种文本,实现网上挂号,已经成为省内医院行业的最佳网站,起到了为全省各族人民传播现代健康观念,提供高原保健知识的载体作用,也为全院职工的精神文化活动打造了展示平台。近一年来,医院网站访问量迅速上升,并在世界阿列克斯网址排名中位列1423470位,上升了近300万位。

  6 拓展服务功能,深化服务内涵

  6.1 实行药品分包,成立配液中心,确保医疗安全

  为了有效解决用药安全和合理用药,杜绝药品配伍过程中发生的安全隐患,医院投入1000多万元,在本省医疗系统率先实行药品分包、药品低温冷藏室和成立配液中心以及现代信息化的物流小车系统。这是本院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质量,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改进工作流程的重要手段。通过统一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有利于控制药品污染的发生,节省一线护理人员的工作时间,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6.2 成立助患医疗队,方便群众就医

  本省系多民族地区,前来本院就医的少数民族就医群众越来越多,为了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病患提供更贴心、更温馨的人性化服务,让患者在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得到最好的照护,帮助病患群体克服语言沟通障碍,根据JCI国际评审认证标准,充分体现红十字医院“敬畏珍惜生命,患者需求至上”的理念,有效构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成立少语翻译志愿者服务队。利用本院少数民族员工已占员工总人数19.8%的优势,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准确、有效的医疗服务。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服务队的志愿者均是来自本院的少数民族医务工作者和熟练掌握英语的医务工作者,目前红十字阳光志愿者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服务队共有60人,由撒拉族、藏族、土族、东乡族、回族、蒙古族及外国专家和英语志愿者组成,服务队为广大病患提供安多语系、康巴语系、撒马尔罕语系、蒙古语、土语和英语服务。红十字阳光志愿者少数民族语言翻译服务队的成立大大加强了医院服务质量,为医院JCI国际认证及医疗安全与服务插上了翅膀。

  6.3 成立高原野外徒步医疗救护队

  随着本省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来本省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为了适应高原地区野外徒步救护的需要,本院及时成立了由各科室的骨干医护人员组成的红十字野外医疗救护队,针对有时在救护车无法到达的高原野外区域,配合“120”急救站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与处理。救护队的成立填补了本省高原旅游医学中的空白,对广大旅游人群的野外旅游安全将起到积极地保障和推动作用。

  7 人才队伍

  针对医院规模扩充快,发展速度和专业人才不足的实际情况,医院实行招聘制、引进调入、返聘和加强培养等多种形式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大力培养适合医院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医院整体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1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通过实施激励的人力资源的各项措施和机制,采取送出去进修、请进来示教和定目标自修等措施,有重点、有目标地加强医护人员的深造培训,并同时引进和储备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使医院医疗护理人才队伍初步形成“品字形”结构和“阶梯化”模式,具备了与医院规模相适应的人才队伍。

  7.2 引进人才

  医院创新性地引进各专业科室的外籍医学博士10人,涉及急诊、急外、心内、儿科、儿外科、产科、运动康复、临床用药、五官科等专业,在吸纳国际先进医疗理念和技术的同时,以传、帮、带和示教的方式提高医院医疗技术人才的整体水平,逐步与国际医疗技术接轨,这一举措成为欠发达地区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的经验,已经走在了国内各医院的前列。

  7.3 建立广泛协作

  医院与北京朝阳医院、上海第五人民医院、武汉同济医院、台湾长庚医院、香港皇家玛丽医院等国内实力派医院建立了协作关系,利用外力为本院代培人才,传授先进技术,进行疑难病症的会诊与治疗技术攻关,已形成了以妇产科、病理科、急救中心为龙头、多科并进的科技发展新格局。医院从2000年初的488人增加到现在的1555人,从2000年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人数不足10人增加到现有高级医疗专业技术人才20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人员3人,省级首席专家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6人,区域性学科带头人12人),医疗技术专业人才730人,外籍医学博士不同专业专家10人;医学院校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1人);省级以上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主任委员41人(国家级专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5人)。

  8 自觉承担社会责任

  新世纪的10年既是医院跨越式发展的10年,也是大力弘扬红十字精神,用真情回报社会的10年。先后共减免贫困患者医疗费用632.27万元;向灾区派出360人次医务人员组成的救灾医疗队,为灾区群众送医送药;为3200人次残疾人免费实施肢残、腭唇裂矫治和康复理疗,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为残疾人患者给予特殊优惠照顾措施,并对5.36万名特殊群体减免医疗费用810.4万元;部分高级职称员工捐款3.3万元,资助45名小学生完成学业;相继组织262次4468人次参加的专家医疗小分队,为104万农牧民和鳏寡孤残人员进行免费义诊。人道、博爱、奉献是红十字精神的精髓。以红十字精神为核心的医院文化建设,每一位医务工作者懂得时刻体谅病人难处,关心病人的需求,为群众办实事,为贫困患者献爱心。多年来,医院在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减免和降低就医群体各种医疗费用,保证了患者的基本医疗权益。自2001年以来,积极参加由省红十字会组织的“博爱一日捐活动”, 10年来员工慈善捐款达87.6万元,捐物7630件;免费培训1780名基层医疗单位急需人才,并为农牧区医院无偿捐赠190万元的医疗设备;组织实施18次“白内障复明工程”,为2640名白内障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出资10.3万元为20个县41个镇3.6万名妇女免费进行了妇科疾病的普查。

  2000年3月至2010年底共减免各种医疗费用710.60万元,其中住院费17.1万元,药费235.85万元,手术及麻醉费273.82万元,检查费41.03万元,治疗费43.73万元,取暖费67.15万元,低保优惠费21.93万元,住院积分优惠卡费用9.99万元。此外,免除各监狱服刑人员医药费用平均每年约11.94万元。自2002年开始,由青海省红十字会组织的与加拿大合作项目,每两年一次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共计600余例,每例由医院补贴1276元,累计补贴76.5万元。从2007年10月开始,医院抽专人、专车、专用资金组织宫颈癌、乳腺癌普查医疗队,免费为农牧区生育期妇女进行检查,并给予健康指导,截至2010年底,已普查了21县的41个乡的36000余人次,耗费10.3万元。从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愿望出发,为了环湖地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健康,为了那些意外伤害的病人得以及时抢救,5年来,先后向环湖地区各卫生院免费赠送救护车5辆。医院将帮扶社区卫生院、下乡义诊、为农牧区送医送药工作形成制度化,先后与78家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友好帮扶关系,长期支援州县医院并开展帮扶工作(黄南州医院和玉树县医院)。

  分期分批地抽调各科室医务人员前往农牧区为广大农牧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确确实实地把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提供给广大社会群体。自2009年3月以来,医院自行主持的小儿疝气手术资助项目启动,由医院聘请的外籍医学博士鞠天伟医生利用从瑞士募捐国外资金相当于人民币75万元,并由其亲自主刀,每例患儿只花费少许费用(200元),本院每例补贴1200元,目前已完成1000多例,效果良好,获得很好的社会效益。2010年3月, 副省长马顺清来医院调研时说:“青海红十字医院多年以来在发展的过程中,敢于创新、追求卓越,用孜孜以求,精益求精,打造品牌的思想理念,很好地履行着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和社会责任,始终如一地奉行敬畏生命,病人至上的人文关怀精神,不断拓展医学内涵,体现了‘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红十字精髓,让医院始终走在全省医疗行业的前列,成为我省医疗卫生系统医疗体制改革中的‘领头羊’、‘排头兵’。”2008年“5·12”汶川地震、台湾“莫拉特”台风灾害,本院红会会员个人捐款达到31万余元。

  2010年4月,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在司法厅、卫生厅的指挥下,医院排除万难,迅速组织起省内最大的100人大型医疗队,带着药品及救灾物资在政府的安排下,在第一时间内进驻玉树救援。与此同时,本院又迅速启动与友好医院的联系,请北京朝阳医院、上海五院派骨干专家支援本院,积极开展救治玉树地震伤员工作,医院前后共收治灾区伤员246人,其中危重症伤员40人,重症伤员80人,实施手术50例,成功救治了骨折后肢体动脉栓塞、高原急性脑水肿、高原急性肺水肿、创伤性休克及心衰等急危重伤员116人,无一例地震伤员和救援病员死亡病例的发生。期间,无论是在医药费用上还是在生活费用上,全部无条件保障供给,共投入6047923.23元,后勤保障部门为救治灾区伤病员共购买临床用具投入130780元,购买食品投入4326元,免费提供三餐15529余份,为志愿者制作服装及服务标志投入1096.8元,累计开支物资资金达600多万元。齐心协力积极努力完成了抗震救灾工作。在震后重建工作中,服从省政府、省卫生厅的领导和指挥,先后派出五支医疗队超过200人次的救灾医疗队分期、分批前往玉树,参加震后重建医疗保障工作,均圆满地完成任务,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好评。

  2010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西宁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青海红十字医院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成为医院建院以来荣获的最高奖项,同时被青海省委、省政府、青海省军区授予玉树抗震救灾模范集体。青海红十字医院玉树抗震救灾医疗队被青海省委授予玉树抗震救灾先进基层党组织,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李连升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2011年3月,医院在全省开展了“爱心啄木鸟”行动暨青海红十字医院向全省农民工子女捐赠百万元体检卡,为全省10000名农民工子女进行健康体检和健康评估;同年3月16日,全院员工为身患重症的血液科护士刘茜捐款达60000余元,用行动书写了“红十字”仁爱、奉献的精神理念。

  9 不断攀升的社会效益

  近10年来,医院先后有48项医学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12项医学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成果获厅级科技进步奖;153项“三新”技术项目被省卫生厅批准认定。近五年来,医院每年发表医学论文均在450篇以上,居青海省各家医院之首。医院还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医院被省司法厅授予集体二等功。被省卫生厅授予青海省商品和服务明码标价示范医院、百姓放心医院、医院管理年示范医院。被卫生部授予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优秀红十字医疗机构。2008-2009年度医院被市政府评定为市级文明单位;医院阳光医学历史博物馆被授予全国科普知识教育基地;连续七年获青海省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开展“三新”技术先进单位;被青海省科技厅授予青海省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由于医院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技兴院、服务领先”战略,使医院成为青海省发展速度最快、可持续发展最具潜力的现代化医院,成为青海省三大综合医院之一和全国司法监狱系统第一大综合医院。改革的前路还很漫长,青海红十字医院感谢全省各族人民的厚爱,牢记人民群众生死相托的健康与生命的重任,继续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创新发展中乘风破浪再创新业绩,为人民的医疗卫生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 张建青作者单位:(青海红十字医院办公室,青海西宁 81 2013-9-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